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推进信息化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和我省企业及各行各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一)发达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主张及其实践经验
前文已述,信息化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日本人首先提出的。当时日本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为敏感,他们意识到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由以实物生产为核心的工业社会向以知识生产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对日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到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的爆发,使日本认识到作为资源稀缺的国家,要发展重工业经济,面临着更大的危机。这种认识就强化了日本学者对信息化的认识。所以实现重型产业结构转移,发展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就势必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美国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信息化问题,但从里根时期的“星球大战计划”到克林顿政府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即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还有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实践证明,信息化早已进入到了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实际上,美国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热潮”中的最大或者说是唯一赢家。美国政府还通过立法确立了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白宫还设立了一名首席信息官(兼任国家预算管理局第一副局长),政府各部门也同时设立首席信息官,两者构成国家信息委员会,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预算、审批、推进等工作。此外,国会相应设立信息委员会,监督政府的信息化执行情况。一方面,每半年对重大信息化项目评估一次,如果有问题必须说明理由,一旦发现问题严重,便中止项目,一定追究主管者的责任。另一方面,监管政府的信息服务,确保政府的信息资源充分为公众所共享。政府和国会的信息委员会权限划分清晰,职责分明,互相制约。譬如,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必须经国会批准,总统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对中国推进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公共政策研究》成果,我们将引证本成果的许多重要内容:
1.从“轮子上的国家”到“网络上的国家”——美国信息化的飞跃发展时期。
世人都知道,美国与车的关系,是从19世纪90年代生产汽车的时候开始的。因此,美国被形象地称为“轮子上的国家”。加利弗里亚州,人口约1300万,而拥有车辆总数约为2000万辆,即达到驾龄的居民人均拥有1.5~2部汽车。据说美国人之所以如此爱车,与美国人重视个人自由有着密切关系。国家精神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突出强调机械、工业的伟大,以及个人价值观,而汽车所具有的高速、大马力、随意走动和迁移的特性都很符合美国人的精神和欲望。因此,汽车成为美国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经过一个多世纪后,通俗文化和价值观的标志却发生了从“轮子”到“网络”的变迁,这就真实地反映出了美国超前的战略思维。
(1)美国的经济信息化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
准备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正式起步阶段(1993—2000年);全面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自1993年美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其目标是用20年时间,投资4000亿美元,完成全国信息基础建设,将全美各地的企业、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机关和大部分家庭借助电脑连成一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之成为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框架,争取在未来世界信息网络中保持优势地位。从此,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国策。美国所确立的全球优势与政府推动的经济信息化的公共政策密不可分。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本国的信息化建设,并把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继续占据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制高点,提高信息占有、支配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从而主导未来世界的信息化传播,保持和扩张信息化方面的整体优势。
(2)美国的三项战略性纲领奠定了经济信息化的产业政策基础
信息化基础设施战略,这是政府的一份施政纲领。其内容主要有:建设一个覆盖全美国的宽带高速信息网;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迅速扩大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设备的开发与制造;加快电信与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各类技术标准的研究开发;花大气力培养和造就大批信息技术人才。当时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9项原则和目标,作为公共政策的指导。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1994年3月,原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宣布伊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信息技术联盟(ITU)世界电子通信发展大会上发言,首次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并在其倡导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GII行动纲领。GII由地方、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组成。作为“网络的网络”GII将推动全球信息共享,推动全球的相互联系和通信,从而创造一个全球的信息大市场。具体鼓励私人部门投资,因为私人投资是GII建设的重要因素,政府相应地制定出最能满足其实际需要的战略。同时,必须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电子通信、技术信息和信息服务市场的改革,以吸引私人投资,创造满足其需要的环境。其次,促进竞争,并提出两项竞争的保护措施:克服或减少获得信息的服务的障碍;保证依靠市场的公司不能采用非竞争方式妨碍真正竞争的发展。再次,为所有信息供应商和用户创造与网络沟通的渠道。具体为了达到全球信息市场的目标,需要政府采取行动以保证所有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平等和低价格的基础上获得与设施、网络服务相互联结的渠道。另外,创造一个灵活的有章可循的环境,以保证与迅速发展的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同步。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特别要引进竞争机制。最后,确保全方位的服务。
