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19007900000029

第29章 奇石怪洞之谜(1)

世界五大死亡谷之谜

世界上有五大死亡谷,其奇异特性令人发疑。提到“死亡谷”,人们总会胆战心惊。地球上的五大死亡谷分别存在于俄国、美国、中国、意大利和印尼。

一、美国“死亡谷”

美国的“死亡谷”,坐落在加利福尼亚与内华达州的接壤处。这个山谷长达22公里,宽度则从6公里到26公里不等。山谷两侧皆是峭壁,形势十分险恶。1949年,有一支寻找金矿的队伍,因迷途误入谷中,结果绝大多数人都没出来。即使极少数人逃了出来,没过几天也一一死去。

科学家认为,这个人类的死亡谷,却是飞禽走兽的天堂。据初步统计,这座山谷中有200多种鸟类,19种蛇类,17种蜥蝎,还有野驴7500多头。其现象令人面思不得其解。为何此谷对人、兽、鸟有别?

二、俄国’死亡谷”

该谷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克罗斯祈山区,长2公里,宽只有100米到300米。人若走进这个山谷,很少能活着走出来。这里不但是人的死亡谷,也是野兽的死亡谷。据山区的二位守林员说,他曾亲眼目睹一只大狗熊闯进谷中,打算在此觅食,不料进入不久,好端端的突然栽倒,一命呜呼。但是在距离这座,死亡谷不到一箭之地有座村落,那里的农民却活得好好的。这个村和死亡谷之间并没有树林和山谷作为屏障把二著隔开。其死亡原因正在探查。

三、意大利“死亡之谷”

意大利的“死亡谷”,它的情形正好和俄、美的死亡谷相反——它只杀害飞禽走兽,对人类却十分友善。

台湾关山岩的飞来石。这个被称为“动物的墓地”的死亡谷,坐落在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风景十分幽美。它本是一座各种野兽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但不知何故,每年在这座山谷中死亡的野兽多达37000多只。科学家和动物学家们多次人谷考察,但始终找不出具体的答案。

四、印尼“死亡之谷”

印尼“死亡之谷”实际是印尼的“死亡洞”。印尼爪哇岛上有许多山洞,其中有6个大山洞,均是人兽死亡的陷阱。

这6座山到底有多大?多深?谁也不知道。山洞内存在着一股巨大的吸力,每当人或野兽接近时,就会被吸入洞内,一去不复返,必死无疑。

五、中国“死亡之谷”

中国的“死亡之谷”在四川峨眉山中,又称黑竹沟。平时很少有人涉足。该死亡谷的进口称鬼门关,连猎人都不敢进入,如进入必死无疑。是什么原因,目前仍是个谜。

世界五奇洞之谜

大宇宙奥秘无穷,大自然鬼斧神工。常言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拿自然山水中的洞穴来说,也千奇百怪,趣景横生,有的还真有点怪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下面介绍世界上五大奇异洞穴,以飨读者。

一、能弹善唱的洞穴。在秘鲁普诺省贝列斯塔村,有一个会奏乐唱歌的洞穴。为五大奇洞之首。清晨,洞穴内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风琴声。中午,洞内敲锣打鼓,热闹异常。傍晚,横笛悠扬,时高时低。如果阴雨连绵,洞穴就会“表演”女声独唱。“嗓音”娇柔,令人百听不厌。

二、三层重叠的洞穴。印度安得拉邦贝卢姆村附近,有一座罕见的重叠洞穴,长2.1公里。这里洞中有洞,一洞套一洞。大洞之中有三重叠的洞穴,最底层地洞的尽头是泱泱湖泊。

三、昼夜变化的洞穴。尼加拉瓜圭纳附近的丘科米尔镇,有一个直径345厘米的洞穴。上午,洞口呈椭圆形;下午,变成不规则的长方形;深夜,变成下方形;次日凌晨,还原为椭圆形。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四、祛除疾病的洞穴。印度尼西亚西北路岛上有一个能健身治病的洞穴。关节疼痛或神经衰弱只要在这里穴居十天半月,疾病便不治而愈。岛民利用这个洞穴开办了一家医院,洞穴内设有40多张病床,它已经使7000多名国内外关节炎或失眠症患者恢复了健康。

