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冯氏锦囊秘录
18954000000065

第65章

独活、细辛入少阴,通血脉,偕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桑寄生益气血,祛风湿,偕杜仲、牛膝,健骨强筋而固下;芎归芍地,所以活血而补阴;参桂苓草,所以益气而补阳。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血气足而风湿除,则肝肾强而痹痛愈矣。丹溪曰:久腰痛必用官桂以开之,腹胁痛亦然。

大防风汤

去风顺气,活血壮筋,治痢后脚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痛脚痉枯腊,名曰鹤膝风。

防风 人参 羌活 川芎 白芍 甘草 牛膝(各一钱) 附子(六分) 白术(一钱五分)黄 当归 熟地黄 杜仲(各二钱) 姜枣同煎。

治中风口眼 斜,时吐涎沫,语言謇涩,手足缓弱,诸痹皆效。

草,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收采,其叶用蜜酒拌,九蒸九晒,晒干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送下。不但搜风尤能胜湿,湿去则脾胃健而筋骨分,中风挟湿者,服之尤宜。

大醒风汤

治中风痰涎壅盛,半身不遂,历节痛风。

天南星(生用) 防风 独活 附子(生,去皮、脐) 全蝎(微炒) 甘草姜水煎温服。

涤痰汤

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南星(姜制) 半夏 枳实(麦炒) 茯苓 橘红 石菖蒲 人参 竹茹 甘草 姜水同煎。

天仙膏

治卒暴中风,口眼 斜。

天南星(大一个) 白芨(二钱) 大草乌头(一个) 僵蚕(七个) 为末,用生鳝鱼血调成膏,敷 处,觉正洗去。

又方,用鳝鱼血入麝香少许,涂之即正。

续命丹(一名神授保生丹)

治男妇左瘫右痪,一切风疾。

天南星(米泔水浸七日,每日换水,去皮、脐,薄切,晒干,寒天加二日,六两)川乌头(清水浸法如前) 草乌头(清水浸法如前,去皮、脐、尖,各六两) 地龙(去土,水洗,晒干,四两) 滴乳香(研) 五灵脂(清水淘,去沙石,晒干,用姜汁浸,晒十日,每日添姜汁,直候其色转黑,六两) 没药 白僵蚕(去嘴、足、丝,炒) 羌活天麻(各二两) 生蝎(去毒、晒干,生用) 辰砂(研) 白附子(生用) 轻粉(研) 雄黄(研,各一两) 片脑(一钱五分) 麝香(研,一两二钱五分) 为末,姜汁煮糯米饭,搜和作剂,石臼内杵丸成锭,晒干瓦罐收贮,每服一锭,姜汁和好酒磨化,临卧通口热服,以衣被浓盖,汗出为度,服药后忌诸动风之物三七日。

大秦艽汤

治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膈,肠血弱不能养筋,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

秦艽 石膏 甘草 川芎 当归 羌活 生地黄 防风 黄芩 白芍 白芷 白术 独活熟地黄 细辛 白茯苓 姜水煎服。如心下痞,加枳实。

真珠丸

治肝虚为风邪所干,卧则魂散而不守舍。

真珠母(三钱,另研) 当归 熟地黄 人参 酸枣仁 茯神 柏子仁(各一两) 犀角沉香(各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薄荷汤食后吞下,一日三服。

换骨丹

治口眼 斜,半身不遂,一切风痫,喑风瘫痪。

歌曰:我有换骨丹,传之极幽秘,疏开病者心,扶起衰翁臂,气壮即延年,神清目不睡,南山张仙翁,三百八十岁,槐皮芎米芷。仙人防首蔓,十件各停匀,苦味香减半、龙麝即少许,朱砂作衣缠,麻黄煎膏丸,大小如指弹,修合在深房,勿令阴人见,夜卧服一粒,遍身汗津满,万病自消除,神仙为侣伴。

麻黄(煎膏) 思仙米 槐角子(取子) 桑白皮(另取末) 川芎 白芷 葳灵仙 人参 防风 何首乌 蔓荆子(各一两) 苦参 五味子 广木香(各五钱) 麝香(少许,研) 朱砂(研,为衣,不拘多少) 龙脑(少许,研) 为末,以麻黄膏和杵一万五千下,每两分作十丸,每服一丸,以温酒食后临卧一呷咽之,重衣盖覆,当出汗即搓。方加调补,及避风寒。思仙米者即杜仲也。

虎胫骨酒

治中风偏枯,四肢不随,一切诸风挛拳。

石斛 石楠叶 虎胫骨(炙) 防风 当归 茵蓣叶 牛膝 杜仲(去粗皮,炒)川续断 川芎 金毛狗脊(燎去毛) 川巴戟(去心,各一两) 锉如豆大,以绢囊盛药,无灰好腊酒一斗渍之,十日后随量饮之。

