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19203300000003

第3章 读脸,1/25秒表情背后隐藏的情绪(2)

(2)表情和性格相互关联

通过对表情的观察,你能直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变化。推而广之,以此为基础,当你看到一个人经常使用一种表情的时候,你也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经常处于一种怎样的心理状况下,而根据这一推测,你就能了解对方性格上的特征了。比如,那些经常面带微笑的人,大部分都是性格活泼、乐观开朗、热情如火的人;那些平常总是板着脸、很少露出笑容的人,或是在其他人哈哈大笑的时候,只稍微扯一下嘴角的人,他们的性格往往比较内向。

一般来讲,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比那些开朗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更加沉稳。因为,他们不喜欢让人看到他们内心的想法,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内心有太多的不安所致。那些经常表现出哀愁表情的人,大多拥有消极的心理,因为他们总是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其美好的一面,所以他们总会对很多事物产生不满。而经常做出无所谓的表情的人,往往喜欢把嘴唇撇起,这是一种傲慢态度的表现,显露的是他们对事物的不认同或轻蔑心理,这种人往往比较自我,考虑事情时通常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他人的观点往往不予理睬。

(3)表情比语言更为真实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语言有时并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大打折扣。这时,你可以通过表情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有时候,人的表情比语言更加真实,因为人们的面部表情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受心理支配。当一个人想要隐瞒真相的时候,他往往就会用语言掩盖真相,但是,这时他的表情会泄露他的这一目的。比如,当老板指责员工时,虽然员工在言语上对老板非常恭敬,但是员工的脸上会露出不满的表情,而这种表情大多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通常几秒钟就会被其他表情所掩盖。

也就是说,人们会用表情来掩盖内心真实的意图或情绪,但是,由于人们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掩饰表情的方式,所以,在与人交谈时,你应该深入了解对方表情背后的心理变化。通常,常见的差异有:性别、性格、文化以及所处的生活背景。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性别的差异尤为明显。一般来讲,男孩在成年之后会比女孩更坚强一些。比如,男孩在幼年时会被告知“男人不可以哭”,所以成年男人会把那些损害自己男子汉气概的表情掩盖起来;而女孩则会从幼年时所接受的外界信息中明白,自己可以适时做出流泪或撒娇的表情。

与性别差异相比,性格和文化差异则比较复杂。个性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性格外向的人喜欢直视他人的表情,与他人的目光直接接触;而性格内向的人,则不喜欢直视他人的表情和目光。另外,文化的差异多表现在地区和国家上。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抬头眨眼是对他人表示感谢的意思,而在东方的一些国家,则是挑衅、下战书的表现。总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多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会对人们建立自己的人脉产生意想不到的帮助。

3.记住,“无表情”并不等于“无感情”

有人说“表情是人的内心情感的晴雨表”,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的表情,大都是人们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反映的多是人的实际心理状态。这就好比气象专家通过天空的“表情”推测天气一样,人的表情所展现出的喜怒哀乐,正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天气预报”。从一个人微笑的表情中,你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愉悦;从气愤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内心的不满;从忧郁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内心的哀伤……但是,正当人们庆幸自己能一眼看穿对方的心理活动时,却出现了这样的阻碍——当人们通过一个表情信息轻易地推断出他人的内心状态时,也会遇见一些没有表情的人,而“无表情”也就意味着无信息可读取,或者无法猜透“无表情”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不露声色,面部几乎没有任何表情,这往往是因为他们懂得隐藏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的人易于给他人一种“危险感”,因为,当你面对无表情的人时,你会感到一种窒息和压迫感——对方就像一团迷雾,把自己隐藏了起来,让你无法琢磨;而这种面无表情的方式,往往比那些露出厌恶或愤怒的表情更能清楚地传达拒绝的信息。很多时候,在面对“无表情”的人时,大部分人会产生这样的认知:那些没有表情的人也没有感情;他们甚至还会认为,自己之所以无法从他们的表情中得到信息,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感情,也因此对“无表情”的人不“重视”。