五、喷云吐雾的洞穴。在委内瑞拉艾纳郊外,有一个奇特的洞穴,它每天上午11时开始喷吐烟雾,每次两小时。喷烟的次数、时间和数量都很有规律,年年如此。

世界五奇河之谜

世界五大奇河——香河、甜河、墨水河和彩色河。

一、香河。位于西非的安哥拉境内,原名勒尼达河。河仅长讼里,河水香味浓郁,百里之外也能闻到扑鼻奇香。

二、甜河。在希腊半岛北部,有一条奥尔马河,全长胁余公里。河水甘甜醇口,其甜度可与苦蔗相媲美。地质学家认为,甜河的形成是因为河床的土层中含有很浓的原糖晶体的缘故。

三、酸河。哥伦比亚东部的普莱斯火山地区,有一条雷A欧维拉力河,全长580多公里,河水里含8%的硫酸和5%的盐酸,成了名副其实的“酸河”,河水中无鱼虾及水生植物。

四、墨水河。在阿尔及利亚,有一条被称为“墨水河”的河流,这条河由两条含有墨水原料成分的小河汇集而成,当两条河水汇流在一起后,便化合成了墨水,人们可以用这不花钱的墨水写字作画。

五、彩色河。即位于西班牙境内的河,河的上游流经一个含有绿色原料的矿区,河水是绿色;往下有几条支流经过一个含硫化铁的地区,水变成翠绿色;流人谷地后,一种野生植物又把它染成棕色和玫瑰色;再往下,流经一处沙地,最后汇聚到一起,又变成红色,该河亦被称为变色河。

遍地石球何处来

1967年,美国采矿工程师戈豆在墨西哥发现了4个石球,直径都在1.8米左右,石球的表面虽然经过风雨的侵蚀,但依然是圆滚滚的,他拍了张石球的照片,送给考古学家史特灵。史特灵看后惊讶不已,马上飞抵墨西哥,他在阿美卡附近,发现了许多这样的石球,在山峰顶部还发现了一个直径达3.35米的石球。另外,他还找到了一些呈梨形和两个石球连在一起的哑铃形石球。

后来,人们又在南美洲哥斯达黎加、联邦德国的瓦尔夫格堡、新西兰的墨埃拉·赁尔达海滩、埃及的卡尔加以及我国的山西雁北地区、新疆的第三纪砂岩中、汾河上游、河南信阳等地,都发现了类似的石球,它们大小不一,小到直径10厘米,大到直径数十米,但石头表面都具有几乎一样的曲率,可以称得上是理想的圆球。

那么,这些石球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跑到世界各地,甚至高高的山顶,它们放在那里有什么用处?这些问题吸引了科学家的兴趣,也引发出各种各样的解释:

最初,许多考古学家断言,这些石球是石器时代的人创造的。作为防御和狩猎某些较大兽类时使用的设施和工具,或者是某种宗教祭祀品。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种石球绝非是人工所能完成的。美国的什克罗夫林基和卡尔·沙根认为:“这些大小不同的圆球放在那里是有一定的目的。譬如,它们代表天上不同的星球,彼此相隔的距离表示星球间的相对位置。这很可能是宇宙来客给地球的纪念品,他们想向人类表示某种意思。”

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石球是大自然的产物,只是在石球的成因上尚有分歧。

1968年3月,美国地质学家史密斯率领了一个科学代表团对墨西哥的石球做了考察,他得出的结论是:约4000万年以前,这里曾有过火山活动。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中,有75%~85%的炽热的火山玻璃。在高温下,火山玻璃逐渐冷却,结晶而出。结晶过程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开始的,从核心向外扩张,逐渐形成球。直到温度降低时,石球才停止生长。

我国的地质工作者在考察了我国的河南信阳上天梯珍珠岩矿区的刘家冲流纹岩中的石球后,发现它属火山石球,断百呈灰白色,成分为石英质,有的具有环形构造,因而推测它的形成可能与熔岩的热力作用有关。当火山熔岩溢出时,岩浆中的熔岩轻快上升,升到一定高度冷却变重下落,经过多次上下翻滚,就可能形成球体。热力作用大、翻滚次数多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成较大的火山石球。

但是,石球的火山成因说却无法解释连体石球的成因,而且,并非所有的火山区都有这样的石球。

于是,英国沉积学家查得·C·塞利提出了石球水成说。他认为,在可以聚结成一块结构松散的砂岩的水下沙层中,有时会有某种矿物质的溶液挤进沙料的空隙。溶液达到饱和时易于结晶沉淀。这时如果出现一个结晶核(指他种金属盐类,甚至可以是植物的一点残骸),就会以这个核为中心出现结’晶现象。结晶物又将周围分散的沙粒层层胶结凝聚在一起。在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结晶和凝聚过程以同样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延伸,于是在岩层中便出现了完美无缺的球状体。几百万年过去了,当石球外面松软的地表层因风而剥落,由沙粒牢牢胶结起来的球体便渐渐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有时两个结晶核靠得很近,最后就发展成连体石球。

