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9007900000034

第34章 神奇的自然之谜(2)

苏格兰有一个名字叫布鲁斯特的博物学家听说了这件事情,就专门赶到“钟山”,打算好好地考察一下这是什么原因。他找了一个当地人当做向导,朝着“钟山”爬了上去。布鲁斯特爬着爬着,发现“钟山”上的沙只要一移动,就会发出一种竖琴被轻轻拨动的声音;当沙子移动得特别快的时候,那沙子就发出来一种湿手指在玻璃上摩擦的声音。他还发现,沙子流到山脚以后,激起的回响又像打雷一样。布鲁斯特索性坐在了一块岩石上,仔细地听了起来。忽然,他觉得那声音越来越大,就连自己坐着的那块岸石都被震动了。布鲁斯特感到特别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他说不出这其中的科学道理。

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种自然现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科学家们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和试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沙粒和沙粒之间的空隙有空气,空气在运动的时候,就构成了一个个“音箱”。当沙丘山崩塌以后,空气在空隙之间出出进进,就会引起空气的震动。当空气震动的频率恰好与这个无形的“音箱”产生共鸣的时候,就会发出声响。

有的人认为,由于不同的风向长期吹动着沙粒,使它们变得颗粒大小均匀,非常洁净,也具有了好像蜂窝一样的孔洞。鸣沙能发出声响,可能就是由这种具有独特表面结构的沙粒之间的摩擦共振造成的。

前苏联一个名叫马里科夫斯基的科学家,在考察了前苏联卡尔岗上的鸣沙以后,提出了这样一种看法。他认为,每个沙丘的内部,都有一个又密集又潮湿的沙土层,它的深度是随着雨水的多少而改变的。夏天的时候,这个潮湿层就比较深,它被上面的沙土层全部覆盖了起来,潮湿层的底下又是干燥的沙土层,这就可能构成一个天然的共鸣箱。当沙丘崩塌、沙粒沿着斜坡往下滑动的时候,干燥沙粒的振动波传到潮湿层的时候,就会引发共鸣,使得沙粒的声音扩大无数倍而发出巨大的声响。

前苏联另一个学者在考察了我国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鸣沙山和内蒙的达拉特旗的响沙湾以后,发现这两处鸣沙地都属于细沙类,当中的石英沙占了其中的一半多。于是,他认为:石英沙里边有石英晶体。石英晶体具有特殊的压电性质,使得鸣沙里边的这些石英沙粒对压力非常敏感,只要一受到挤压就会带电,在电的作用下它又会来来回回地伸缩振动。振动得越厉害,产生的电压就越高;电压越高,振动得就会越厉害。这么一来,沙子就会发出奇妙的声响。

不过,石英沙的分布很广泛,响沙却没有那么普遍,而且一般的鸣沙只要换了一个地方,就会变成“哑巴”,什么声响也不会发出来。所以,好多人认为,鸣沙的形成和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关。

1979年,我国有一个叫马玉明的学者,写了一篇题目叫《响沙》的文章,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响沙的“共鸣箱”不在地下,而是在地面上的空气里边。响沙发出声响,应该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沙丘又高大又陡峭。第二个条件是背风向阳,背风坡沙面还必须是月牙形状的。第三个条件是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渗出,形成泉和潭,或者有大的干河槽。马玉明还提出,由于空气湿度、温度和风的速度经常在变化,不断影响着沙粒响声的频率和“共鸣箱”的结构,再加上策动力和沙子本身带有的频率的变化,响沙的响声也会经常变化。人们有时候在下雨天去看响沙,发现响沙不会发出声响,正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改变,把响沙的“共鸣箱”结构破坏了。比如说吧,宁夏中卫县沙坡头的鸣沙山,就是因为周围绿化造林等原因,破坏了共鸣的条件,使得它发不出响声了。

有人不同意马玉明的这种看法。因为外国一些海滨的响沙沙滩是非常平坦的。根本就不存着什么又高大又陡峭的月牙形沙丘,而且它们经常只会在下过雨以后不久,表面层刚刚干燥的时候才发出声响。日本京都府北边有一个丹后半岛,那里有的海水浴场上有两处鸣沙地,一处叫琴引滨,另一处叫击鼓滨。这两处沙滩的声响不仅音色完全不一样,而且季节不同发出来的声响也不一样。所以,有的日本学者认为,海滨响沙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洁净的海水不断地冲刷。夏天来这里游泳的人特别多,把海水弄脏以后,沙子就不发出声响了。

