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85个实用好学的幽默技巧
19166200000061

第61章 幽默技巧概念偷换,内涵挪移挪出意外笑料

把概念的内涵作大幅度的转移、转换,使预期失落,产生意外;偷换得越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就越强烈。

相声表演。

非严肃场合。

朋友之间。

把不同概念当做同一概念来使用,就违反了常规的思维逻辑,偷换概念可能偷换思维对象,造成文不对题,产生了违反常规的推理,故而使幽默效果显见。

从前有个富翁,他的左邻是铜匠,右邻是铁匠,成天叮叮咚咚吵得厉害。

富翁想过点清净的生活,请两家离开这里。于是某天他特备酒席来宴请这两家邻居,并在席间提出了让他们搬家的请求,左右邻居很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两家都搬迁了,可叮叮咚咚的声音还是照旧。富翁一听,原来是两家互换了位置,左边的搬到了右边,而右边的搬到了左边。

富翁所说的搬家是搬到远离他家的地方去,可从字面意思分析只要是搬家就行,左右邻居把“搬家”的概念偷换,只是相互换了位置,这也是很高明的幽默。

偷换概念之所以能造成幽默效果,是因为幽默的思维主要不是实用型的、理智型的,而是情感型的。因此,对于一般性思维来说是破坏性的东西,对于幽默来说则可能是建设性的。

偷换概念的幽默方式,概念能够换的好换的巧,那么达到幽默的效果就越好。首先我们要确保偷换概念在此时确实是行得通,其次是让人听到你的话就产生一种你把概念理解错了的错觉,最后你要让人知道你这样做是故意的,那最后幽默的效果就出来了。

概念被偷换得越离谱,所引起的预期的失落、意外的震惊越强。概念之间的差距掩盖得越隐秘,发现越自然,可接受性就越大。

1.找准对方所使用的核心概念

应用概念偷换的方式达到幽默效果,首先要找准对方跟你说话时所使用的核心概念。一般而言,对方所使用的概念都有一个确定的意思,这个意思在上下文中是可以意会的,因而是不必用语言来明确规定的。你只要找准这个涵义不言而喻的概念,就能在悄无声息中将它偷换掉。

甲:你说踢足球和打冰球比较,哪个门难守?

乙:我说什么也没有后门难守。

这段对话中,甲说的核心概念是“门”,乙在领悟了甲的意思后,故意把这个有形的球“门”偷换为无形的、性质完全不同的抽象的后“门”。同样都是“门”概念,却完全不同了。

2.偷换概念的原本内涵

通常人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义要稳定,双方讨论的必然是同一件事。但是,当你在领会对方的意思后,将概念内涵作大幅度的转移、转换,就会使对方预期失落,从而产生幽默。

那么,如何将概念的涵义进行偷换呢?

(1)可以利用概念的多种含义,由一种含义突然向另一种含义转移。例如:学生:“到底是王老师能干还是李老师能干?”

老师:“什么叫能干?”

学生:“就是说话能逗我们笑。”

老师:“恐怕鹦鹉要能干一点。”

在这里,老师偷换了“人说话”和“鸟学舌”的概念,巧妙地回答了学生的无理提问。

(2)运用语义双关,因为同一个概念包含一明一暗两层意思。例如:学生:“我的这些检讨书中,哪一张写得最好?”

老师:“最后一张。”

老师把“文字好”变成了“效果好”,从而使“最后一张”包含了两层意思,明里好像是指“这些”中的最后一张,而实际是指变好之前所写的最后一张检讨,用双关语对学生提出了迅速改正错误,不再重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