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浩劫风暴卷(1969-1976)
19013400000081

第81章 唐山大地震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京、津地区相邻,是中国华北地区著名的工业城市,生产门类齐全,素有“煤都”、“华北瓷都”之称。

唐山发生大地震之前,它的面积为51平方公里,只占全国万分之一,人口也仅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但其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到了百分之一的比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中国华北地区发生数百年来最为强烈的大地震。其震中位于北纬39.6度、东经118.2度,正处于唐山市繁华的路南区。据中国地震监测网测定,这次唐山大地震震级为7.8级,烈度为11度;其主震持续120秒以上,能量相当于数百颗广岛原子弹。大地震发生之后,在48小时内,共发生了3级以上余震900余次,5级以上强余震16次。大地震发生的同时,中国北起哈尔滨,南到蚌埠,东起渤海岸,西至宁夏吴忠一带的广大地区,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全世界许多地震台都感到了地震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力。据统计,我国华北地区有33200平方公里的面积受灾,受灾面积占我国领土的3.5%。

唐山大地震使百万人口的唐山市顷刻间变为一片废墟。地震使242769人丧生,重伤者达164851人,7200个家庭绝户,2652名孩子成为孤儿,895名老人成为孤老;在地震过后,全市总计682267间民用建筑(共10932272平方米)中,有656136间(共10501056平方米)倒塌或遭到严重破坏,约占民用建筑96%;全市工矿企业的97%以上的厂房、50%以上的机器被毁;全市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全部中断,震后没有一个直立的烟囱。地震给唐山市造成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样强烈的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而且在全世界也是20世纪最大的一次。

除唐山外,天津市、北京市均受到地震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地震之后的余震中,天津曾承受了6.9级,烈度达8度的余震,造成298个工厂被严重破坏,其中千人以上大厂近50%破坏严重;全市半数厂房震损严重,大量机床、设备被毁;全市共有24296人在地震中遇难身亡,重伤达21568人,数十亿财产毁于一旦。北京市亦受到6级地震的影响,全市120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密云水库白河大坝发生大面积的滑坡现象,部分桥梁受到损害,百余人因地震而丧生。

唐山大地震发生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7月28日当天就向唐山人民发出慰问电,鼓励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7月30日,党和国家派出以华国锋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下设北京、天津、唐山3个分团,分别看望灾区人民;另外,党中央还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向灾区派出了工作组,大力协同当地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和重建工作。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派人或运送救灾物资给灾区人民,各地迅速汇集到唐山的救援大军包括10多万军队,5万多名干部、民工,2万多医护人员。

但是,以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却丧心病狂地认为“抹掉个唐山算得了什么”,对党中央抓抗震救灾工作加以攻击,说是“以救灾压批邓”。姚文元以“全国还有其他的大事,学习、批邓、抓革命、促生产”等未报道为由,限制发表抗震救灾的稿件。8月11日,《人民日报》根据姚文元的讲话,发表了《深入批邓,抗震救灾》的社论,声称“解放以来的历史事实证明,每当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也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激烈的时候,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总是妄图利用自然灾害造成的暂时困难,扭转革命方向,复辟资本主义”。这充分暴露了江青反革命集团视人民生命如草芥、权欲熏心的凶残面目。

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及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唐山人民与前来支援的军民一道,与自然灾害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并取得恢复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地震发生后仅5个小时,唐山市部分通讯联络线路即被修复;7月29日上午,唐山至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地的直达长途电话也修复使用;8月7日下午7时40分,遭到地震严重破坏的京山铁路顺利恢复通车;国庆节前夕,唐山通往北京、天津和各县市的11条公路以及市内13条公共交通线路亦全部修复,从而保证了外地救援物资的顺利运送,保证了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工作的进行。8月7日,受灾最为严重的开滦煤矿经过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努力,马家沟矿三号井产出第一批“抗震煤”,其余矿井亦相继恢复生产;3月11日,电力输送得到恢复,水的供应逐渐改善;8月15日,唐山市陶瓷公司烧出第一窟“抗震瓷”,并超额完成了1976年高档瓷的出口任务;8月25日,唐山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顺利炼出震后第一炉“志气钢”。此外,唐山市的印刷厂、自行车厂、水泥厂、食品厂等企业也都在震后不久相继恢复生产,到国庆节之前,唐山市有1/3以上、全唐山地区有70%以上的厂矿企业全部或部分恢复生产。

在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同时,唐山人民还进行了重建唐山的工作。从1978年到1979年上半年,国务院指示狠抓唐山大规模重建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全国15个省、市和有关部、委的工程技术人员共计2300多人次来到唐山,从事测绘工作;唐山市为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建设,建起了年产65万立方米构件的22个预制件厂;全国各地有10万人的施工队伍为重建唐山做出了贡献。

从1979年下半年起,唐山大规模的复建重建工作开始。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关怀及全国人民的援助下,在唐山市人民的艰苦努力下,重建工作得以高速度、高质量地进行。经过三年的建设,到1982年5月底,已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01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78万平方米,分别占计划恢复面积的72%和74。1%;1986年,唐山市的建筑面积达1800万平方米,住宅面积达1122万平方米,分别为原定复建面积的127.3%与144%,98%的唐山居民得以搬入新居。新建的唐山市完全按新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其总面积达到73平方公里,比震前扩大了2/5;新唐山市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市政建设配套齐全,生产生活井然有序,交通、通讯便利。另外,鉴于唐山地处地震活跃地区,重建唐山时,在建筑结构上,所有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都按8度烈度设防,即发生6级地震时所有建筑物都将保持稳定。这样,一个新的现代化城市重新崛起。

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曾令举世震惊,而唐山的恢复重建速度,同样是令世人惊叹的。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关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全力救灾,归功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