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的突破
19203500000005

第5章 演讲、演讲者和听众(1)

第一节准备演讲的正确方法

只要遵循正确的方法,作好充分的演讲准备,任何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演讲家。相反,如果没有正确的准备,不论这个人经验多么老到,都会奉献一场失败的演讲。

很多人都认为,准备一场演讲就是写一个漂亮的作文,把各种华丽的词句凑到一起,把偶然出现的、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辞藻堆砌起来。是不是这样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说的“准备”,是将你确实具有的,“你的”思想、“你的”想法、“你的”原动力有机结合到一起。这些内容可能就在你脑海深处,可能还成群结队出现在你的睡梦中,你要做的就是将它们有序地排列好,像修剪你心爱的草坪一样修剪它们。这听起来很难吗?并不难吧。只要你加入一点专注和思考就可以完成得非常出色。

怎么做才能准备出一个吸引听众的演讲稿呢?你只要按照下面我介绍的几个步骤去做,俘获听众的注意就不是什么难事。

一、内容具体化

一个在大学中任教的哲学博士和一个年轻时当过兵、如今只是流动小摊贩的粗鲁家伙,你认为谁的演讲更能打动人呢?你肯定会选那个哲学教授。

多年前,这两个人一同走进纽约的培训班。在他们分别进行演讲时,我发现,虽然哲学博士台风优雅、措辞得体,但他的演讲似乎并不怎么吸引人,因为他的演讲太空泛了。小贩的情况则恰好相反,他一说话就直奔主题,内容丰富明确,再加上他十足的男子汉气息,即使没有动人的修辞,也一样获得了听众的认可。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刻意强调博士和小贩这两个角色,而是想告诉你,只有把话说得具体又明确的人,才能取得演讲的成功,这和受教育多少关系不大。

这项原则真的很重要,我还会再讲几个相关的例子以加深它在你头脑中的印象,在准备演讲时,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例如,我们在谈马丁·路德小时候时,可以说他“既顽皮又倔强”;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马丁·路德后来承认,上学时他经常被老师打手心,有时候一上午就要打15次之多。”对比一下,是不是后面的说法更生动、更吸引人?因为“15次之多”明显比“既顽皮又倔强”要具体得多。

过去人们在写传记时,常常会写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称其为“懦弱思想的避难所”,说得真是一针见血。现代的写作则完全抛弃了这种方法。例如,老式的写法是约翰·杜伊有一位“贫穷但诚实的父亲”,新式的写法则是约翰·杜伊的父亲“连鞋套也买不起,下雪时不得不用麻袋片把鞋子包上,来保持双脚的干燥和温暖。但尽管他如此贫穷,他也没有想过在牛奶中加水,将病马当做好马出售。”这样写,是不是更能体现他父亲的贫穷和诚实呢?是不是更具体、生动呢?

这种写法不仅对传记作家有效,对成功的演讲家来说同样奏效。

二、题材范围化

题目一旦确定好后,演讲者一定要谨守题目限定的范围,千万不要奢望在几分钟的演讲内涵盖一望无垠的版图。

我知道有个青年只有2分钟的演讲时间,他选的题目却是《公元前500年的雅典到朝鲜战争》。也许你会说我选的这个例子太极端了,可它的确是真实发生过的。涵盖了过多内容的演讲,反而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思想不可能集中在一连串单调的事情上,假如你在读一本世界年鉴,就不要奢望听众的注意力会保持2分钟以上。

例如以《黄石公园之旅》为题,有的演讲者由于太过热情,不肯遗漏一个景点,听众被他带着,这看一会儿那看一会儿,无不晕头转向。如果演讲者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只限定在某一方面,例如泉水或者野生动物,描述得具体又生动,这该是一场多么令人难忘的演讲啊。

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题目,不管是讲销售、烹饪或者制造,都值得参考。演讲者在准备时,就要对内容加以限定和规范,在5分钟的时间内,能讲明一到两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想说清楚四到五个问题,至少需要半小时的时间。不过,时间越长,演讲成功的概率就越低。

三、准备周密化

进行浮光掠影的演讲当然比深入分析要容易得多,不过,听众在浅薄的演讲中收获的也少,甚至毫无印象。

确定好题目后,下一步演讲者需要做的就是加深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周密准备,以权威的口吻告诉听众,自己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在生活中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怎么做才算是周密准备呢?植物怪杰路德·伯班克为了找到一两个高级品种,会不辞辛苦地培育一百万个品种。演讲也应该这样,围绕主题搜集一百个相关的材料,充分吸收后舍弃九十个。