咱们国家的几处鸣沙山还有两个特别奇特的地方,在古代书籍里面曾经记载着:第一个奇特的地方是山麓都是清泉,尽管周围的沙丘一个紧连着一个,可是千百年来泉水一直没有被黄沙掩埋。第二个奇特的地方是不管有多少人爬到沙山顶上,滑落下来多少沙子,到了第二天风儿又会把沙子吹到山坡上去,使得沙山变得跟原来一模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它们和响沙的秘密一样,也没有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这个谜团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地解开呢?

发声岩石之谜

在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前边讲过“鸣沙”的现象,这里再讲一个更加奇异的现象,就是会出声音的石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足足有好几间房子那么大。这个地方居住着许多印第安人。每当圆圆的月亮升起在天空的时候,印第安人就纷纷来到这块巨石周围,点起一堆堆篝火,然后就静静地坐在地上,冲着那块巨石顶礼膜拜……

一堆堆篝火熊熊地燃烧着,卷起一团团滚滚烟雾,不一会儿,就把巨石紧紧地笼罩住了。

这时候,那块巨石慢慢地发出了一阵阵迷人的乐声,忽而委婉动听,就好像一首优美抒情的小夜曲;忽而哀怨低沉,就好像一首低沉的悲歌。巨石周围的印第安人一边顶礼膜拜着,一边如醉如痴地欣赏着这美妙的乐声。

滚滚的浓烟带着这神奇的乐声,飘向了空旷的沙漠,飘向了深邃的夜空……

那么,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什么要对这块巨石那样顶礼膜拜呢?这块岩石为什么会发出那样动听的乐声呢?这块巨石为什么只有在寂静的月夜,并且只有在滚滚的浓烟笼罩的时候才会发出这优美神奇的乐声呢?这块巨石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这一连串的问题,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在美国的佐治亚州,也有这样一种会发出声音的岩石,人们管它叫“发声岩石”异常地带。这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岩石,它们不仅能够发出声音,而且发出来的声音就好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

如果人们在这个“发声岩石”异常地带散步,就会发现,磁场在这里失常了,人们甚至连方向也辨认不清。更有意思的是,当人们用小锤轻轻敲打这里的岩石的时候,无论是大岩石,还是小岩石,或者那些小小的碎石片,都会发出一种特别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奇妙的声音不但音乐纯美,而且音响十分清脆,就好像是从高山流下来的“叮叮咚咚”的清泉一样,令人听起来如痴如醉,妙不可言。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话,人们根本不会想到这声音是靠敲打岩石发出来的。可是,更让人感到纳闷的是,这里的岩石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被敲击出如此悦耳动听的音乐。有人曾经做过一种试验,把这里的岩石搬到别的地方,不管怎么敲打也发不出那种美妙的声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地带产生这种奇异的现象呢?这里的岩石为什么在别的地方就发不出那种美妙的音乐呢?科学家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和考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进行了种种的推测和解释。有人说,这是个地磁异常带,存在着某种干扰源,岩石在辐射波的作用下,敲击的时候就会受到谐振,于是就发出了声音。可是,这只是一种推测。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有一个叫做“狄阿尼西亚士的耳朵”的山洞。关于这个山洞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字叫狄阿尼西亚士的国王。谁要反对他他就把谁关在这个山洞里面。看守山洞的狱卒们趴在山洞的顶上,用耳朵就能够监视犯人们的一举一动。因为,犯人之间说什么话,都可以传到狱卒的耳朵里。就这样,狱卒们把偷听到的话告诉那个国王,国王处死了不少犯人。到了后来,犯人们才知道,原来这山洞里到处都有耳朵呀!