我国的地质学家郭俊卿和董祝安撰文,提出,后期结构说。当砂岩和粘土岩形成并硬化后,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使它们产生大量裂隙。而流水使原岩中的化学物质(主要是钙)向下沿裂隙运动,并携带一定数量的机械碎屑。在一定条件下,机械碎屑与化学物质可一起聚集在某些凝结核的周围。由于化学物质对机械碎屑的胶结凝聚作用(特别是干湿季明显变化时,这种作用尤为显著,因为干旱时化学溶液易达到饱和),并且由于原岩岩性均一,这种凝结作用在各方向上是以同样速度延伸的,于是在原岩中就有被胶结的球形体出现。某些石球由于干缩产生裂隙,化学物质可沿裂隙渗入“球心”,形成灰白色的方解石结晶。

有关石球成因的猜测和争论还在继续,我们期待着水落石出的一天。

风动石之谜

《黑龙江晨报》刊登了“风动石”奇趣一文,介绍了我国福建省有一块奇妙的风动石,其奇妙之处令人惊疑。报道内容如下:

在福建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门海滨的悬崖峭壁之上有一块奇石——风动石。石高4.73米,宽4.75米,长4.69米,形似古猿人的头部化石,斜立于一块卧地盘山石上,两石吻合点仅0.33米见方。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游客,或合力以双手搡之,或运气以两足蹬之,都只能使它摇晃,而不致翻倒。如果找来瓦片置到石下,选择适当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捆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须臾化为粉末,奇石捅动的轨迹就更明显。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无形的风竟能使它摇晃。更叫人称奇的是,“七七事变”后,日军陆、海、空部队3次武装血劫东山岛,连风动石也不放过,动用军舰把钢索系于石上,开足马力企图把奇石拉倒。突然“嘣、嘣……”几声,钢索断为几截,鬼子的妄想也随之断了。

千声洞之谜

在滨城郊区几十里远的一座群山深处有一个奇怪的洞穴——称S禁区,原因是该洞被士兵把守,里边奥妙无穷。人们以前猜测可能是外星人住所,有的猜是秘密武器库,有的猜是新病毒菌苗库……但究竟是什么,谁也没进去过,故谁也说不准。

一名《探险者》杂志记者——海娜(女)极具探险精神,她千方百计弄到了参观该洞的证件,同时排除了层层阻力和严格检查的关卡,最后进入了该洞。发现该洞里光线幽暗,甬道曲折狭窄,20米远处从一椭圆形洞口处透出微弱亮光,四周洞壁由无数集声器堆砌而成。进入小洞口后,里边有一大长圆形巨洞,犹如在巨形鸡蛋壳内,四壁上布满细密的小方孔,小方孔中透出暗蓝色幽光。洞内寂静无声。当海娜刚一踏上有小方孔四壁的中间地段时,洞内立刻打破宁静,有类似拉风箱的鼾声、接着是嗑瓜子的喳喳声、剧烈咳嗽声、砸夯式的脚步声,还有刺耳的哭声、怪笑声、叫骂声、口哨声、哀嚎声……海娜发现这些怪声是从脚下的小方孔中发出来的。难道四壁的集声器是收集这些人间噪声的收集器不成?由于惊慌,海娜失足掉人巨洞中央,这时除上述噪声外,又增加了野兽声、风雨声、重磅炸弹爆炸声、雷声等通通响起。细听起来,里边有驴叫声、马嘶声、猪嚎声,此外,还有汽笛声、马达声、警报声、枪炮声等。这些噪声的响声越来越大,由80dB(分贝)到120dB、140dB,很快就超过人耳所能承受的极限范围。最后这些声混合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噪声发生器。海娜向洞出口爬去,随之,噪声减少且最后停止,但震动越来越大,最后她的耳膜被震出了鲜血,耳也聋了。海娜爬到洞顶,低头下看,洞中心已震裂,小方孔已天蓝光。海娜拼命逃跑,这时四周集声箱已震落,她逃出洞口,又跑了200多米,这时洞口闪出白光,冒出滚滚尘土,最后冒出冲天的黑烟,山洞也随之崩毁。

海娜这次探险不幸受伤,住院治疗,待痊愈后,她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遇险千声洞》。文章分析和指出,这种收集噪声“声音垃圾场”是不明智的,也不宜用的,它的存储最终会导致不良后果。从此,千声洞之谜才被揭开。

要说奇洞,世界上还有许多,其特殊的属性也令人惊诧不已。比如印尼某一岛上有6个奇怪的山洞,当人或动物走到高洞口还很远的地方,便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引力所吸进入洞中。这样失踪的人和动物已有很多,是什么力量形成如此特性?还待专家们去破解。此外,有的国家的山洞山谷也十分怪异,有专“杀人”的,动物进去无妨。有专“杀动物”的,人员进出无妨。这些谜÷般的案例都有待去进一步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