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无所待,随遇而安
19154000000026

第26章 让自己的方法变成对的方法(4)

妹妹回来把哥哥的景况告诉父母,父母想让儿子回家,儿子不肯。其时他已经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被挖角到一家五星级酒店。而且奥运会在即,酒店入住大量外国客人,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十分紧迫。短短三个月的苦练,他已经能够比较流利地和客人对话。酒店主管看他素质出众,又踏实肯干,就提升他做了领班。

就在此时,他的舅舅出现了。

舅舅虽然生活在农村,却因为赶在农村基建热火朝天的时候承包修建了一条公路,着实赚了不少钱,他听说外甥在外面生活得这么苦,大手一挥,回来跟我干!我随便拨给你一台铲车开,一个月开给你几千块钱,足够你过日子了。孩子的父母感激感激涕零:“有你舅在,咱还怕什么!”

他也动心了。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如背靠大树好乘凉。还等什么,那就回来吧。回来后他就开始上工地,风餐露宿,整个人变得又高又黑又壮,已不复当年细皮嫩肉的帅哥模样。

让他没想到的是,舅舅有了钱喜欢上了赌博,一夜输掉两百万的巨款,被人扣在赌场。家里人把所有的现金和存款拿出来也不足还债,只好把铲车也卖掉,到最后老婆甚至还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才勉强赎回他一条命来。

这么一来,舅舅彻底落魄,他的工作也没了,家里的新房子才盖了一半,门窗就在风雨里大敞着。没办法,操起锄头下了地,彻底在这个巴掌大的村庄当了农夫。

于是,他变成一个混世魔王,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然后蓬头垢面搓麻将,谁说他两句他就回人家一个字:“滚!”有次打架把人打伤住院,还是跟妹妹要了两千块钱解决麻烦。

有时他也想:当初要是不离开的话,现在职位也上升了吧?工资待遇也提高了吧?好好干几年,说不定能在北京安一份家呢?可是,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其实,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还是自己。你把自己的努力看轻了,却又对别人能带给你幸福太信任,就好比一个人辛苦走路,却把食啊水啊都放在别人的包里,却忽略了一点:谁也不能当谁乘凉的大树——别人把你当树可以,你累了可以随时抽身;若你把别人当树,别人抽了身,烈日炎炎还得要你自己来承受,甚至没有路可以回头。

所以,漫漫长途,任何时候都要提着一口气,目视前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的人生。

箭在弦上,也可不发

袁绍和曹操打仗,陈琳遵袁绍命檄文骂曹,连曹操的祖宗八辈都骂进去了。后来袁绍败了,陈琳降了,曹操说你骂我骂得忒难听了。陈琳辩解说我是“矢在箭上,不可不发”。于是,这个成语也就流传下来了,顺带流传下来的,还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箭在弦上,一定要发。

也是,弓已拉圆,弦已张满,作为一根箭,它的使命好像就是刺破虚空,一击命中。万不可众目睽睽之下再收回箭袋,丢不起那个人。

2008年的北京奥运,“飞人”刘翔毫无疑问是夺金的最大热门。“万众瞩目”的说法不是夸张而是缩水,盯着他的何止万人,国内的,国外的,电视机前的,赛场上的,亲戚,朋友,教练,记者,认识的,不认识的,目光炯炯,堪比探照灯,都等着看他怎样刷新纪录,收金入袋,为国争光,头角峥嵘。

结果,比赛的号角响了,别的“箭”都嗖嗖往前冲了,他却跑出去两三步,面容扭曲,停步,下蹲,退赛,走人。

举国哗然,骂声一片,寒风峻烈,惊涛拍岸。他说我跟腱受伤了,大家说你怎么不咬牙坚持?他说我若坚持,这只脚就废了,大家说体育是勇者的舞台,你不配站在上面。大家口诛笔伐,恨不得把他扒皮示众,纷纷扬扬,如扬沸汤,那段时间刘翔的狼狈恐怕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就是那箭在弦上而不发者的下场。

结果2011年末,刘翔养伤三年,在韩国大邱田径世锦赛上一举摘银,获世界劳伦斯体育奖“最佳复出奖”提名,同一天又获国内体坛风云人物奖“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奖”提名。蛰伏三年,他再次把弓拉圆,终于射出一支漂亮的利箭——若无此前的临阵收箭,也无今日的再续辉煌。

看起来,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得看是在什么情形之下。若是明知箭射出去的结果是弓断箭折,还要把自己当成一支利箭嗖嗖地往出射,那不叫勇敢,叫头脑发热;若是衡量局势,冷静明智,及时收弓撤力,虽是当时背了骂名,却是绿水长天,留下青山。

两年前,我们本地出了一起绑架案,两名高中生密谋绑架一名家境富有的初中生,好勒索赎金。不过他们不想暴力为之,想要怀柔,最好诱拐对方从家里替他们偷出钱。打着这个如意算盘,两个人为了接近这个学生,煞费心机地制造巧遇,再请吃饭、请看电影、陪打游戏,想尽一切办法赢得对方信任。结果对方虽然年龄小,却警惕性很高,诱拐不成,高中生A便想霸王硬上弓,绑了要钱,高中生B觉得毕竟相处这么长时间,心中不忍,说要不就算了,被抓住了咱们都完蛋。结果却被A一句话打消疑虑,A说:“箭在弦上,这时候犹犹豫豫,还算个男子汉?”B热血冲脑,那就绑!

