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24

第24章 梦里槐香

单士兵

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葱茏蓊郁,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yè),风情无限,颇有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黄虬(qiú)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丫四周张开,树冠宛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煞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

那时的黄昏,我常斜依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背书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湾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流水落花的意境,清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mì),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最美的风情画。

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上最好的馈赠。

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一篇题为《玉洲潭的槐花》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洲潭的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洲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静雅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一切,也许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我也常想,我写出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的淡雅随意,那该多好。

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中,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轻盈起舞了。只是,深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渐渐远离那平实素朴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烦琐,抛弃功名利禄,回溯到曾经拥有幽静恬淡的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

佳句品读

佳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

品读:梦里思乡,思乡之情更切。那淡淡的槐花香馥,氤氲在月光中,也许真能听到槐花绽放的声音呢!想象丰富,描写形象,引发读者无限联想。

赏析感悟

在艰难岁月中,槐花给予了作者生活最好的馈赠,并且后来了解到喜欢的几个作家竟然都与槐有关,这是一种浓厚的“槐树情结”,这种情结表达了一种除却红尘繁琐,抛弃功名利禄,拥有恬淡自由的思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在城市嘈杂生活的烘托下,记忆中家乡的古朴与自然,更加令人眷恋。

(作家安敏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老家的菜园”有什么故事,让我二十多年念念不忘呢?也许,那里才是我的精神乐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