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9007900000066

第66章 神奇的信息源(2)

第一个试图不靠神学去详细研究地球的过去和可能会有的未来的人,是苏格兰的地质学家赫顿。他在1785年,发表了第一本现代地质学著作,他在书中承认自己在研究地球本身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看出它开始和终结的迹象。于是许多人都认为,地球一旦形成,如果听任它作为表面覆盖着一层水和空气的金属和岩石的集体存在的话,它就会这样存在下去直至永远。

后来,人们的研究又进了一步,开始考虑到外来因素对地球的干扰。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太阳,它离地球最近,并且有足够大的能量来左右地球。在过去的几十亿年中,太阳维持着目前的活动水平,因而地球基本没有变化。但太阳会永远维持现状吗?一旦它发生变化,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影响呢?

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觉得太阳的能量终有一天会耗尽,终会渐渐冷却,由耀眼的白色冷却变成橙色,再变成红色,最后变成一个光能枯竭的黑暗星体。这一变化也会使地球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太阳能量而慢慢冷却,越来越多的水冻结起来;冰天雪地的南北两极不断扩展,直至赤道地区也变得天寒地冻;整个海洋将冻结成一块坚冰;空气也会液化,随后还会冻结成固体。在此之后,没有生命存在了的冰冻地球,仍会履行它作为太阳行星的职责,而乐此不疲地旋转若干年。

但是,到了30年代,核物理学家第一次揣摩出太阳和其他恒星中所发生的核反应,因而推测出,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上面的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而且刚刚度过了一半时间,但接下来便是太阳变成红巨星的阶段,那时,大部分氢燃料消耗尽,其他核反应就会发生,使太阳变热膨大。在这种情况下,地球的末日就到了,它会被烤成灰烬,最后又挥发掉。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除了太阳之外,目前科学家还在寻找影响地球寿命的其他因素。

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可能有一个兄弟——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来“兴风作浪”,它的强大引力会引起众多彗星的骚动,有10亿颗彗星将在太阳系内横冲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将成为这些彗星的“靶子”。如果与地球相撞的彗星的质量足够大,那后果真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这种类似的灾变是有案可稽的。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的2.5亿年间,生物发生过多次灭绝,其间隔恰是2600万年。例如,9100万年前6500万年前、3800万年前以及1100万年前,分别发生的大灾变,使75%以上的生物在劫难逃,恐龙就是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当然,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不测的太阳伴星还没有被人们发现,但是,许多科学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

地球究竟将受到来自空间哪一方的打击而遭毁灭?地球何时寿终止寝?这些现在还都是悬而未决的疑案。

地球是宇宙的“骄子”吗

若在450年前提出这个问题,也许那时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错,地球就是宇宙的“骄子”!的确,在几千年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为万物之灵。直到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人们才以“太阳中心说”代替了“地球中心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星,跟太阳比,恰似芝麻与西瓜,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沧海一粟”。偌大的宇宙,我们怎敢断言只有地球才是它的“骄子”!

于是,有人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骄子”,人类并非万物之灵,地球只是普通的行星而已,天外有“人”。持这种观点的人算了一笔账:银河系中类似太阳的恒星就达1500亿颗,而类似银河系的河外星系,人类目前已发现有10亿个之多。许多恒星都可能拥有行星。这个广袤的宇宙中,至少有100亿亿个行星。如果假设每10亿颗行星中有一颗类似于我们的地球,那么至少应该有数10亿颗行星上存在类似人类的高等生物。而且,他们还有产生生命的物质证据。至上世纪70年代,天体物理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已在宇宙空间找到了50多种复杂的有机分子,其中包括甲烷、乙醇、甲酸等。证明这些物质在特定的宇宙环境中能够合成氨基酸的实验,已于195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斯坦利·米勒成功地进行过了。

正是根据上面的计算和实验,这些科学家乐观地认为:人类不是孤独的。从60年代开始,人们就用无线电信号向宇宙发送信息。1972年至1975年,美国宇航局采用上千个巨影射电望远镜组成的综合收听装置,对地球周围0光年内大约660颗有希望的星体,逐一进行了探测。1977年8月30日,美国“旅行者一号”太空船飞往太空,去寻找人类的宇宙兄弟。在太空船上携带了一套特别的镶金唱片,这张唱片就是过了10亿年也将嘹亮如新。天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和科学家等负责将这张唱片编制了一个长120分钟的节目:它包括116幅地球风光图画、有古典和现代音乐,还有世界不同民族的人用60种语言的问候,以及风歌雨吟、鸟语渔歌等各种地球上的信息。尽管很难预言我们传送的信息有一天会被地球外的人收到,要过4000年,“旅行者一号”飞船才能在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附近飘过。但这样做表达了人类的一个信念:在广阔无边的宇宙里,人类绝不孤单,我们将属于宇宙。

但是也有人对上述这种观点及做法不以为然。因为人类不仅至今没有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其他文明社会发出的微弱信息,而且人类对于除太阳以外别的恒星上的行星系也几乎一无所知!以前,天文学家曾认为一颗称作“β绘架”的恒星是人类所知的第一颗具有行星系的恒星。然而,根据一项新分析,这可能也属于子虚乌有。对太阳系外的行星系尚且如此,更甭说行星上的生命迹象了。

于是又有人对地球的地位重新提出疑问:为什么仅在地球上才存在大气、水这些生物生存的必需之物?为什么仅在地球上才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合适温度?为什么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太近又不太远?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巧合吗?

要是地球的环境稍微有点变动,一切都将面目全非:如果地球离太阳太近,地表温度太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因而决不会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它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就太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今日的地球或许还是空空荡荡的不毛之地;如果地球质量太大,人类将不支自己的体重,质量太小,它又“拉”不住人类生存必需的大气成分……

正是基于此,一些科学家们认为,我们的地球不是一颗普普通通的星系。可以说,人类是出现在一个特殊的星系中,绕着一个特殊的恒星旋转的特殊行星上的。地球是我们的宇宙的“骄子”。

看来,地球是否是宇宙的“骄子”,这一问题尚不能做定论。

传说中地球的三次特大灾难。

凡是在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的民族之中,总是会流传一些不入典籍的神话传说,这些代代以口相传的古老传说,充满了神奇的魅力。而且,在科学研究中,它们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如何看待一个到处流浪且行将消亡的古老部落留下的传说呢?

这个古老部落就是中美洲印第安人中霍皮斯部落,他们对自己部落的流浪史及宇宙的复杂情况,有着惊人的了解。他们的编年史里,记载着地球的三次特大灾难:第一次是火山爆发;第二次是地震以及地球脱离轴心后疯狂地旋转;第三次就是12000年前的特大洪水。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这些传说竟与科学家的某些推测乃至后来发生的事实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