结果几枝箭嗖嗖连射,第一箭是绑架,第二箭是勒索,第三箭是杀人灭口,第四箭……没了,两个人身陷囹圄,法律自有公正。

所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句话,实在是有大问题。一方面,凡事要看得长远,即使弓圆弦满,利箭映着碧日寒光闪闪,若是时机不对,亦不可盲目发箭,否则饮恨终生;一方面,凡事要左右掂量,就便是一切都准备得千周万全,若是行不义不智之事,哪怕是最后关头,箭在弦上,又何妨息弓罢箭,总好过后悔终生。

箭在弦上,也可不发啊。

做人不宜“妄自菲薄”

前几天去开家长会,家长和孩子们济济一堂。女儿的班主任十分干练、敬业,且是我的老同事,把孩子交给她,自然是十分的放心。

班主任老师非常详尽地向家长介绍了学校、班级、各位同学的情况,事无巨细,周到尽心。最后,还用PPT给家长和学生们放了几段格言,勉励孩子们多读书,珍惜光阴。别的格言都很好,有一条,让人心里有些不安:“虽然我们对于世界很渺小,但是,我却是父母最大的骄傲。”

这想起不久前和朋友聊天,说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她叹口气:“唉,我就什么也不是,渺小得像一粒灰尘……”其实朋友已经做得很不错,事业有成,但是她说这话又是发自真心,显然,她犯了妄自菲薄的毛病。

中国人是讲究谦虚、低调的民族,最忌讳的就是“妄自尊大”。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少时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晚年和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都主攻律诗,尤以杜工。这个人就很狂,狂到以为普天之下无人能出其右。临死,别的诗人来看他,他叹口气说:“我压了诸公一辈子,我死之后,你们可以扬眉吐气了。”事实上,他谁也没有压制住,充其量只是洋洋大观的文人天空里的一颗小星星。倒是他的孙子杜甫,光耀千古,诗压百代。杜审言的毛病就在过于妄自尊大,所以千载以下,仍旧被人笑话。

所以,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安静做事,低调做人。这话的中心思想并不错,错就错在,越过了一个度,就会由谦虚谨慎变成“妄自菲薄”。它和“妄自尊大”是做人的两极,同样不可取。

假如说妄自尊大是由于太嚣张,掂不清自己的斤两,那么妄自菲薄就是由于太自卑,掂不清自己的斤两。

忘了从哪里看到一句话:“任何一个人的死亡,都是整个世界的死亡。”的确。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独有的面貌、个性、脾气、性格、情感、思想,有自己独有的亲人,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出去的独特的世界,当他闭上眼睛,整个世界就随着他一起沉入黑暗。而即使是一个所谓的微不足道的人的死亡,也会给他的朋友、父母、亲人、爱人、友人,带来无尽的孤独和伤痛。

一篇小说写一个无家的流浪汉,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每天把自己要来的一点饭,分出一半给流浪的猫狗。当他被一辆疾驶而过的汽车撞飞,停止呼吸,被人抬走之后,那些毛色凌乱肮脏的猫猫狗狗,还长久地在他出事的地方徘徊,哀鸣……所以,没有谁真的是微尘。

诸葛亮要率军出征,临出发前,在《出师表》里对蜀汉后主刘禅谆谆告诫,并没有告诫他不要妄自尊大,而是告诉他:“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他在告诉刘禅,不要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事都无足轻重,因而就胡作乱为,你一身牵系整个蜀国的安危。

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同样如此,不要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事都无足轻重,或者自己这个人本就无足轻重,于是就无为或者胡为。你一身不但牵系着你一个人的安危,还牵系着一个家庭的安危,一个集体的安危,一个国家的安危,整个世界的安危……

这条格言的弊病就在于会引导孩子们自觉渺小,然后觉得干什么都没用,就不如什么也不干;或者觉得自己既然渺小,那就干什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就胡作乱为。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十分有害。

所以,这句看似十分有道理的话,其实却是披着谦虚的外衣,裹着“妄自菲薄”的内核,流布越广,毒害越深。我的朋友之所以妄自菲薄,未必不是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即是“我渺小,我对世界微不足道,我是微尘……”

那么,做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契合现在的教育精神,实行赏识教育,告诉孩子们:你很重要,你代表着整个世界,由此去掉孩子骨子里的自卑、迷茫,让他们做人也做得舒展大度、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