这个山洞从洞顶到洞底有40米深,为什么狱卒趴在洞顶就能听见洞里犯人们的说话声呢?一直到现在,人们也弄不明白。

看起来,这个“狄阿尼西亚士的耳朵”的山洞和那个奇特的“发声岩石”地带之谜一样,只能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团了。

无名火之谜

在中世纪的波斯和阿拉伯的一些地方,盛行着一种宗教叫“拜火教”。那时候,人们会看到有的拜大教庙宇里,神像脚下的石头缝里不断地冒出一股股燃烧的火焰,人们管它叫做“圣火”。那些身穿红色长袍,额头上画着火舌的僧侣,带着信徒们冲着那“圣火”一边跪拜,一边祈祷。

我国四川省隆昌县有一座山,传说很早以前,人们可以看到一种奇异的景色: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山上就会升起一团团绿色的火焰,当地人都管它叫做“神仙点的灯”,管那座山叫“圣灯山”。

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神仙,也没有什么“圣火”、“神仙点的灯”,它们只是地下的天然气在燃烧。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烷烃混合物,现在已经当做一种能源被广泛地利用在工业上。可是,自然界里面还有许多无名之火,也是一直没有解开的谜。

沙特阿拉伯西部腹地有一个村子叫哈迪村,村子里住着一个名字叫拉西德·马特利的人,家里有一间用羊毛做成的小毡房。有一年刚刚过完开斋节,一天中午,拉西德·马特利的那间毡房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着起了大火。拉西德·马特利和妻子一看,急忙把火扑灭了。当时,他以为这只不过是偶然发生的一次事故,就没有放在心上。

没想到,第二天,拉西德·马特利家的另一间房子,也莫名其妙地着起了大火。他和妻子又一阵忙活,总算把大火扑灭了。

不过,拉西德·马特利的心里有点儿慌了神:“哎呀,我家怎么总是发生火灾呀?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不行,我必须得把这件事情告诉村长去。”村长听了拉西德·马特利的话,也感到很纳闷,就和他一块儿来到这里。村长抬头朝周围看了看,刚要说话,谁知道,就在这时,拉西德·马特利家的房子燃烧起了熊熊大火。这次,火势特别凶猛,村长和他怎么扑也扑不灭。最后,拉西德·马特利家的三间房子全部被烧成了灰烬。村长觉得这件事情不妙,赶紧报告了哈迪亲王府。哈迪亲王府派出了一个调查组前去调查了一番,对拉西德·马特利说:“我们也查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起的火。看起来,你不能再在这里住下去了,最好搬到别的地方去吧。”

于是,拉西德·马特利带着一家人离开了哈迪村,来到了一个名字叫哈斯渥的地方,这里离哈迪村有30千米远。拉西德·马特利找了一个平整的地方,动手搭起了两顶帐篷,住了下来。

奇怪的是,拉西德·马特利收拾好东西以后,刚想和妻子、女儿进帐篷去休息,那帐篷突然之间又着了火。更加奇怪的是,他放在汽车里的一件衣服也忽然自己烧了起来。

拉西德·马特利看着眼前被烧毁了的帐篷,心里充满了困惑和恐惧:“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

科学家们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前来查看。可是,他们观察了好长时间,还是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后来,人们就管这种奇怪的燃烧现象叫做了“马特利现象”。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有一个叫小宅村的地方也曾发生过这种奇怪的燃烧现象。

自从1981年以来,小宅村每年只要一到秋季,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莫名其妙的火灾,有时候一天中竟然发生20多起。而且,着火的地点又一般是在好几个地方同时发生。在野地里,自燃起火是稻草、干草这样的东西。在村子里自燃起火的是茅屋、棉被、蚊帐、衣服、家具和贴在墙上的年画这样的东西。有的时候,就连湿毛巾也会忽然自己燃烧起来。

由于每次起火都是在好几处同时发生,专家们就管这种现象叫做“群火现象”。“群火现象”的发生已经给当地的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还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群火现象”呢?专家们曾经来到小宅村进行调查,发现小宅村附近的地下是一个煤层,村西大约2千米的地方正在开采着硫磺矿。他们觉得,“群火现象”很有可能跟这里的地质结构有关系。根据试验,气体硫和空气当中氧气结合成为硫酸。硫酸是强吸湿剂,可以吸收物质中的水分而使它炭化燃烧起来。小宅村的“群火现象”很可能就是这样发生的。

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据一个在意大利参观过火山口的专家说,在参观火山口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会做这样一个表演,他们在规定的范围里,划上一根火柴,立刻就会有着火现象发生。所以说,小宅村的起火现象很有可能和火山口的起火现象差不多。不过,这只是专家们的一种推测,没有办法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