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爱情不设房
19200300000002

第2章 序言

我想回家,而不是回到一个房子里

新一代年轻人的“新婚”好像有了不成文的新三大件:婚房、汽车、钻戒,房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这些与钱相关联的大物件,似乎在用最冷漠的方式影响着新婚男女的幸福指数,可是,是不是钱越多、物质基础越深厚,生活就会更幸福、更稳固?本书在问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房子?如果这还不能触动你,那么作者还会说:“我想回家,而不是回到一个房子里。”——这句话直率、纯净到让人心疼。

有人感慨:曾经的那个年代,大家的梦想都是成为科学家、飞行员、工程师,但是如今的我们和未来的孩子,他们的梦想将统一变成“有房子”。

在本来就沉重的人生之上,额外多了这么一个虚构的包袱,仿佛谁也绕不开。

作者四丫头笔下的一对平凡的俗世小夫妻,有着普通老百姓的真性情,大智慧。他们的爱情始终都与房子息息相关。没结婚之前只想拥有一所房子,纵然再简陋也可称其为家,希望家里面有玫瑰一样明媚艳丽的爱情。那时候的房子,我们称它为“瑰房”;那时的房子,是爱情的归宿。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玫瑰也在逐渐走向凋零。这时的“瑰房”无形中变成了“归房”,房子亦成为了另一种归宿——心灵的归宿,同时,也成为围城中的一道束缚。

曾经向往的是房子代表爱情,后来的结局却是房子成为归宿。只是,房子中的爱情日渐稀薄。

“瑰房”是一种向往,“归房”是一种呼唤。

丫头抽丝剥茧般描述出现代人在家人、朋友、爱人、情人之间的亲密与温情,疏离与冷漠,以及大环境下中国女性的爱恨情伤,更有现代都市快节奏下,家庭关系的错综复杂。

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宿命,便是丫头对现代女性如何向传统观念挑战,摆脱既定的命运,达到真正自我独立的思考和渴望。

小说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尖锐的矛盾,多数时候,丫头会采取一种戏谑和诙谐的方式叙述,看似蜻蜓点水,实则另有所指。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在或温馨或惊心或纠结的情节之外,不断地抛出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丫头对人物和事件关系的构建。小说的叙事一直围绕房子而来,看起来一切都是因房而起,但再往深层去发掘,却可以看出丫头的独具匠心——在现代都市种种诱惑的束缚下,困锁住人类身体和精神的桎梏又何止是房子?

读她的小说像吃一锅麻辣烫,活色生香,秀色可餐。吃的时候嘴里又麻又辣,却又忍不住一气吃完,吃完以后回味无穷。生活不也是这样,情感不也是这样,青春不也是这样?!

不亦快哉!

榕树下副总编辑杨阿里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