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莲邦诗选
18979300000004

第4章 如來弘願序

悲華經載。往昔因中。阿彌陀佛為轉輪王。釋迦佛為大臣。同於寶藏佛所發弘誓願。輪王願於清淨安樂世界。攝受眾生。大臣願於五濁苦惱世界。度脫眾生。以此君臣弘願無窮無盡。所以二如來為兄弟。沙彌時。同以法華。教度眾生。而三乘授道之外。有度未盡者。度在彌陀。故出此淨土一門。一推一挽。共成道化。以故釋迦佛四十九年。設大乘經中。恒歸宿此一門。而會上單拈淨土一門者。尤諄諄不已。即如世間朝夕所誦一卷彌陀經。文句簡約。然一則曰。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再則曰。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而又曰。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其言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者。一見二見。三見四見。其言汝等眾生當信是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秦譯六見。至唐譯。十方佛讚歎後。則十見之。而又曰。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味其語氣。恨不將此數語。充滿一切眾生之耳。恨不將此數語。鑽入眾生之肺膓。愛何其切。慮何其深。悲何其至。即父母於至愛之子。晨夕付囑。亦未必如此之惓切也。何以故。盖世間父母付囑子孫。不過望其成家立業已耳。至於如來見眾生。不入此門。必墮鑊湯鼎沸之中。得失匪細。則眾生不念佛。悲安得不深。眾生念佛自然攝取不舍。論云。譬如魚子母。若不念子則爛壞。佛若不念眾生。善根亦壞。所以無量壽佛經言。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愍。特留此經。更住百歲。又云。此經滅後。佛法全無。但留阿彌陀佛四字名號。救苦眾生。世上君臣兄弟。能以淨土相成。設化眾生。皆是從彌陀釋迦弘願中流出。

如來弘願

西方詠

一 元

西方化主度迷情。佛力加持道易成。撒手便行無異路。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只要辦心堅。努力勤修速向前。順水行船加艣棹。導師接引願繩牽。

西方今古鎮長存。慈父哀憐度子孫。八萬四千門路別。彌陀一句眾稱尊。

西方大聖法中王。接引羣迷放寶光。不憚疲勞弘願重。常遊苦海駕慈航。

西方有佛號彌陀。普度眾生出愛河。六八願門通九品。人人可到莫蹉跎。

西方大道理綿長。功德巍巍不可量。非但釋迦開此路。恒沙諸佛盡稱揚。

西方慈父動悲哀。接引迷流歸去來。早向蓮臺親托質。莫投凡世入胞胎。

懷淨土

中 峯

藕池無日不華開。四色光明映寶臺。金臂遙伸垂念切。眾生何事不思來。

動地驚天勤念佛。搥門打戶勸修行。開渠因甚麼如此。只怕眾生入火坑。

十願弘深不可量。心心念念廣宣揚。彌陀有願終須到。四色蓮花徧界香。

阿彌陀佛法中王。愛河浪裏作舟航。一心願度沉淪輩。盡到西方極樂邦。

六方佛出廣長舌。俱讚娑婆念佛人。須信白蓮花世界。無時不散劫壺春。

阿彌陀佛讚

淨土教主號彌陀。四十八願利娑婆。九品咸令登彼岸。願度眾生出愛河。

頌以無緣慈攝受眾生

妙 意

梅花落盡杏花開。豈是春風著意吹。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頌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寂光影裏現全身。遍界光明逈出倫。浪煖桃花魚憶子。無緣慈度有緣人。

一點悲心劈不開。鑊湯滾處笑盈腮。希奇之事朕深信。見與君王說法來。

彌陀像贊

沈芝塘

飢當餱糧。渴當茶湯。病當醫藥。裸當衣裳。無邊苦海。化作津梁。無明暗室。照見燈光。途窮日暮。回到家鄉。炎天暑熱。吹來風凉。水火盜賊。凶不相妨。蚖蛇蝮蝎。毒不能傷。逢人濟度。隨處禎祥。是慈悲父。是大願王。人命呼吸。迅速無常。心心相印。念念不忘。高超上品。穩坐慈航。往生下品。猶勝天堂。垂手接引。同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