下一代网络计划(NGI)和Internet II计划。NGI计划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10月6日宣布的。此项计划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能源部、航天与空间管理署和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等部门参与。实施NGI的意义在于使因特网更新换代,以全面保持美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在经济上的发展,在军事上的强大。1997年10月,美国约有4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在芝加哥商定共同开发Internet II计划。这个计划不久就列入NGI计划之中,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为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并维护一个技术领先的网络。并使下一代网络能充分实现宽带网的媒体集成、交互性以及实时合作的功能。另外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层次的教育和信息服务。1999年美国21世纪的信息技术计划开始实施,支持美国在信息技术基础领域进行长期性、前瞻性和较高风险的研究项目。2001年启动了“网络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确保了美国继续在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具有战略领先地位,满足21世纪美国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3)建立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创造经济信息化环境
1996年,商业界对互联网的兴趣高涨,于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委任艾拉·马加齐纳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制定指导政策。1996年底,克林顿倡导成立了跨部门的电子商务管理协调机构——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工作组负责制订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1997年7月1日,马加齐纳负责发表了题为“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的政策报告,该报告因其提到的放手不管的监管方法而备受世人瞩目。电子商务通政策在关税和税收、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商务通则、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安全、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内容、技术标准等诸多方面都为全球电子商务活动和经济信息化打开绿灯。
(4)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近10余年来,美国政府用于研究开发的投入稳中有增,在财政支出中占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财政预算中列专款用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1999年其数额为8.5亿美元。在2000年财政预算提案中,克林顿建议将信息技术研究投入增加3.66亿美元,比1999年度13.4亿美元的实际总支出增长了28%。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建立在财政支持下稳定增长及年增长率为8%的科研基金,予以财力支持。其中NIST基金在主要服务于信息产业的开发研制。除了直接财政支出外,美国政府还用税式支出方式给技术投资以财力支持。具体主要有延长“科研抵税法”实施年限、对小企业技术投资减半征税、采用有利技术更新的加速折旧法等措施来减少企业应缴税收。据统计,仅“科研抵税法”一项一年就相当于政府对技术研究投入增加24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提供政府服务,如向私营企业开放政策实验室、提供技术力量搞“联合开发”、设立制造技术推广中心等措施,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和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由于信息化对劳动力的素质的高要求,美国政府就加大了教育改革和教育投入的力度。克林顿政府曾经出台了“2000年目标计划”、“国民服务计划”、“贷款改革计划”、“终生学习计划”、“再培训计划”等多层次的教育改革政策。这就促使了美国从学前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到在职职工等各层次教育的深入发展。美国教育投资的力度非常大,并且非常到位。总投资从1989年的353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35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7%。其方式除直接投资外,联邦政府还通过减税等间接方法来资助教育,美国的企业在职培训的投资已从1991年的占职工工资总额的0.5%增加到近年来的20%以上。同时,为了继续保持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美国政府对移民政策作出了重大改革,进一步放宽了移民,特别是技术移民的条件。1998年,美国技术移民HIB的签证定额为6万,实际发放了20万。另外,2000年5月,克林顿向国会提出了人才引进计划,美国众院移民小组委员会通过法案,撤销有关外国技术人员工作签证方面的限制。
(5)美国经济信息化的基本经验,主要有5个方面
军工计划对技术的引领为美国经济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军事技术民用化开发和利用,是美国政府开展技术分离最原始的技术转移方式。技术分离或技术转移的主要内容是,具体鼓励企业和个人向由政府投入重金的国防技术成果和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投资,并将这些成果向工业界扩散和传播。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许多私人企业廉价购买联邦政府的研究成果和军事成果。企业利用市场开发的优势,将这些成果转化后获得商业利益,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参与全球性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
激励竞争和创新的制度环境,是美国经济信息化的重要保证。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以求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地位,并形成了“在竞争中创新”和“创新中竞争”的良性互动格局。另一方面,为美国新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需求和购买力基础。美国的《1996年电信法》、《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崇尚竞争的原则。
利用国内市场,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经济。美国依靠较成熟的市场体制、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应用市场,通过掌握核心信息技术和占领信息产业主要领域,确立了其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同时,规模经济的作用也发挥到极致。自20世纪40年代硅谷崛起以来,科技园的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美国成功的科技园无疑都是以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为依托,利用大学的研究与人才优势创建高科技园区,发挥高新技术的辐射作用。
政府在美国经济信息化中的推动作用。克林顿政府并不把建设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单纯看成是计算机或电信一两个行业的事,而是把“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视为未来美国新型社会资本的核心,把研究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美国科技战略的关键部分和国家最优先的任务。同时,为减少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风险,保护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的积极性,美国政府运用了政府购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