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19206800000076

第76章 英法联军之役

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为从古未有的奇变,然其实不过外人强迫通商的成功而已。在实际上,关系还不算很大。其种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实在又是五口通商以后,陆续所造成的,至一八五八年的《天津条约》,一八六〇年的《北京条约》,而作一总汇。

《江宁条约》成后,伊里布以钦差大臣赴广东办理通商事宜。死后,耆英代之,与英另订《五口通商章程》十五条。而法、美、瑞典亦相继和中国订立条约,唯俄国仍不准在海口通商。

交涉的,起于广东英人入城问题。先是一七九三年,高宗曾有“西洋各国商人,不得擅入省城”之谕。此时另订条约,国交一新,此项上谕,自然无效,而粤民仍执之以拒各国领事入城。粤中大吏,既不能以法令效力后胜于前的道理晓谕人民,又不敢明拒外人,而依违其间。于是粤民遂自办团练,欲以拒绝外人,以为官吏软弱,浸至官民亦生龃龉。耆英知道交涉是棘手的,乃阴谋内召。先是《江宁条约》,订明舟山、鼓浪屿的英兵,须俟赔款交清后,方行撤退。一八四六年,赔款清了,耆英要求英人撤兵。又另订条约五条,申明许英人入城,而中国不得以舟山群岛,割让他国。明年,耆英内用,英人请实行入城之约,耆英知道广东民气难犯,请展期两年,英人也答应了。

于是徐广缙为总督,叶名琛为巡抚,两人都是有些虚怯之气,好名而不通外情的。一八四九年,英人以入城之期已届,又请实行,广缙登舟止之。英人谋劫广缙,以求入城,广东练勇数万人,同时聚集两岸,呼声震天。英人惧,乃罢入城之议。事闻于朝,封广缙一等子,名琛一等男,都世袭。余官均照军功例,从优议叙,并传旨大奖粤民。于是广东人民,更为得意,遂散布流言要破坏通商之局。英人闻之,写信给广缙,请另订《广东通商专约》。广缙要求其将不入城列入《专约》之中,英人也答应了。此时广缙、名琛都很负时望。

一八五〇年,宣宗死了,文宗继立。明年而徐广缙移督湖广,叶名琛代为总督。此时太平天国正盛,清廷怕多生枝节,亦谕令交涉谨慎;而名琛以为外国人不过虚声恐吓,遇事多置诸不理,既不能措置妥帖,而又不设防备。这时候,沿海的中国船颇有恃外国旗号为护符的。一八五六年,有在英国登记,而业经满期的亚罗船停泊粤河,为水师千总捕去十三人。英领事巴夏礼,要求省释,叶名琛也把所捕的人送还了。而英人又要趁此要求入城,拒绝弗受;而提出四十八小时内无确实答复,作为谈判破裂的警告,名琛置诸不答。英兵遂陷广州。然既不得本国政府的允许,而兵又少,旋又退出。而粤人又尽焚英、法、美诸国商馆,巴夏礼遂驰书本国政府请战。

时英国议会亦不主开衅,英相巴马斯顿把他解散,另行召集,通过“要求中国改订条约,并赔偿损失,否则开战”的议案。英国又要约俄、法、美三国。俄、美仅派使臣偕行,而法国因广西地方教士被杀,派兵和英国同行。

一八五七年,四国使臣到广州。英使先致书名琛,要求会议改约和赔偿损失,法美愿任调停,名琛均置不答。英、法兵遂陷广州,名琛被虏。四国要求派遣全权大臣至上海议善后,由江督何桂清奏闻。朝命革名琛职,代以黄宗汉,命英、法、美三使回广东,听候查办。对俄国,则申明海口不许通商之旨,令回黑龙江,和将军会议。四使不听,径行北上。明年三月,至天津,四月,陷大沽炮台。清廷乃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赴津,和四使会议,各订条约。其税则,命其赴沪会同何桂清,和各国会议。又成《通商章程》十条,英、法、美三国相同,是为一六五八年的《天津条约》。

其明年,英、法二使来换约。时僧格林沁在大沽设防,请其改走北塘,弗听,强航白河,为炮台守兵所击,狼狈走上海。一八六〇年,英、法再派兵来,先照会何桂清,说:“若守天津原约,仍可罢兵。”而清廷上谕,又说他“辄带兵船,毁我海口防具,首先背约,损兵折将,实由自取,所有八年议和条款,概作罢论。若彼自知悔悟,必于前议条款内,择道光年间曾有之事,无碍大体者,通融办理。仍在上海定议,不得率行北来”。于是兵端之启,遂无可避免。此时清廷亦怕启衅,所以美使后至,遵命改走北塘,即许其在天津换约。虽封锁大沽,然仍留北塘为款使议和之地。而僧格林沁又惑于“纵洋人登陆,以马队蹙而歼之”之说,遂弃北塘不守。其所埋地雷,为汉奸告知英人掘去。于是英、法兵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炮台,僧格林沁退驻张家湾。清廷不得已,再派怡亲王载垣和英、法议和。有人告载垣,说“巴夏礼衷甲将袭我”。载垣惧,以告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执巴夏礼。英、法兵进攻,僧格林沁败绩,助守的禁军和旗兵亦都败。文宗乃逃往热河,而留恭亲王奕守京城,旋以为全权大臣。英、法兵胁开京城,又焚圆明园。奕惧不敢出,因俄使伊格那提业幅的保证,乃出而与英、法议和,重行订定条约,是为《北京条约》。

这两约,实在是把五口通商以后,英、法两国所订的条约,合并整理而成的,而又有新丧失的权利。论口岸,则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及沿江各口,因此内河航行之权,亦和外人相共。领事裁判和关税协定,都自此确定。内地游历通商和传教的条文,亦起于此两约。前此清朝中央政府,恒不愿与外人直接交涉,至此则接待驻使,亦成为条约上的义务了。而又把九龙割给英国,赔英、法军费及商亏,各八百万两。《美约》还是一八五八年所订的,所以和英、法两约,又有不同。然各国的条约,都有最惠国条款,则此等异同,也不足计较了。至对于俄国的条约,则损失尤大,别见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