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63

第63章 无形的手

张庆华

我不敢回忆叶恩洪老师。

想起她,我就心跳、脸红。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羞愧二字可以包容的。似乎是一种略带酸涩的潮涌,一股催人向上的潜流……叶老师是我的小学教师,教历史的,我们并无深交。

叶老师是五六十年代典型的南方人。她瘦削(xuē)、矮小,和那些有说有笑、活泼快活的年轻女教师比较,显得老相、拘谨,似乎还有些疲惫。见着同学,总是匆匆而过,从不停顿。至多只是点点头,算是回敬少先队员的敬礼。

叶老师说话底气不足,因此,一讲课,总是很轻,很快。

那是“文革”前夕,墙上兴贴红红绿绿的标语。班里的小黑板,每天都要换一条政治语录。好多老师上课,总要来一段或长或短的政治前言。听叶老师讲课,却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叶老师总是匆匆走进教室,略一点头说:“上一课,我们讲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或者,“上一课,我们讲到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我注意到,每次一说到公元多少年,叶老师的眼睛就显得十分明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们一定要记住,这是真知识!”说罢,她背转身,要黑板上使劲地一笔一画地写着,有时候,还得踮着脚尖。粉笔末“唰、唰、唰”地落下,落在叶老师的头发上,落在棕色的外衣上……那时,我爱看历史小丛书,而叶老师讲的,大多是这里的故事。她提问时,我总是第一个举手。当叶老师用手一指我:“张庆华,你先说吧。”我就站起身,成人似的侃侃而谈。“好。答对了。”叶老师点点头,又拿起教科书,“公元……”轻柔的声音,饱含着力度。

“文革”来了。

未经考试,我由北京海淀区三师附小入中学,之后,又被上山下乡的激流,卷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隐约听什么人说过,叶老师家书很多,红卫兵抄家,各种版本的历史书,扔了一地……世事沧桑,叶老师似乎已从我脑中消失了。

1971年3月,我回京探亲。在海淀街上,我和叶老师劈面相遇。她还是老样子,走路急匆匆,穿一件棕色外衣,脸上的皱纹更重了,只是眼睛还很有神。那时,我和许多同龄的青年人一样,刚失去往昔的狂热,又陷入百无聊赖的颓唐。我开始注重穿着。我穿一件咖啡色灯芯绒两用衫,一条米黄色细腿裤,一双四周特意抹上牙膏的白塑料底布鞋。

叶老师的眼睛亮了一下,我好像觉得,她的目光逡(qūn)巡在我雪白的衬领上,只一瞬间,那目光就由热变冷,而且分明又有了几分鄙夷的神情。

我窘了,呆呆地立定。没等我反应过来,叶老师就大步从我身边走过。

风,吹乱了她头上的几丝银发,翻弄着她棕色外衣的一角……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叶老师。

果戈理说过,应该有一只手,每天鞭挞自己灵魂中那些卑微的东西。叶老师的目光,也应该算一只这样的“手”吧!

佳句品读

佳句:果戈理说过,应该有一只手,每天鞭挞自己灵魂中那些卑微的东西。叶老师的目光,也应该算一只这样的“手”吧!

品读:“无形的手”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它指的是叶老师的目光,叶老师的教导,就像是无形的手一样时时刻刻鞭策着“我”,时常纠正我内心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

赏析感悟

文中的叶老师具有一位老师的真正素质和敬业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文章记事真实生动,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实写来,并不是刻意雕琢,仿佛叶老师就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人。文章注重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瞬间形象进行刻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级教师林莘推荐评析)

子路见孔子(《孔子家语》)

(春秋)孔子

原文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①何好乐?”对曰:“好②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③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④可及⑤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射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⑥?”孔子曰:“括⑦而羽之,镞⑧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注释

①汝:你。

②好:喜好,爱好。

③徒:只是。

④岂:哪里。

⑤及:达到,比得上。

⑥还有什么可学习的呢?

⑦括:箭的末端。

⑧镞:箭头。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赏析解读

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两者加在一起,就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了。此外,若引申出“不能骄傲自满,应该时刻鞭策自己,更进一步”的意思也说得过去。从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家风范。

(作家陈伟军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53岁的祖母,亲自设计制作服装,参加舞蹈培训班,在各种比赛中获奖,这不能不令人惊讶。“我”不抱怨,我尊重她的选择,甚至有一天也会随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