实际上,这种认知是极其错误的——面无表情并不是没有感情,很多时候它只是人们压抑情感的一种表现,因此,人们大多可以从“无表情”的面部看到类似说谎时的内心痕迹。因为,人的表情是随着心情变化而变化的,当内心思想变化而脸部表情不变时,必然会出现不自然或与语言不和谐的“表情”。虽然面部肌肉没有大动作,但是眼睛、鼻子、嘴角都会有细微的动作。比如,鼻子皱一下、嘴角扯动一下等,这些都表现了人内心的不满情绪。而除此之外,人在内心极度自卑的情况下,往往也会面无表情。

同样的面无表情,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比如,情人之间的面无表情,往往代表着厌倦、极端的不关心和忽视的态度。在商业谈判中,对方若表现得面无表情,可能表示对方对你提出的条件不感兴趣。所以,无表情并不等于无感情。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也就是说,人都是有感情的,无论他有怎样的财富和地位,也不管他经历了多少曲折和打击,他与其他人在感情上都是平等的。无表情也是人的一种感情表现,并且,无表情的背后往往隐藏的是更丰富的感情。无表情的面部就像平静的海面,你一眼望去,好似没有波澜,而实际上,水面下早已暗潮涌动。由此而言,值得你注意的是,在与人交往时,越是在对方没有表情的时候,你越应该察言观色,解读对方隐藏在“无表情”背后的真实含义,以避免被对方潜在的表情所欺骗。

陈峰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之所以说他精明,是因为作为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从没有因为棘手的事情得罪过任何一位同事。并且,他在公司里一向口碑很好,因为他向来对事不对人。作为一名从小职员一步步走向经理级位置的普通青年来说,他能有如此成就,的确非常难得。

当然,陈峰能有如此成绩,主要是因为他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懂得察言观色,从来不会因为对下属的批评过重而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在批评下属的时候,陈峰都懂得拿捏分寸、适可而止,在给对方留面子的同时,也给上级留下了一个懂得进退的好印象。但是,有时他也会做出意料之外的事。

那天,陈峰的下属王亮在处理客户业务的问题上,得罪了一个很重要的客户,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上级也因此对陈峰施加了压力。于是,陈峰把王亮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可以说,这是陈峰有史以来批评下属最激烈的一次。

刚开始,陈峰的情绪有些激动,只顾着严厉地批评王亮,却忘记注意他的神色。等情绪渐渐平复之后,陈峰觉得自己刚刚的话说得太重了,就赶紧去观察王亮的表情。他发现王亮虽然毫无表情,但是脸色非常难看。陈峰心想:“坏了,刚刚我把话说得太重了,如果再批评下去的话,恐怕他要心生怨恨。到时,如果他一生气,那场面就不好收拾了。”

陈峰知道,王亮的这种看似面无表情的表情背后一定隐藏着心中的不满。于是,陈峰赶紧转变口气,温和地对王亮说:“我也知道,你与客户周旋非常不容易,这次的过失也不完全怪你,因为受到上司的压力,我的情绪没控制好,请你原谅。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有什么隐情吗?”

陈峰这样一说,王亮觉得自己得到了理解,于是,他充分地说明了造成过失的理由,而脸上的表情也因为理由得以陈述逐渐恢复了平时的温和。等到王亮“发泄”完心中的不满后,陈峰才将这次批评事件进行总结、收尾。在这期间,陈峰成功地安抚了王亮的怒气,避免了上下级之间产生芥蒂,很好地维护了彼此的关系。

在整个批评过程中,陈峰及时关注了王亮的表情,并从对方的“无表情”中读取了隐藏的危机信号,从而采取了恰当的应对手段,避免让事情愈演愈烈。试想一下,如果陈峰在批评王亮的过程中,不去注意王亮的表情,他也就无法发现对方表情中的危险信号,而他若任由自己批评下去,王亮心中的怒火就会越来越高涨,最后可能会一触即发,造成一个上下级都尴尬的场面。即使王亮在批评中一直面无表情地忍下来,不跟陈峰叫板,那么在以后的相处中也会心存芥蒂,这种情况对于陈峰来说,自然是有害无利——不仅影响他身为领导的形象,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前途。所以说,陈峰根据对方的“无表情”,做出的推测和选择是正确的。

