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恋五千年
1920300000089

第89章 日惨风凄山色冷

云南南通王氏,温柔娴熟,知书识礼。她和谢定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谢定家贫,王氏的父母反对他们结合。在一场朝廷"戍边"战争中,王氏的父母不幸为乱兵杀害。后来王氏和谢定走到了一起。结婚以后她通宵纺纱织布赚钱来供养父母和儿女,让谢定日夜苦读。谢定看到妻子累得直不起腰时说:"夫人,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能考取功名,他日我高中,一定会加倍报答你!"

"相公,常言道,夫贫妻贱,夫荣妻贵。我辛勤劳动不仅是为你、为父母儿女,也是为了我。说什么报答不报答!"王氏谦逊地回答。

明成化二年(1466),谢定终于考中进士。不久朝廷任命谢定为四川开县县令。

圣旨到的那天晚上,王氏反复思量后对谢定说:"相公,你考中进士是好事,但是父母年老,儿女又小,你走那么远,我一人如何撑起这个家?身为人子,首当尽孝,你能否辞官不去?"

"不去就等于放弃做官。我苦读十几年,就是为了有这么一天,哪能不去呢!"谢定坚定地说。

"爸妈一年比一年老,你走了我一个女流之辈怎能养活这一家人呢?"王氏呜咽着说。

"你放心,我会寄钱回来!"谢定安慰着说。

"即使你寄钱回来,我既要侍奉二老,又要教育两个孩子,叫我如何忙得过来!"王氏苦苦哀求。

谢定一心想当官,既听不进妻子的理由,也不考虑妻子的困难。第三天他将一家老小留给妻子,就只身出发到四川开县。

谢定到开县不久就迷上了当地的烟花女子。他的薪水用来养情妇,就没有钱寄给父母和妻子儿女。王氏给他写信叙述家庭困难,他不仅不理睬,甚至连回信都不给。王氏只好以泪洗面,日夜纺纱织布赚钱来养家糊口。

父亲看到媳妇如此劳碌,经常拄着拐杖站在门外,眼望四川方向,边流泪边叫:"定儿,你快回来呀!我们一家人快活不下去了啊!"村里人看到后无不为之感到凄凉。第十年,云南永昌县干旱,不少人家外出逃难度荒。有一天,谢定的父亲对媳妇说:"我们年老走不动,你带着两个孙子沿途讨饭去找他们那狠心肠的爸爸吧,不要管我们了!"

王氏说:"公公,我走了你们怎么办?我能狠心将你们丢下吗!说什么我也不会丢下你二老走,要生一家人生在一起,要死也要死在一起!"王氏拒绝说。

谢父见媳妇不肯走,又对谢母说:"媳妇不带孙子走,我们又走不动,那就让两个孙子自己去找他爸爸吧!"

媳妇王氏反对说:"十二三岁的孩子怎能跑那么远去寻爸爸呢!让他们死在他乡野地,连尸骨都无人收殓,倒不如一起饿死在家里!"

谢父说:"孩子还小,不能让他们跟着我们饿死。他们有爸爸,就有一条生路。你就放他们走吧!"

婆媳俩虽不忍心让两个孩子只身去讨饭,但别无他法,只好按公公的意见办。

一家人为两个孩子准备了要饭的棍棒和几件破衣服,然后王氏把两个孩子拉到身前说:"孩子,你们要记住,你爸爸在四川开县当县令。你们要一边要饭一边问路,向开县方向走。找到你爸爸,你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他回不回家不要紧,但你要告诉他,一定要送你们上学,将来你们才能自己养活自己......"王氏边说边流泪。

两个孩子认为,找到爸爸就有好日子过,心里很高兴。大孩子冬冬说:"妈、爷爷、奶奶,我们一定能找到爸爸,叫他回来接你们一同去过好日子。"

小孙女花花也说:"爷爷,奶奶,我们会记住你们的话,找到爸爸就回来接你们和妈妈。"

母亲王氏给他们做了几个野菜饼,又将家里唯一的两个生地瓜,包在一张破布里,泪流满面,抱着他们的头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一再叮咛说:"路上一定要小心,要防滑跤,要防狗咬......"

三人拉着两个孩子,送了一程,又一程,然后才挥泪目送着他们走了。

两个孩子沿途乞讨,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开县。他们进县衙时适逢谢定不在家。谢定所养小妾,看见两个小叫花子在县衙门前嚷着要见谢定,她怕被人知道,谢定家里还有父母、妻子和孩子,就将两个孩子拉进县衙问:"你们来做什么?"

