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85个实用好学的幽默技巧
19166200000032

第32章 幽默技巧蠢言妙解,荒谬归真出奇效

首先故意说出愚蠢的言论,然后再提出一个似乎一本正经的因果关系来,出其不意地对愚蠢的言论作出极其巧妙的解释,便会有奇特的幽默效果。

朋友之间相互斗智性交谈。

非严肃场合。

故意说出愚蠢的话,是创造亲切气氛的有力“武器”,而如果在蠢言之后再进行智慧性妙解,将荒谬“返璞归真”,则会产生非常奇特的幽默效果。阿凡提与国王的故事:国王:“阿凡提,要是你面前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呢?”阿凡提:“我选择金钱!”国王:“金钱有什么稀奇?正义可是不容易得到的呀!”阿凡提平静地回答道:“谁缺什么就想得到什么,你想要得到的正是你最缺少的呀!”

这段对话中,阿凡提没有按常规去选择正义,而是故意说出选择金钱的蠢言,在国王不知其意的时候,提出一个一本正经的因果关系,在极端荒谬之时找到逼近真理的缘由,为自己选择金钱做了智慧的解释,将荒谬转归为真实。

蠢言妙解,一方面可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对方在精妙的解释后觉察你的本意;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紧张气氛,活跃谈话氛围。

这种幽默是将愚蠢荒谬的语言,加以充满智慧的解释。蠢言与解释之间又有一个看似一本正经的因果关系。这种技巧的幽默感较为曲折一些,在愚蠢荒谬的言语被相当奇妙的因果推理巧妙地解释后才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蠢言妙解幽默的生成,不在理由的全是,也不在理由的全非;全是则生涩无趣,全非则牵强不智。而蠢言妙解幽默方式的妙处就在于似是而非,是则显其才智,非则显其情趣,才智与情趣的结合才能产生上乘幽默。

1.故意说出愚蠢的言论

使用这种幽默方式的前提是使用者故意说出愚蠢的言论来。蠢言并非使用者自身条件,例如,知识阅历不足等造成,而是故意装作愚蠢说出来的话。使用者自己是蠢言的“始作俑者。”

明朝大文人解缙在为一显宦祝寿时,挥笔在寿幛上写下“真老乌龟”四字,在场的人吓得目瞪口呆。不料,解缙不慌不忙,又在每个字下加了几个字,众人一看:“真真宰相,老老元臣,乌纱盖顶,龟寿遐龄。”于是宾客皆大欢喜。

2.对荒谬言论做巧妙解释

通过蠢言妙解的方式达到幽默的效果,关键是为荒谬愚蠢的言语寻找积极的正当的理由和一本正经的逻辑关系,为作出巧妙的解释作铺垫。这里的解释理由不一定是很充足的,只要能沾边就行。如果太充足了,就变成纯理性的证明了,就会一点幽默感也没有了。

有一次,一家官宦人家的老夫人做寿。宴席间,主人乘兴请唐伯虎为老夫人作一首贺寿诗。唐伯虎并不推辞,想了一下就念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

众人大惊。接着他便念出第二句来:“九天仙女下凡尘。”

众人一听,才又喜笑颜开起来。但接下来的第三句是:“儿孙个个都是贼,”

此语一出,众人皆目瞪口呆。最后唐伯虎才慢悠悠地念出第四句:“偷得蟠桃献母亲。”

众人听后,拍手叫好。

这则故事中,唐伯虎先是用极其荒诞的语言形容老妇人“不是人”,儿孙“都是贼”,让众人大惊失色。接着又对自己的蠢言作巧妙的解释:老夫人之所以不是人是因为她是仙女下凡,儿孙皆为贼是因为他们偷蟠桃献母亲。唐伯虎用极其巧妙的话语为自己的蠢言作了解释,惹得众人拍手叫好。

3.荒谬与真实形成强烈反差

蠢言妙解的幽默方式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故作蠢言,甚至故作谬言,不怕违背常理到极点;第二部分则是出奇不意地对极端荒谬的言论作出极其智慧的解释,提出一个似乎一本正经的因果关系。第一部分的荒谬与第二部分的一本正经要形成强烈反差,使对方的心理随着反差而产生落差。这种荒谬与真实之间的反差越是强烈越能产生幽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