书城传记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19208700000060

第60章

叫书记官替我讲解,有些典故,我还是似懂非懂。我说,这书子显然不是吴襄写的。吴襄是武将,一个粗人,他给儿子写家书,怎么能像‘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不管那封书子写得如何文诌诌的,很像是孔夫子放屁,吴三桂这小子自有主张,不肯投降。据我想,不管这封书子送去之后,他吴三桂如何决定,我们要自己决定用兵大计,以我为主!李自成问:如何以我为主?是明日拼力决战还是‘走为上计’?刘宗敏正要说话,李双喜进来了。他恭敬地向李自成问道:

张若麒来了,叫他进来么?张若麒被双喜带进御帐。他跪了下去,向李自成叩了三个头,低着头恭候吩咐。李自成没有叫他平身,就命宋献策将写好的给吴三桂的回信递给他看。张若麒看完了信,抬起头说:

陛下,军师替刘爷写的这封书信十分得体。臣为洪承畴监军时,不但与吴三桂多有来往,而且对吴的为人也略有所知。常听说,吴对父母颇为孝顺,在关外将领中素有孝子之称。所以他此时虽然降了满洲,却又要救他父母。我朝乘满洲兵尚未进关,派遣一重要使者进入山海城中,申之以民族大义,动之以父子亲情,或可使他暂时不令满虏大军进关。但如此大事,臣新近投降大顺,尚无纤功,人微言轻。现有最适当的人,堪胜此任,里从旁相助可也。刘宗敏问:谁最合适?张若麒吞吞吐吐说:若麒不敢直言。李自成也忍不住问道:快说,谁最合适?张若麒望着李自成大胆地说:窃以为宋献策大人身为开国军师,名重海内,差他去最为合宜,臣可以随他同去,从旁协助。宋献策在心中骂道:混蛋!你想赚老子的一条命献给满虏!但是他没有来得及说话,忽见刘宗敏的脸色一变,向张若麒骂道:胡说八道!我们的军师怎么能离开皇上身边?

何况吴三桂算什么东西,还用得着我们的宋军师去向他送信?张若麒赶快伏在地上,惊慌地说:若麒失言,若麒失言!李自成不愿意耽误时间,向宋献策说:军师,我记得你在替捷轩写的信上说今‘委托东征御营总赞画张若麒面致手书,不尽之意,由张总赞画当面详陈’,是不是这样写的?宋献策:回陛下,是这样写的。李自成又说:你在‘东征御营总赞画’上边加上几个字:我朝新任兵政府尚书兼……张若麒赶快叩头,说道:谢恩!李自成说:你起来吧,火速随吴三桂差来的下书人到山海卫去!宋献策遵照李自成的吩咐,在书信中加进去兵政府尚书的虚衔。张若麒双手接过书信,恭敬地放在怀中。

李自成问道:你看,吴三桂能不能听你劝说?张若麒回答:此事臣只能尽力而为,不敢说必能成功。不管如何,臣必定很快回来。李自成点头说:好,你去吧,速去速回!张若麒又向李自成叩了头,恭敬地退出御帐。

谷英向宋献策问道:军师,你看他会回来么?宋献策说:我看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李自成说:他非战将,也非谋臣,不回来也于我无损,我们还是讨论作战大计吧。捷轩,献策,孤听你们二人快说出你们的高见吧!刘宗敏没有马上回答,望一望来献策和李过等人。大家都不敢说话。他知道宋献策心中最为清楚,问道:

军师,你怎么不说话呢?宋献策说道:请大将军直率说出意见。目前时间紧迫,再不决定,就迟误了,请大将军快说吧。李自成知道刘宗敏一定有非常重要的话不肯直率说出,就忍不住催促道:

目前是什么时候,还能够吞吞吐吐,有话不说?捷轩,你说出来,大家听听。刘宗敏说道:我没有多的意见,只有一个想法,请皇上赶快决定,不可犹豫。李自成说:你说,你说,你说出来,我再斟酌。刘宗敏说:请皇上今夜动身,速回北京。回到北京之后,一面准备在北京城外同敌人作战,一面火速召集各路人马前来北京。至于山海关这面,我同补之留下,明日与敌死战,使敌人不能追赶皇上。李自成一时无言,正低头沉思时,忽然唐通派人来到,禀报军情。李自成立刻命人带他进帐,亲自询问。来的使者是唐通身边的一个中军游击。据这位使者禀报,今日唐通派两千人马出一片石,恰恰遇到满洲兵向一片石攻来。双方发生血战,满洲人被杀退,可是唐通人马死伤也很重,如今正死守一片石关口,防备满洲兵第二次进攻。现在特派他来请求李自成派兵驰援。

李自成问道:满洲兵到底来了多少?使者回答说:小将只知道满洲兵实力甚强,来攻一片石的骑兵约有三千之众,尚有后续部队,不知多少,正在查探。李自成说:你立刻回去,要唐将军死守关口,不许满洲兵一人一骑进来。明日我即派大军驰援。使者退下以后,大家议论,都认为唐通的禀报恐有不实之处。不过宋献策说道:

