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19208200000033

第33章

崇祯虽然绝对没有料到李自成会突然照准他的腰窝里狠揍一拳,打得他闪腰岔气,但是他由于多年经验,常有些不祥的预感压在心头。他担心杨嗣昌在四川追剿张献忠的军事行动会突然出了坏的变化,担心洪承畴在辽东支撑不住,担心山东的变乱正在如火如茶,扑灭不了,可能截断漕运,尤其使他常常不能放心的是李自成。自从李自成从武关突围之后,只知道他过了汉水,半年多来竟然没有再得到一点消息,不知道他潜伏在什么地方,会不会突然出来,打乱目前朝廷专力追剿张献忠的作战方略。

近来他每天五更照例在乾清宫丹墀上焚香拜天时候,总在替上述担心的事儿虔诚祈祷。他连做梦也没有想到,李自成已经到了河南很久,到处饥民响应,迅速发展了十几万人马,并且已经破了宜阳和永宁,正在向洛阳逼近。他每次在向上天默祷时,都祷告上天使李自成永远不会再起,无声无息地自然消灭。他希望过若干日月以后忽来某处地方奏报,说李自成确实已经病死了。

崇祯十四年正旦早晨,四更多天,北京全城的爆竹声就热闹起来。等玄武门打过五更,皇城内外,所有的庙宇都钟鼓齐鸣。崇祯早已起床,到玄极宝殿隆重行了拜天礼,然后回到乾清宫,受后妃和皇子、皇女朝贺,再受宫中较有地位的太监朝贺。天色微明,他喝了一碗冰糖燕窝汤,吃一块虎眼窝丝糖,作为早点。太监们按照宫中风习,在御案上摆了个“百事大吉盒儿”,内装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但是他只望一望,心中叹道:“唉,什么时候能看见百事大吉!”宫女们替他换上了一套正旦受朝贺的古怪衣帽,名叫衮、冕。那个叫做冕的古怪帽子用皂纱作成,顶上盖着一个长形板子,前后各有十二串叫做旒的东西。那叫做衮的古怪衣服是黑色的,上绣八样图案:肩上绣着日月和龙,背上绣着星辰和山,袖子上绣着火、五色雉鸡、老虎和长尾猿。这冕和衮的制度是从西周传下来的。做皇帝的是非遵古制不行,不然就不像皇帝了。穿戴好这一套古怪的冠服之后,崇祯便走出乾清宫,坐上步辇,往皇极殿受百官朝贺。

午门上第一通鼓声响过,百官在午门外排班立定,而崇祯也到了中极殿,坐在龙椅上稍候。第二通鼓声响过,百官从左右掖门进来,走上丹墀,文左武右,面向北,分立东西。第三通鼓声响过,钟声继起。崇祯重新上辇,往皇极殿去。

跟着行大朝贺礼,无非是一套代代沿袭的繁杂礼仪,在时作时止的音乐声中像演戏一样。中间,一个赞礼官高声唱道:“致贺词!”随即有一个礼部官员代表百官在丹陛中间跪下,先报名“具臣”某某,接着背诵照例的典雅贺词:

“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寇盗不兴,灾荒永弭,四夷宾服,兵革敉平。圣世清明,国家有万年之安;皇恩浩荡,黎民荷无量之福!”随着赞礼官的高声唱赞,又是一阵俯伏、拜、兴之类的花样以及两次乐作、乐止。然后传制官在皇帝前跪奏:“请传制!”照例不必等候皇上说话他便叩头起身,另一传制官由左边门走出大殿,到了丹陛,面向东立,口称:“有制!”外赞礼官高声唱道:“跪!”群臣皆跪。赞礼官随即又唱:“宣制!”传制官高声背诵:

“履端之庆,与卿等共之!”

赞礼官照例又高唱“俯伏”,“兴”,“乐止”。接着又唱:“出笏!”文武百官都将象牙的和竹的朝笏取出,双手举在面前。又跟着赞礼官的唱赞,鞠躬三次,舞蹈。有些年老文臣,在拜舞时动作笨拙,蹒跚摇晃,险些儿跌跤。赞礼官又唱:“跪!”又唱:“山呼!”百官抱着朝笏,拱手加额,高呼:“万岁!”赞礼官再唱:“山呼!”百官再呼:“万岁!”第三次唱:“再山呼!”百官高呼:“万万岁!”文武百官每次呼喊“万岁”,教坊司的乐工、仪仗队、锦衣力士以及所有太监,一齐呼喊,声震午门。一直心思抑郁的崇祯皇帝,只有这片刻才感到一丝欣慰,觉得自己真正是四海共主。

又一套行礼之后,按照惯例,皇帝应该从宝座起身,尚宝卿捧宝,导驾官前导,到中极殿稍作停留,然后回乾清宫去。然而崇祯想好了一个新点子,走下宝座后面向南正立,向一个御前牌子瞟一眼,轻声说:

“召阁臣来!”

