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家庭养花百科大全
19007600000036

第36章 家庭盆景制作(3)

(2)摆件:摆件,如人物、亭台、鸟兽等模型。可根据桩景的画意,用摆件来点出主题,如在古松桩景下放一对仙鹤摆件,一雌一雄,一俯一仰,可给人以松鹤长寿图的意境。又如在桩景下摆一人物如纳凉状,取名忘暑,则给人以浓荫笼罩凉风习习之感。摆件与树桩的比例要恰当,使小树有巨木参天之感,摆件也不能太多而喧宾夺主,只能使其起到点缀和陪衬之用。

9.桩景的养护管理

树桩盆景植株与一般盆栽植株的养护不同。树桩盆景要求抑制树桩生长,盆栽植株要求生长旺盛花多而艳丽,所以养护方法是不同的。桩景制作后,必须逐年精心管理及不断加工整形,才能保持并完善其优美的造型。在管理中要做好合理控制肥水,适当修剪摘心,注意光照及温度的变化,并适时翻盆换土。

(1)浇水:桩景浇水的原则基本上和盆栽植物一样,但盆景往往用浅盆较多,土壤较少,有时土壤甚至高出盆面,所以浇水时特别要注意浇足,盛夏不可缺水。可把桩景的盆置于含水充足的沙盘中,或用脸盆盛浅层水,把桩景坐于其中,以利向上渗水。为保持周围小气候的湿度,减少叶面蒸腾,可向叶面及周围喷水。梅雨季节要防止盆内积水及盆土过湿,以免烂根。秋冬气温低,植株生长慢,逐渐进入休眠后,浇水量应减少,盆土不宜过湿。

(2)施肥:桩景的施肥与盆栽植株不同,要适当控制用量;能满足基本需要即可,以免施肥过多而使树木生长过旺而破坏造型;但也要防止施肥过少而营养不足,使枝叶枯黄,花朵不鲜,果实不大,失去观赏价值。一般用腐熟的液肥,如豆饼肥发酵后应用。该液肥在春夏生长季节施用。观叶盆景如五针松、常春藤、黄杨等,以施氮肥为主,在生长季节施2~3次薄肥。观花、观果种类,如石榴、海棠、南天竹、紫藤等宜多施磷钾肥。春夏季施3~4次肥,具体要看植株长势而灵活运用,但秋后一般不要施肥,以防秋梢徒长,降低越冬能力。

(3)修剪和摘心:桩景在制作完成后,为了使植株生长保持一定的形状,控制枝叶生长,达到枝短叶小、矮化、层次分明、比例恰当的目的,必须年年修剪,否则树冠内枝条密生,叶片过多,造成株形紊乱,比例失调,失去层次。对一些未成形的树桩,则修剪可加速其成形。不同树种,在不同季节,其修法也不一样。

①针叶树的修剪:黑松、马尾松、锦松等针叶树,它们的顶芽长出的新梢生长较快,可长达几十厘米,而影响树态。这类树桩要求发枝短密,可通过抹去主芽和短截去年过长的枝条来达到此目的。在4月将枝梢上发出的主芽全部抹去,2周后在抹去主芽的部位能发出2~5个副芽,由于营养比较分散,这些副芽发出的枝条较短,根据情况再疏去过密的枝条。对去年长出的长枝适当短截,以后在剪口附近的针束间会发出新芽再长成枝条,翌年再行抹芽时从松针间发出的芽切不可抹去,抹去后就不能再发芽,如果芽较粗壮而要加以控制时,可以摘去一部分。在抹芽的同时疏剪一些密枝,并剥去前年形成的老叶,以利通风透光。

五针松的桩景造型要求枝条粗短,枝片平整,层次不乱,更不能出现重叠,因此每年4月新芽萌发时,先疏去密枝和突出枝,然后视芽的长短和强弱对枝梢顶芽进行摘芽,可摘去芽的1/3~1/2,枝片下部的弱芽可不必摘,在枝片上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将芽全部抹去也能再发副芽。注意摘芽要早,晚了芽长大后,中间木质化,不易摘除。

②柏树的修剪:真柏和黄金柏的枝条下部每年都有一些枝条枯死,应在每年5月上旬将它们剪除,并用手摘除突出树冠的嫩梢,保持树冠圆满紧密,千万不要用剪刀剪嫩梢,否则伤口处会呈现锈色,影响美观。爬地柏和桧柏应在伏天修剪1次,疏去密枝,对长枝短截至基部有芽的部位来控制枝的长度,并促使侧枝萌发,否则树冠年年扩大,而下部和内部的枝叶枯萎空秃影响观赏价值。

③阔叶树的修剪:常绿和落叶的阔叶树中萌发力强的树种,如雀梅、六月雪、榆、黄杨等每年要修3~5次,要及时修平修齐,使上下层次清晰,否则在生长期往往会在树冠上冒出许多新枝。