畅销书《内在》的作者约翰·甘德不久前说:“我一直坚持搜集十倍于我需要的材料,有时候还会有百倍之多。”他的行动印证了他的话。

1956年,约翰要写几篇关于精神病院的文章,他开始前往各个精神病院采访,和医生、护士谈话。我的一个朋友恰好和他同行,协助他整理搜集的材料。我的朋友告诉我,他和约翰一起跑上跑下,从这栋楼到那栋楼,数不清走了多少路。约翰记满了好几个本子,在他的办公室里也堆满了各级政府和医院的相关报告及统计资料。

最后我的朋友告诉我:“约翰后来写了四篇短文,每一篇都是非常棒的演讲题材。他的文章加起来只有几页纸,但是他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别的资料,加起来至少有二十磅重。”

甘德先生就像个掘金者,他知道自己要挖什么,舍弃什么,他将心思都放在这方面,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的金子。

我有位外科医生朋友这样说:“我可以在10分钟内教你学会如何取出盲肠,但是要教会你应付各种差错,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演讲也是这样,周密准备总不会过分,必要时还要灵活掌握,例如由于受前面演讲者的影响,你可能需要改变说话的调子、演讲的重心,或者需要在演讲结束后回答听众几个小问题。

尽早确定好题目,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千万不要拖到演讲前一两天再开始准备。每天工作完成后的零星时间里,你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题目,再雕琢一下要传达给听众的思想和理念,灵光一闪的顿悟,大多来源于这样的思考。

顶尖演讲家诺曼·托马斯即使在面对观点的反对者时,也能赢得他们的注意力和尊敬。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说:“对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演讲,演讲者应该在头脑中反复思索其内容。这时他会惊讶地发现,不管是在走路,还是在逛街,甚至睡梦中都能想到和演讲有关的事情。平庸的思考造就平庸的演讲,精辟的演讲来自于精辟的思考。”

当你全身心投入到此过程时,就会感到一股强大的诱惑力,让你总想把演讲顺序写下来。千万不要这样做,一旦你将演讲定了型,你就很难跳出固有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它,同时还会有背诵稿子的危险。马克·吐温对此曾说:“用笔书写的东西生硬、毫无弹性,根本不适合演讲。演讲的目的不是说教,它应该是柔软、口语化的,否则,演讲会令一屋子的听众都感到厌烦。”

发明天才、通用的缔造者之一查尔斯·吉特林是美国最著名的演说家之一。他从不会事先将演讲内容变成文字,他说:“我所要讲的内容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写在纸上。我宁可用每一个细胞来记住它,把它们都镌刻在我的情感中。区区一张薄薄的稿纸,哪里有力量承载感动我和听众的东西?”

四、演讲例证化

鲁道夫·弗雷士在《畅达的艺术》中这样写道:“只有故事才能真正吸引读者。”他以《时代杂志》和《读者文摘》两本书为例来阐述如何理解他的话。在这两份雄踞排行榜首位的杂志里,真正触动人心的文章无一不是以叙述文的形式来写的,里面充满了要么慷慨激昂、要么妙趣横生的故事。在当众说话时,故事具有同样的效力,它蕴藏了驾驭听众注意力的超凡力量。

诺曼·文森特·皮尔在演讲中就最喜欢列举真实的事情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一次他在接受《演讲季刊》采访时说:“我所知道最能说服人的办法就是举一个真实的例子,通常我都会为一个观点想好几个例证。”

如果你看过我出版的其他书籍,就会发现我也是真实例证的受益者。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我的观点、规则只有不到两页的文字,其余的页码里都写满了我知道的故事,用来告诉你如何理解、应用我的观点和方法。

有什么技巧能让你更好地运用实例呢?牢记五个方法:人性化、个人化、细节化、戏剧化和视觉化。

1.演讲内容人性化

如果你的演讲内容一直停留在某个观点上面,听众一定不会感兴趣的;如果你谈论人的问题时,就肯定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每天在全美各地、在每个办公室里、在每个篱笆后面都进行着几百万个不同内容的交谈,他们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何种观点、何种理论吗?当然不是,他们谈的是哪个太太做了一件什么蠢事,这位小姐昨天干了什么等。