"我们来找爸爸,叫他回去,家里早就吃糠咽菜了!"冬冬说。

"我们还想在这里上学!"花花补充哥哥的话说。

"你们的爸爸出去办案去了,先在这儿坐着,我去给你们做饭吃。"小妾骗两个孩子说。

孩子们坐在那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那么漂亮的房舍家具。但他们看到那问话阿姨凶悍的样子,既不敢乱走,更不敢乱摸房里的东西。只能用两眼仔细观望,脑子里不断猜想着爸爸的样子。

不一会儿,小妾端来两碗面条放在桌上对孩子们说:"你们一定饿了,快吃吧!"

孩子们讨了几个月的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嗅到香喷喷的面条,端起碗头也不抬地一口气灌进肚子里。

面条下肚不到三分钟,两个孩子就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不久就停止了呼吸。

小妾冷笑着说:"让你们到阎王爷那里去吃饱饭吧!"可怜的两个孩子,千里迢迢寻父,没见到父亲,却见了阎王。

谢定回县,小妾只字未提孩子到县衙的事。过了一年,王氏既未见到谢定和孩子们回来,也未收到谢定的信。她对孩子们的吉凶产生怀疑,才写信去追问孩子的下落。

谢定收到家里来信才问小妾:"娘子,我家的两个孩子来过吗?"

小妾说:"什么孩子?你从没说过你有孩子!"

谢定信以为真,给王氏回信说:"孩子一直没有到开县。"

开县县衙的师爷和衙役们,见到两个孩子被小妾带进县衙后就失去了踪影很是怀疑。但谢定从没给他们说过老家有妻子和孩子;在孩子失踪以后,他也没有问过任何人,是否有两个孩子来县衙找他。所以,他们不敢主动给谢定说出两个孩子去县衙找他的事。县衙师爷得知谢定老家来信问孩子的事后,料定那两个孩子已被谢定的小妾杀害,就暗中写信将孩子进县衙失踪的事告诉了王氏。

王氏和公婆听此消息后,气得昏死过去。在邻居帮助下,王氏苏醒过来,婆婆邓氏却含恨离开了人世。谢定的父亲为此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王氏将此种情况写信告诉谢定,谢定迷恋小妾,不理睬王氏,继续在开县过他们的"神仙日子"。谢家此时已穷困不堪,王氏只得四处讨饭、挖野菜、剥树皮来侍奉公公。村里的人看到后,无不为之感动。

一些同情王氏的妇女对王氏说:"王嫂子,你应该为自己想想了,你还是改嫁吧!谢定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顾,你还守着这个家干什么?"公公听到这些话也对王氏说:"媳妇,你不要再管我了,反正我都是快死的人了,你找个男人嫁了吧!"

王氏流着泪在大门上写一首诗回答大家说:

云鬓如蓬久不梳,纺麻直至日将晡。

人皆谓我嫁郎去,我去嫁郎饥姑舅。

大家看到她门上的诗句以后,都啧啧称赞,不再有人劝她改嫁。

不久,公公死了,家里什么也没有。她只能将床上唯一的一床草席用来安葬公公。然后又在坟前守了一个月孝。

守孝期满,她自言自语地说:"我现在了无牵挂,该做的事已做完了。"然后就将家里那间破土墙房的门窗用泥石封上,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子中间,静静地等死。

几天以后,村里人见不到王氏,他们发现谢家门窗紧闭,打开门一看,王氏平静而僵硬地坐在地上,早已没了呼吸。婆母邓氏的侄儿听到后,买了一副棺材,安葬了王氏。

出殡那天,全村百姓含泪来给这位好媳妇送葬。当地有位文人为她做了一首《绝命词》当祭文。其词说:

翁姑日夜相煎熬,嗟怨错教儿做官。

三旬九食腹未饱,一夜十起身难艰。

翁常思儿出北门,望阙哀哀放哭声。

日日唤儿儿不见,携杖归来泪满襟。

翁驱二子往探父,亲姑邓母挽不住。

谁知夫宠异乡妾,寻将二子用毒治。

凶信传来至永昌,姑闻气绝回仙乡。

翁归泣声震天地,彝伦大变遭非殃。

妾扶姑舅埋荒冢,日惨风凄山色冷。

泣翁归兮无葬儿,泣姑亡兮为孙丧。

天地为愁兮,人心惶惶,

草木为悲兮,猿鹤丧!

这件事很快传到云南南通府尹耳里。府尹将此事上报朝廷,希望朝廷表彰王氏的孝顺品德。成化十八年(1482)朝廷派人调查此事,终于查明真相。明宪宗朱见深下旨,封王氏为烈女。以不孝不义,抛妻弃子罪,判谢定充军云南边陲,永不能为官;小妾故意杀人,判处绞刑,立即处死。

(史料来自《云南南通府志》和《古今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