听到太监传谕,几个辅臣不知何故,十分惊慌,由首辅范复粹率领,踉跄躬身从左边门进来。崇祯叫他们再往前进。他们走至殿檐,行叩头礼毕,跪着等候皇帝说话,崇祯又说:

“阁臣西边来!”

辅臣慌忙起立,仍然不明白皇上是什么意思,打算分成东西两班走近皇帝面前。崇祯又说一句:“阁臣西边来!”随即有一个太监过来,将辅臣们引到西边立定。勋臣们一则没有听清,二则怕皇上怪罪,一直跟在辅臣们后边趋进,行礼,这时也小心翼翼地立在西边,不敢抬头。崇祯略露不满神色,轻声说:

“勋臣们东边去!”

等勋臣们退往东边,崇祯又叫阁臣们走近一点,然后语气沉重地说:

“自古圣帝明王,皆崇师道。今日讲官称先生,犹存遗意。卿等即朕师也。敬于正月,端冕而求。”于是他转身向西,面向阁臣们一揖,接着说:“《经》言:‘修身也,尊贤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朕之此礼,原不为过。自古君臣志同道合,天下未有不平治者。”他的辞色逐渐严峻,狠狠地看了大家一眼,又说,“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而今佐朕中兴,奠安宗社,万惟诸先生是赖!”

诸阁臣跪伏地上,以头触地。范复粹代表大家说:“臣等菲才,罪该万死。今蒙皇上如此礼敬,实在愧不敢当。”

崇祯说:“先生们正是朕该敬的,该敬的。如今张献忠已经被逼到川西,歼灭不难;李自成久无下落,大概已经身死众散。中原乃国家腹心之地,多年来各股流贼纵横,糜烂不堪。近据河南抚臣李仙风及按臣高名衡奏报,仅有小股土寇滋扰,已无流贼踪迹。看来国事确实大有转机,中兴确实在望。今日为一年之始,望先生们更加努力,不负朕的敬礼与厚望。先生们起来!”

崇祯看着阁臣们叩头起来以后,自己也在音乐声中离开皇极殿。

当他重新在中极殿稍停时候,心情忽然变得十分沉重。虽然他刚才对着阁臣们说大局如何变好,但是历年来他产生过的无数希望都像海市蜃楼,眨眼化为乌有,而眼前仍然横着一个没法处理的破烂与荒乱世界。他又想着自己刚才向辅臣作了一揖,说的那几句“尊师重道”的话,确实像古时的“圣君明王”,必会博得臣民的大大称赞,也将被史官大书一笔;但实际上这些辅臣没有一个能够认真办事的,将来惹他恼了,免不了有的削职,有的下狱,有的可能受到廷杖,说不定还有人被他赐死!……他不停地胡思乱想,竟忘从宝座上起身了。一个太监走到他的脚前跪下,用像女人般的声音怯怯地奏道:

“启奏皇爷,该起驾回宫了。”

“啊?”崇祯好像乍然醒来,一面起身一面向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轻轻地问,“杨嗣昌和河南巡抚可有什么新的军情奏报?”

司礼太监躬身回答:“请皇爷放心。杨嗣昌在四川剿贼得手,无新的奏报。河南平静无事,所以地方官也没有军情急奏。”

他自言自语说:“啊啊,没有奏报!河南平静无事!”

被称为东京开封的这座古代名城,当李闯王兵临洛阳城下时,正过着梦境一般的早春。杏花正开,大堤上杨柳摇曳,而禹王台和繁塔寺前边的桃树枝上都已经结满花苞,只待春风再暖,就要次第开放。

上自周王府,下至小康之家,今年的新年仍然在欢乐中度过。天色刚麻麻亮,周王拜天之后,率领各位郡王、宗人、仪宾、文武官员,在承运门拜万岁牌。礼毕,转到存信殿,坐在王位上受朝贺。贺毕,赐宴。此后,诸王贵戚,逐日轮流治宴,互相邀请,直到灯节,并无虚日。第二代周王名朱有炖,谥号宪王,会度曲填词,编写了许多剧本。府中养了男女戏班,扮演杂剧、传奇,在全国十分有名。如今周王府中的声技之盛虽不如前代,但仍为全国各地王府所不及。破五以后,每日从黄昏直到深夜,王府中轻歌曼舞不歇,丝竹锣鼓之声时时飘散紫禁城外,正如一首大梁人的诗中所说:“宫中日夜闻箫鼓,记得宪王新乐府。”

虽然李自成来到豫西以后连破山寨的消息不断地传到开封,但是并没有人特别重视,也不肯信以为真。直到十二月中旬,不仅有府、州、县官的火急禀报每日飞进省城,还有士绅的很多求救书信寄来,这才引起了巡抚和布、按各衙门的重视。但经封疆大吏们商议之后,都同意巡抚李仙风和布政使梁炳的主张,暂时不向朝廷如实奏闻,免得皇上降一道严旨,限令他们将李自成火速剿灭。