没有表情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感情。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摆出“无表情”的动作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他的表情或肢体动向,以便了解他的内心思想。通常情况下,无表情的背后存在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愤怒到极致。通常一个人在特别愤怒的时候,如果脸上没有表现出一脸怒容,而是面无表情,这说明他的怒火远远比愤怒还要大,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会让这种愤怒爆发,出现一个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另一种是极端的无视态度。有时候,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面无表情,是一种完全无视的状态。可以说,当一个人极端地无视另一个人的时候,他的脸上就会毫无表情,因为他根本不关心这个人,所以他自然也就不会流露出太多的感情,自然脸上也不会有什么表情。

4.面部表情能折射出真实的内心想法

一位FBI特工曾说过:“要想知道犯罪嫌疑人内心的想法,只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就可以了。人的面部表情能折射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掌握了这些,就会对破获案件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事实的确如此,人的面部表情有着强烈的感知能力,它是人类肢体语言中最为真实的语言。可以说,面部表情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交流手段。所以,人们时常会通过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来向别人传递自己内心的想法。正因为面部表情的普遍性,才使它成为了一种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通过面部的变化,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当然,人们也可以对面部表情进行控制,让表情和内心活动产生相互呼应的作用,或让面部表情起到“迷惑他人”的效果。也就是说,虽然面部表情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对方的表情所表达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而要想避免被他人虚假的表情所迷惑,以免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就需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有一位名叫罗杰森的教官,专门研究人的面部表情,后来加入了FBI。在经手了诸多案件之后,他对人们的面部表情所表达的内心思想,做出了有效的分析总结。他认为,人们的面部表情是最诚实的,它能告诉你对方的真实意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从中得到了断案经验,一次次从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表情中找到了隐藏在表情背后的真实含义,而他也因为这项技能得到了FBI组织的赞赏。因此,对面部表情的研究,也成为了美国心理学的指定课程。

在罗杰森看来,当人们面临困难的时候,缺乏自信的人会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因此脸上就会出现厌烦、愁眉苦脸、怨天尤人之类的消极表情。而当人们遭遇失败时,有些人还会出现眼神悲伤、嘴唇闭合、鼻子皱起的表情动作,甚至你还会发现,那些思想消极的人,眼神会显得比较呆滞,或是目光总是停滞在一个地方。

一次,罗杰森和朋友一起玩四人牌(两人一组),在两人的配合下,只要有一人先把手里的牌出完,这一组就算胜出。在这个过程中,同伴之间不能看牌。当分好牌之后,他把牌在手上摆开,看到自己的牌还不错,就开始观察同伴的表情。他发现同伴皱着眉头,然后又舒展开,而他们的对手,都表现出了一副临危不乱的表情。

于是,罗杰森对自己的同组成员说:“一切交给我。”罗杰森的鼓励让同伴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对决的过程中,罗杰森用最大的牌挡住对方的攻势,等拿到出牌的资格后就出最小的牌给同伴“放水”。而对方一组的两人都想先取胜,所以,都保持着攻击的姿势。结果,最先出完牌的人,竟然是那个牌面最差的人——罗杰森的同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罗杰森通过观察三人的表情,发现同伴手中的牌面并不好,所以他的表情比较低调和保守,而对手双方的表情都很镇定(当人们拿到好牌之后,往往会选择故作镇定,不让自己脸上浮现出得意之色),于是罗杰森就表现得非常高兴,让对方认为自己有一手好牌,从而使对方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以帮助同伴取胜。可以说,正是因为罗杰森不放过他人面部表情上的细微变化,才使得他能抓住先机,达到了解对方内心思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