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21

第21章 与书为友

[英国]塞缪尔·斯迈尔斯

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所交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者常相伴依。

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其乐陶陶。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古时有句名谚“爱我及犬”,若谓为“爱我及书”,则更不失为一智语。人们交往若以书为纽带,则情谊更为真挚高尚。对同一作家之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会。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使我们如同身历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需倾尽其囊,便可得之。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了书香之气。”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一生所思所想之精华尽在其中。对大多数学人而言,他的一生便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即为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之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成为我们相随之伴侣与慰藉。菲力浦·西德尼爵士言:“与高尚思想相伴者永不孤独。”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高尚行为的愿望随之产生。良言善语常会激发出畅举嘉行。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历历在目,犹如亲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世。

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也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

凡真知灼见绝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成佳音,至今为有识之士倾耳聆听。古时先贤之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力永存。

佳句品读

佳句: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其乐陶陶。

品读:一本好的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而且不会翻脸,不会厌弃,成为最忠实的伙伴。在书中徜徉,可以尽享读书的乐趣。

赏析感悟

行文上,文章先阐明要与书为友的观点,然后引导读者真正认识书籍,才能与书相知相遇,自然流畅。语言上,旁征博引,警句纷呈,长短结合,用语经典,值得我们学习。与书为友,可以汲取作者的思想精华,可以聆听历代圣贤的教诲,可以领悟书中的真知灼见,使自己更有内涵。

(作家姜钦峰推荐评析)

名家·名篇·名句

卢梭

人物简介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忏悔录》等。

作家点评

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正如他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名著介绍

《爱弥儿》是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爱弥儿》的发表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保护天真,张扬个性。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我们肯定了卢梭某些教育观点对当时封建教育的冲击,肯定“自然教育”的某些积极因素,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它的局限性。比如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名言名句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常困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

——《社会契约论》

这句选自《社会契约论》开篇的名言,是卢梭对其所处社会时代人的生存状况作出的概括性论断。他一方面原则上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权利,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状态之中,饱受种种奴役。人处在原则与事实的矛盾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不能主宰自己。要获得自由,人必须与套在人身上的种种枷锁、不平等相区分、做斗争。简言之,人在社会生活中服从经自己同意的法律,在道德生活中听从良心的呼唤,卢梭称这样的人为“公民”。他认为只有“公民”才配享有自由。从卢梭的概括性论断里,我们可以分析出自由的以下涵义:自由意味着自主,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而是要服从自己订立的规律,为了寻找这些规律,人必须认识自己以与自己的不自觉状态相区分。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爱弥儿》

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中提倡“自然教育”,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闪烁着灿烂的教育智慧。选自《爱弥儿》的这句话,就很好地体现了卢梭的这一教育主张,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兴趣,然后教会他研究学问的方法;受教育者更要自主发展,培养求知的兴趣,自觉探究学习方法,教育和学习效果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