破五前一天,宜阳和永宁两城失守的消息报到开封,封疆大吏们开始感到情况严重。但是他们不相信李自成有力量攻破洛阳,仍然决定暂时不惊动朝廷,将两城失守和万安王被杀的事压了几天才向朝廷奏报,却不提洛阳如何危急,不提请兵。为着洛阳是藩封重地,福王是皇上亲叔父,李仙风不能不飞檄驻在洛阳的警备总兵王绍禹“加意防守,不得有失”。至于王绍禹这个老头子是否胜任,手下兵力如何,他就不问了。

在李自成加紧准备围攻洛阳时,开封的上层社会完全沉溺在灯节的狂欢中。从正月十四日起,全城以周王府为中心,大大地热闹三天。周王府的花园中扎有鳌山一座,遍张奇巧花灯,约有万盏,看得人眼花缭乱。鳌山下边,利用原有的苍松翠柏,又栽了许多竹竿,扎成九曲黄河,河两岸尽是柏枝、花灯,曲折回环。元宵节晚上,周王朱恭枵在宫中酒筵刚罢,乘坐小辇,游赏“黄河”。辇前细乐、滚灯引驾,并有提炉、香盒,沉香细烟氤氲,与宫女的衣香、脂粉香相混,远飘数十丈远。游毕九曲“黄河”,周王在亭子上摆好的王座坐下,然后,诸郡王和国戚步行登山,陪他饮宴看戏。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时,李自成为进攻洛阳派遣的第一支部队,即张鼐率领的两千骑兵,从得胜寨出发了。

十六日晚上,月下游人更多。男女成群结队,络绎街道,或携酒鼓吹,施放花炮,或团聚歌舞,打虎装象,琵琶随唱。约莫到二更时候,巨室大家的女眷出游,僮仆提灯,丫环侍婢簇拥相随,一群群花团锦簇,香风扑鼻。这一类轻易不出三门四户的大家女眷,平日出门得放下车帘轿帘,难得每年有个灯节,可以大胆地徘徊星月之下,盘桓灯辉之中,低言悄语,嬉笑嘤嘤。这叫做“游走百病”,还得拥拥挤挤地过一道桥,据说可以一年中不得腰疼病。所谓“开封八景”之一的“州桥明月”,最为吸引游人,桥上拥挤得水泄不通。

这时,周王借共同听戏赏月为名,将几个封疆大吏召进宫中,先在花园中的畅心阁赐宴。宴毕,他拈着花白胡须问道:

“寡人近日听说,李自成攻破永宁之后,假行仁义,无知愚民受其欺哄,裹胁日众。先生们看,闯贼是否有进攻洛阳之意?”

巡抚李仙风躬身回答:“卑职等身负封疆重任,只因兵饷两缺,未能早日剿灭流贼,致有永宁、宜阳等城失陷,万安郡王被害,知县武大烈等死节,百姓惨遭屠戮。卑职等已上奏朝廷,听候严加治罪。今蒙王爷殿下垂询,更觉惶恐。但河南府城,万无一失,请王爷不必担忧。目前杨阁部正在四川围剿献、曹二贼,已将二贼逼入川西,甚为得手。一俟献贼歼灭,杨阁部即可挥大军出川,清剿中原流贼。闯贼屡败之余,幸逃诛戮,只剩五十骑奔入河南。目前虽然伪称仁义,煽惑百姓,裹胁日众,似甚嚣张,然皆一时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杨阁部大军一到,廓清不难。”

周王微微点头,又说:“本藩恪守祖训,一向不过问地方军政大事。然洛阳是亲藩封地,只怕万一有失,亲藩受惊,皇上震怒,对先生们也不甚好。”

李仙风又回答说:“河南府城高池深,户口数万,兵勇众多,道、府官员俱在,与永宁大不相同。况福王金钱粮食极多,紧急时不患无守城之资。职抚前已奏请皇上,命王绍禹为洛阳警备总兵,专职镇守,拱卫福藩。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亦在洛阳城内,颇孚众望,必能倡导绅衿,捍卫桑梓。洛阳城决无可虑,谨请殿下放心。”

周王面露微笑,说:“只要能如先生所言,洛阳万无一失,寡人就不为开封担心了。”

在洛阳,从十二月中旬起,人们就天天谈论李自成,真实消息和虚假传说混在一起,飞满全城。和往年大不同的是,往年的谣传十分之九都是对农民军的诬蔑和辱骂,而近来的种种新闻和传说十分之九都是说李自成的人马如何纪律严明,如何只惩土豪大户,如何开仓放赈,以及穷百姓如何焚香欢迎,争着投顺。每天都有新的传说,其中许多是动人的小故事,含着虚构的、添枝加叶的成分,混合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