唐通的禀报,虽有不实之处,但是可以证明,东虏人马已经来到无疑。这可是需要我们认真对付。李自成点点头,看见李过似有话说,就向他问道:补之,你有何善策?李过说道:刚才大将军建议皇上立刻动身,驰回北京,这建议很好,请皇上务必采纳,不可耽误。如今不走,到明日混战之时,想平安退走,恐怕就迟了。李自成仍不能决定,又问宋献策。宋献策尚未回答,忽然从北京有十万火急文书来到。李自成亲自拆开文书,看了牛金星的密奏,知道北京情况十分不稳,城中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的说皇上在山海关已经打了败仗;有的说吴三桂的人已经潜入北京城中;有的说关宁兵的游骑出没在北京城外。现在北京正在将大炮运往城上,准备守城;城外的许多民宅要拆毁,等等。李自成更加焦虑,将牛金星的密奏交给大家传阅。刘宗敏和李过乘机又劝说他火速返京,不可耽误。李过又用眼色催促宋献策说话。

来献策没有马上说话。他明白李自成今日所处地位大大不同于往日。在崇祯十六年以前,可以有利则打,无利则走,行动自由。今日不想打也得打,不打就走,有损皇上声威,所以处处受到牵制。但是他又想到,值此生死关头,他既为军师,不能不进忠言,劝皇上速走。所以迟疑片刻后,他抬起头说道:

依臣看来,我军单单对付关宁兵,取胜也不容易。纵然一时取胜,也不能攻破山海城,徒然死伤将士,折损士气。何况明日将有满洲兵与关宁兵合力对我,我军更难应付。所以今日大家请皇上速速回京,确是上策。李自成问道: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办法?宋献策说:臣今日下午看了阵上情况,返回帐中,沐手焚香,筮了一卦,不敢泄露……李自成说:此刻是我们君臣之间机密会议,不妨说出。宋献策先说他筮了一卦,得的是坎下坤上。

说罢卦辞以后,宋献策接着说道:目前我军悬军深入,既不能胜,不如退。但全师而退,为时已晚。平原旷野,大军一动,敌军铁骑追逐,我军无处立脚,容易溃不成军。目前之计,惟有请陛下率数千精骑,即刻动身,奔回北京,部署在北京城外决战。说到这里,宋献策心中十分难过,因为他明白,所谓在北京城外决战,也是一个托辞,如今哪有力量同敌人决战呢?我大军轮流与敌厮杀。如能取胜,也要于明日夜间速退。如不能取胜,混战一日,陛下已经退到滦河以西,敌人追赶也追赶不及了。臣临危直言,死罪死罪。

李自成心情十分沉重,仍然不能决定。李过等人又催他速走。李自成忽然说道:

我决不能走,原是我亲自决策率师东来,如今才遇强敌,不分胜负。我倘若在此时离开大军,单独回京,于情于理,都对不起数万将士。宋献策说:可是我们原来没有估计到满洲兵来得这样快。李自成说:正因为满洲兵突然来到,我更不能离开大军。明日临阵决战,有我在此,便能鼓舞士气,倘若我先走了,士气必会瓦解。李过说:皇上只是秘密离开大军,将士们并不知道。李自成说:不然。明日作战时候,将士们望不见我亲临战场,看不见我的黄盖,看不见我骑在乌龙驹上共进退,将士们必然明白我已经临危先走,士气岂有不瓦解之理?正因为满洲兵突然来到,我更应该留在此地,亲自鼓舞将士,打好这一仗,然后再决定如何退兵。倘若我自己不战而先走,造成大军瓦解,北京也万难立脚。北京不能立脚,中原各地必然纷纷叛乱,大局就不可收拾了。刘宗敏说:皇上今日与往年情况不同,今日不管行不行登极大典,你都是皇上了,一身系天下安危。我们在此地与敌人死战,纵然战死沙场,不会败坏大局。只要有皇上在,还可以坚守北京。即使是不能坚守北京,还可以坚守山西、河南、关中,再图恢复。李自成说:我绝不一个人先走。我不能让你们在此地与敌苦战,而我单独退回北京。没有你们,也就没有我。没有你们和数万将士,北京也不会固守。我们十几年来同生死,共患难,今日我如何临到危急时候一个人先走?自古以来,开国君主有几个不是同将士一起从血战中建立江山?汉高祖是这样,汉光武是这样,唐太宗是这样,就是明朝的朱洪武,何尝不是这样?我绝不一个人先走,你们不必再说了。如今只有大家想办法,如何打好明日这一仗。虽然满洲兵已经来到,可是我料想前队只有数千人,大队人马还远远在后。打了明天这一仗,在满洲大军来到之前,我们再决定是否退回北京。宋献策等还想劝说,李自成又说道:我已经决定了,不必再言。各位连去部署明日作战之事,努力打好明日这一仗,不要为我一个人安危多想。众人见他神色严峻,不敢再说别话,怀着沉重的心情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