对青枫、瓜子黄杨等枝条发芽后仅留1~2节就摘心,再发再摘,可使枝密而短,有利于造型美观。如冠幅内枝条过分稠密,则再行疏剪。

④丛林式盆景的修剪:丛林式盆景中各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长势会有强弱,所以要通过修剪保持整体结构和比例的协调完美。有些盆景虽经多年生长,仍能保持原有的比例关系,干的高矮,枝叶的疏密,通过精心培育和修剪后,使其比原来更加完美。

⑤花果类桩景的修剪:观花和观果的桩景在修剪时要根据其开花结果的习性来进行。例如,石榴在结果时,结果枝上开数朵花,一朵顶生,另有数朵腋生。但顶端的花成果率高,所以不能将结果枝短截。梅和迎春是早春开花,花芽腋生,布满枝条,当年的新枝一般都是花枝,所以不可短截和摘心,否则开花就少;但花后可以重剪,促使基部腋芽萌发后长出更多的侧枝,以增加来年的花芽。

⑥其他树种的修剪:瓜子黄杨、青枫、红枫等桩景,要保持枝条短密,防止徒长或冒出长枝,因此在新芽萌发并抽出新枝后,应进行摘心和短截,每枝留基部腋芽1~2个,促使此腋芽萌生成侧枝。新的侧枝抽生后应继续摘心。如果冠幅内枝叶过分稠密,则再进行疏剪。

(4)翻盆和换土:

①翻盆的目的:树桩盆景盆内土少,养分有限,且随着植物的生长,盆内布满根系,土质也逐渐板结,影响新根的萌发和生长,因而枝疲叶黄,缺乏生气,影响观赏价值。所以要及时翻盆换土。但有时是为了调换合适的花盆或改变栽培方法也换盆。有时因发现病虫害危害根部而翻盆换土。

②翻盆的间隔年限:翻盆年限应根据树种的生长习性、原盆大小和土壤肥沃程度而灵活掌握。一般花果类桩景,由于年年开花结果养分消耗较多,最好年年翻盆换土,但不要换入大盆,以控制株型的扩大而失去原来的优美姿态。观叶类盆景(如鹊梅、六月雪等阔叶树种),可每隔2年换土1次。松柏类桩景,因生长较慢,可3年换土1次。

③翻盆时间:一般翻盆时间宜在植物休眠期或生长缓慢期进行。以早春2月底到3月中下旬为好,最迟可到4月份或梅雨季节。但如有特殊需要而在其他季节翻盆,只要养护管理措施得当,也是可以的。

④翻盆换土方法:换盆前不要浇水,如久雨不晴,可将盆移入室内,待盆土稍干后,将树桩从盆中脱出。先用竹片把旧土剔除1/3~1/2,然后适当剪去老根;根系发达、且易发根的树种如石榴、杜鹃等可多去除些土,多剪去些根系;根系不发达或新根不易发生的,可以少剪或不剪。对黄杨、罗汉松等主根生长少而侧根较多且盘绕在盆周围的,则应把这些侧根抖散后进行短截;黑松、金钱松等主根生长快于侧根的,则对主根加以短截。

换土时,先取碎瓦片垫好排水孔,深盆可加入粗土粒,再放入腐熟基肥,再加培养土。如是浅盆或微型盆景,则一般用塑料窗纱或棕丝挡住排水孔,以免盆土漏出;树桩栽入后,盖上并摇动花盆,再把土压实。盆土应离盆口有一定距离,以免浇水时溢出盆外。

(5)其他养护措施:

①光照:对一些喜阳树种制作的桩景,应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放置;如果在室内摆放一定时间后,就要移到室外放置,以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不能长期放于室内。喜阴植物,如杜鹃、茶花、十大功劳、南天竹、珍珠黄杨等,在盛夏季节在室外要遮阴,忌阳光直射。枫叶桩景叶娇嫩,易被阳光灼伤,造成枯焦。五针松虽喜光,但盛夏季节也要置于通风、阴凉处,以免灼伤针叶。小盆和浅盆的桩景,因盆土少,在烈日及干燥天气,盆内水分易蒸发,所以必须做好遮阴及保湿工作,可把盆放于湿的沙盘上,并经常喷水。

②防寒:对一些不耐寒的植物桩景以及小盆景,在冬天要做好防寒工作,一般可放于室内越冬。春季根据情况移置室外养护。如遇春季寒流,也还要及时搬进室内。

③洗叶:当盆景树叶上积尘后,应结合浇水,在叶面喷水以洗去灰尘。

山石盆景

山石盆景是自然山水风光的缩影。主要选用各种山石,有时也选用木炭为材料,经过艺术加工,然后在特别的盆中布景造景。制作时要吸收大自然的山水美景作加工题材,如黄山之雄、华岳之险、雁荡之奇、漓江之秀、太湖之美等等,经过提炼创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品,使山河之美景浓缩于一小盆中。山石盆景以山石材料为主体,有时也可点缀植物及其他配件,以增添情趣和生气,或突出主题。

