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85个实用好学的幽默技巧
19166200000076

第76章 幽默技巧歪理狡辩,天衣无缝生谐趣

故意用似是而非的歪理来为明显错误的事情狡辩,外表看起来是真的,可是总有似是而非的东西,故而谐趣无穷。

朋友之间。

亲人之间。

非正式场合。

狡辩为人们常用,因为它可以反映出人巧用周旋、善于开脱的机智,它往往运用迷惑欺骗人的言语外表蛊惑人心,从而取胜。一般的诡辩当然为人们厌恶,如果诡辩辩得巧,辩得奇,那就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

从前有个人,但凡别人请吃饭他就专挑好的吃。一日,朋友请他吃素席,他专挑麻婆豆腐、油炸豆腐吃,一边吃一边说:“豆腐真好吃,豆腐是我的命。”隔了几天,朋友特意叫人做了鱼烧豆腐、肉炖豆腐,豆腐丸子汤,摆了个豆腐宴,把他请来吃。他入席后,却专挑鱼和肉吃。朋友问:“豆腐是你的命,这次专为你做的豆腐宴,为什么不吃豆腐了?”这个人回答:“见到大鱼大肉,我就不要命了。”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人为自己的贪吃不停地狡辩找借口,而且诡辩得还很巧妙、新奇,所以朋友之间也产生了不少幽默。

歪理狡辩,既可以避讳自己不想直接说出来的话,而且还有利于在谈话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当然,这种狡辩的幽默技巧多用于熟悉的人之间,能让关系更亲近。

1.歪曲理论

俗话说:“理儿不歪,幽默不来。”歪理狡辩的幽默技巧就是产生于歪曲的理论上,即把事物的现实情况通常道理进行歪曲,偏离原来固有的轨道,生出不和谐,从而产生幽默。

甲:“咸鸭蛋为什么是咸的?”

乙:“因为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

甲:“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

乙:“因为地上有猫。”

甲:“你的狗生跳蚤吗?

乙:“不,它只生小狗!”

这段对话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歪曲真正的理论,用歪理给出答案,并且让人觉得也能讲通,赋予问题新的答案,从而达到新奇、独特的幽默效果,令人哑然失笑。

2.故意狡辩

明明知道自己无理,观点站不住脚,却还是狡辩,这是歪理狡辩这种幽默技巧成功的关键。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有些话语概念模糊,虽不“准确”,但又绝对的“正确”,而且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这实际上是幽默演绎出来的戏剧性效果。

通常狡辩所运用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歧义法、反语法、谐音法、双关法等。

王元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之子,从小就很聪颖。王元泽不到10岁时,一次,有人指着笼子里的一头獐和一头鹿,问他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王元泽从未见过獐和鹿,根本不认识它们,但他不说“不知道”,而是想了一下便很肯定地说道:“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

在场的人无不笑而称奇。

王元泽的回答很有意思。你说他答错了吗?也不错,你说他答对了吗?也不能说不对。因为他毕竟没有准确地说出哪只是獐或鹿。他这就是将自己的“无知”隐藏在自己诡辩出来的理论中,既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又给别人带来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