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68

第68章 我看见牡丹在颤动

李纪岩

想再次打破“thelastletter”的“承诺”,再做一次“不守信诺”的事,为某个人写某种信,可是茫然得近乎困难——不知从什么说起。呆望着前面,两株牡丹卑琐地颤动,花瓣苍白如过雨的梨花,叶片比不上深秋的草莓。仔细地寻找众口盛誉的娇美与丰满,找到的却是平凡带点腻味。也许,它有他人所赋予的某种内涵,我修炼不足,无法品味。

有时候,更留恋于山野的小花,甚至一束雨后的青草。刚毕业那年冬天,同事都争抢缤纷的艳菊,装点单调的办公室。我从别人挑剩的残花中寻得一株叫不上名字的,放在了办公桌上,每天精心地浇水、洗叶,让它沐浴金色阳光,呼吸新鲜空气。春天到来之前,桌上竟有了绿油油的一丛,显出健康男人的生机与活力,使周围各色的花朵黯然失色。极为严肃正派的女领导换了张脸孔,轻轻笑着说我喜欢野花,我便肆无忌惮(dàn)地调侃(kǎn)道:“我真的喜欢这野花,它坦率的野性、野性的真诚,能够带来生命的激情,使体验远远超越乏味的人生。而那些艳丽的鲜花、娇贵的草木,却常逼着人在头晕目眩中赔尽小心。”

鬼使神差地出现在省城某建筑物的地下室里之后,在勤苦学习的拮据生活中,那点仅存的雅兴也被强行压迫下去,不过也偶尔渴望地下的黑暗中长出一丛鲜绿,渴望在这青翠欲滴的草丛上让我的灵魂跳跃。这种渴望如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渴望,这梦幻中的绿草也便像那瓶中的黄土一样,成为宗教。

一个人有一个人生命的栖息地,我的栖息地注定在家乡的山野上。许多人年不曾徜徉在细雨中的家乡,不曾站在山顶最高最险的那块岩石上,穿越辽阔的水面眺望远方的麦田与小镇。在城市的柏油路与水泥建筑间,一看见大片的绿地,就会莫名的惊喜;在豪华气派的办公室里,看见巴掌大的绿草,也会莫名其妙的遐思……前几天朋友送来了两株盛开的牡丹,郑重其事地放在单位的客厅里,相互间那份感情便借以传达。我或者困惑地瞄它一眼,或者呆呆地望着,无动于衷得或许让牡丹失望甚至愤怒。

今天晚上,我又呆呆地望着牡丹,想再次打破“thelastletter”的“承诺”,再做一次“不守信诺”的事,为某个人写某种信,可是茫然得近乎困难——不知从什么说起。便顺手写下上面的文字。既是如此,标题也便由《没有地址的信》改作《我看见牡丹在颤动》。

作者简介

李纪岩,高校教师,法学博士。业余爱好文学创作与鉴赏,代表作有诗歌《蕙友三祭》、报告文学《奉献在鲁中大地上》等。作品集《有生命的风筝》深受青少年欢迎。

佳句品读

佳句:我真的喜欢这野花,它坦率的野性、野性的真诚,能够带来生命的激情,使体验远远超越乏味的人生。而那些艳丽的鲜花、娇贵的草木,却常逼着人在头晕目眩中赔尽小心。

品读:野花有野花的野性,坦率而有真诚,给人生命的激情;而那些娇艳的花木,需要小心伺候,显示出生命的脆弱和娇嫩。

赏析感悟

文章由眼前牡丹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的情怀,意蕴深厚。语言上,准确、简练,又不乏形象生动,如文中第一段,对牡丹的描写,就形神兼备,功底深厚。结构上,文章把繁复的意象贯穿在一起,不蔓不枝,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值得学习借鉴。

(作家蔡楠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如青玉,成为秃的梧桐,但生命一直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