我曾在美国和加拿大成功举办过许多次演讲,这些经验告诉我,只有讲到和人相关的问题时,观众才不会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尤其当我的听众是孩子们时,那些抽象、空泛的概念更会令他们坐立不安:强尼说他要去卫生间;汤米向周围的同学做鬼脸;比利将珍妮欺负哭了……

一次我邀请了几位在法国经商的美国商人就他们的“成功之道”作个演讲,结果他们大多数人都在讲成功的特质,讲勤奋工作、讲坚韧不拔。我不得不打断了他们的演讲。我对他们说:“没有人喜欢听别人的说教,如果你不能使你的听众感到愉快,那么他们根本不会认真听你在说什么。世界上最有趣的事,莫过于精致的故事,因此请告诉我们你自己或者你朋友的例子,告诉我们你为什么成功,而你的朋友则没有。我想谁都不会拒绝去听故事的,或许你作为演讲者也能从故事中再收获其他东西呢。”

这个班里有个学员曾经以为让别人感兴趣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那个晚上,他讲了几个颇具人性化的故事,成功地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他讲了两个他大学同学的故事。其中一个人做事非常谨慎,即使是买衬衫这样的小事,事先也要绘制图表,比较性价比,看看每一分钱是否能买到最大的使用价值。毕业后,他自视很高,瞧不起基层工作,三年后参加同学聚会时,他依然在那里绘制衬衫对比图表,依然在等待好机会的光顾——虽然它就是迟迟不肯到来。

另一个人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个同学性格和气,平时喜欢和大家交往,虽然他也有远大的理想,不过却肯脚踏实地从小小的绘图员做起。当他得知纽约世界博览会需要工程人才后,就辞去了原有的工作,从费城搬到纽约,跟朋友合伙做了承包工程业务。他们承揽了很多电话项目,最终还被博览会高薪聘请。

我这里用笔记录的只是故事的梗概而已,他当时讲得要绘声绘色得多。当他结束演讲走回自己的座位上时,忽然发现自己竟然讲了十多分钟,要知道,他之前连三分钟都讲不到。由于他讲得太精彩了,大家都还觉得意犹未尽呢。

从这个故事中你能领悟到什么呢?再平凡的演讲者,只要能找到合适的故事例证,一样可以奉献一场精彩的演讲。

如果你想让故事更吸引人,那么故事中就应该包含一些奋斗以及成功的内容,我敢保证,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浓厚的兴趣。人们都喜欢看两位绅士为了追求同一位小姐去决斗,如果你不相信,就去找一本小说或者杂志看看,或是去看一场电影,当男主角最终赢得了女主角后,观众们已经开始整理他们的外衣和帽子了。5分钟后,清洁工就可以清扫电影院了。

一个人在恶劣的情况下,在某个行业中经过艰苦奋斗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从古至今都能令人感动,让人感兴趣。一位杂志编辑曾告诉我,任何真实、内幕性的生活都会引人入胜。如果能把他奋斗与挣扎的经历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引起别人的兴趣是毫无疑问的。

富有生活情趣的素材来自哪里呢?就来自你的生活经历。不要因为是在谈论自己,就裹足不前,只有一个狂妄之徒不知天高地厚地吹嘘自己时,别人才会表现出反感,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听众对演讲者身上发生的故事都是很有兴趣的。要记住,你的亲身经历是唤醒听众注意力最稳妥、最把握的方法,千万不要忽视。

2.演讲风格个人化

当你讲故事时,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人,应该尽量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如果你为了保护朋友的隐私,也可以杜撰几个假名字。就算你用“史密斯先生”、“珍妮小姐”这样毫无特色的名字,也比你用这个人、那个人效果要生动得多。姓名具有体现、甄别个体的功能,正如鲁道夫·弗雷士指出的:“没有什么名词比姓名更能体现故事的真实性,如果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连名字都没有,那故事简直不成样子。”

如果在你的演讲中有很多名字和个人称谓,那么你可以确定这个演讲已经具有高度的可听性了,因为温情脉脉的人情因素正如香浓的咖啡一般吸引着听众的嗅觉。

3.演讲故事细节化

对于细节化这个问题,你可能会觉得把握起来比较困难,这里我给你提供一个可以测量细节是否足够的公式,即新闻记者撰写稿件时遵循的“五何公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以及何故。如果你的故事能包含上面五个“何”,就肯定能最大限度地细节化。下面我举一个自己的趣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件事也曾在《读者文摘》上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