1.山石盆景的分类

山石盆景可分为水石盆景、水旱盆景、旱石盆景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壁挂盆景和专供赏石的供石盆景5大类。

(1)水石盆景:这是山石盆景中较常见的形式,主要表现有山有水的景物,如江南水乡、海滨景色、太湖风光、桂林山水或江边丛山峻岭、江中帆影点点等。它把石料经加工后置于浅水盆中,以表示层峦叠嶂,险峰危崖。盆中贮水,并有植物及小型摆件作点缀。山水盆景是经过提炼,高度概括的艺术品。“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它比树桩盆景的容量更大,内容更丰富,令观者恍若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

(2)水旱盆景:以山石、植物、水和土为材料,盆景有水也有土,水与土之间用沙石或水泥分隔而又不露出人工痕迹的方法,以保证土中植物正常生长。或用驳石作池,注入一池清水,也可用白沙表示溪流、河床,这类盆景可以表现水旱兼备的自然景观。

(3)旱石盆景:将山石置于旱盆,盆中全部盛土,盆景界称其为“浅盆薄土”造景法,可表现草原、森林、沙漠、绿洲等风貌。如有栽植树,可按树桩盆景管理法养护。

(4)壁挂盆景:又称镜框式盆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装饰性的盆景形式。它吸取了浮雕、木刻、贝雕、挂屏等工艺和山水画的技巧而发挥创造的新型盆景,它的特点是画面立体、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而又有生命的艺术品,深受人们欢迎。一般用大理石、浅口盆、盘,或用瓷质、木质板块作画框,粘上浮雕山石,置土栽种小型树木花草,用人物、房舍、帆船、飞鸟、走兽等小摆件点缀,使之如画屏挂于墙上,玲珑别致。

(5)供石盆景:供石又称摆石或孤赏石。将山石置于无水浅盆或茶几上。山石通常选用形状奇特、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质地好的硬石,一般不配置植物或其他配件。

2.山石盆景的造型

山石盆景的布局和造型是很重要的。按其峰峦形态及数量,山石在盆中配置的形式可分为独峰式、双峰式(对峙式)、散峰式、聚峰式、横云式等。

(1)独峰式:又称孤峰式、独秀式。一个盆内只放一块峰石,拔地而起,石上加工出明显的层次,丘壑、山径。一般用圆形盆,山石置于盆中心偏侧处,布局以高远为主,其高度常大于盆的长度,为盆长的1.3~1.5倍。

(2)双峰式:又称对峙式。一盆中设置两山,左右对峙,隔水相望。

(3)散峰式:由3组以上高低、大小不同的峰石组成,从俯视可见山石组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多边形,分散排列。峰石以单数为佳,根据盆的大小可由3、5、7、9组峰石组成,但定要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并且一定要有一组最大的主峰。

(4)聚峰式:又称连峰式、群峰式、山峦式。盆中多峰群聚,但主峰突出,高低差参,群峰有聚有分。按透视法排列,有大,有远小,近大;有密有疏,层峦叠峰。可表现山重水复、群峰竞秀的自然景色。

(5)横云式:山石纹理除纵向外,还有横行线条,层层叠叠状如横云漫空,称为横云式。

山石盆景尽管造型多种多样,但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运用构图、透视、造型等艺术原理,做到主次分明;如群峰屹立,必有一主峰占显要地位,其体积和高度都要占绝对优势。布局时避免刻板,要富于变化,山要高低起伏,疏密相间;岸要曲折延伸,时隐时显,藏中有露。

我国山水画要求“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意为表现出高度、深度和远度:山石盆景也要力求表现出景物之三远,当然有的以高远为主,有的以平远为主,不一定在同一盆中同时做到三远。盆景中的远山宜低矮平浅,近山宜高耸峥嵘,符合透视原理,远近自分;如两石间距离较远,则可显水面开阔,而表现出平远;在山石造型加工时作出一些半露半藏的层次或曲折的山径,以及山峰在水面上形成S形回旋排列,也可造成深远的意境。高远一般都以独峰式或双峰式来表现。

布局有时也要讲究比例,使大小有对比,以小衬大,才能显出山之气势磅礴,水之辽阔深远。

3.山石盆景的制作

山石盆景的制作,一般先确定主题,进行艺术构思,然后选择石料并加工,选盆,根据立意布局上盆,最后种植点缀植物和配置摆件。

(1)石料的选择:山石盆景中山石造型很重要,它既要符合主题的艺术构思,又要保持山石本身的自然美,因此在制作前必须选好接近构思的石坯,以免过多的人工雕琢,使人产生矫揉造作之感。同时,选择适当的石料可以少费工夫,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