又方治风瘫不能行动。

防风 萆 当归 桔粳 虎骨 败龟板 牛膝 枸杞 秦艽 晚蚕砂(炒黄色)羌活 干茄根(饭上蒸过) 苍耳子 苍术(炒七次,捶碎) 五加皮(各二两) 锉碎,用绢袋盛药,以无灰酒一斗,浸坛内,密固煮滚,封七日,开取时不可以面向罐口,恐药气冲眼,每日早午晚间。病患自取一小盏服之,不许多服,病痊酒尽,以药渣晒干为末,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日三服。

中风门要药

祛风豁痰顺气,如天麻、白附子、白僵蚕、独活、羌活、麻黄、防风、钩藤、石菖蒲、薄荷、白芷、桂枝、肉桂、生附子、全蝎,南星、胆星、半夏、玄明粉、白花蛇、陈皮、乌药、川芎、桔梗、杏仁、枳实、川乌、秦艽、防己、竹沥、荆沥、檀香、丁香、沉香、木香、牙皂、牛黄、麝香、苏合香、雄黄、安息香、朱砂、珍珠、琥珀、生姜、大枣、葱白之类,随候采用。

补真火以追复失散之元阳,如肉桂、附子、人参、炮姜、炙黄杏、白术、炙甘草之类,随候采用。

填真阴以敛孤阳之浮越,如熟地、生地、当归、芍药、枸杞、肉苁蓉、巴戟、山茱萸、乳制茯苓、河车、人乳、山药、泽泻、麦冬、五味子、姜炭、制附子之类,随候采用。

养肺金以平肝木,补肾水以润肝荣,如熟地、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枣仁、丹参、柏子仁、茯苓、茯神、贝母、玉竹、石斛,蒺藜、远志、银柴胡、天麻、郁李仁、麻仁、玄参之类,随候采用。

补精血以实骨髓,调荣卫以舒经络,如人参、熟地、当归、杜仲、续断、 草、五加皮、松节、何首乌、鹿茸、虎胫骨、牛膝、秦艽、忍冬藤、肉桂、桂枝、豆、酒、羊肉之类,随候采用。

伤风(儿科)

凡少感微风,顿然头疼鼻塞,咳嗽喷嚏,呵欠喘急,身热脉浮,停寒凄清,此谓伤风。因肺主皮毛,传入肺经,故多咳嗽,其虎口三关指纹红紫而长,其脉左寸人迎脉大,为外感症也。(或云肝以候风,当左关。)复有伤风而自利,腹胀而手足冷者,此脾怯也,当与和脾而兼发散。有潮热多睡,气粗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咳嗽者,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仓而故吐也。如潮热而日根据期发者,或壮热不已者,此必欲成痫候也。

若伤风而多泪,胁痛目肿咳嗽者,此伤风兼肝也。舌苦颜赤汗流咳嗽者,此兼心也。面黄唇肿,减食恶心者,此兼脾也。颐白眶肿,上气喘急,肌栗毛焦者,此兼肺也。腰疼而嗽者,此兼肾也。

《灵枢》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何以候骨之大小,肉之坚脆?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 ,(无 者,肉无分理也。)其臂懦懦然,(欲知髓之虚满,又验臂之浓薄,故臂薄者,其骨必小,其髓不满,脑为髓腑,风池、风府内通于脑,脑髓不充,则邪易入以为病也。)

升麻葛根汤

治脾脏发咳,右胁痛,痛引肩背及阳明发痰等症。

升麻 白芍药 甘草(各二钱) 葛根(三钱) 水煎服。

右胁者脾胃之乡,肩者手阳明之脉,斑由胃热,胃主肌肉,升麻、葛根直入阳明而逐其邪热,佐以芍药,使以甘草,和其营,俾无伏匿之邪也。其治发斑,止宜于将出者,若已出而用之,重虚其表,反增斑烂矣。

二陈汤

半夏 白茯苓 甘草 橘红 用姜水煎。

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治痰之圣药也。有嫌半夏性燥,代以他药,失其旨矣。如热痰加芩连;寒痰加姜桂;湿痰加苍白二术;食积痰加曲 、山楂;风痰加南星;燥痰加栝蒌、青黛;郁瘀加枳壳、香附;老痰加海石、朴硝,合宜之妙尽矣。

解肌汤

治发热有惊。

防风 山楂 桔梗 紫苏 天花粉 薄荷 陈皮 枳壳(各五分) 茯苓(三分) 甘草(二分) 水煎服。

小柴胡汤见伤寒门。

麻黄汤见伤寒门。

风热(儿利)

风热者,其症有二,有素因痰火郁热在内,热极生风,或为风寒所束、不得发越,此热为本寒为标,治宜辛凉轻剂清热散风。若热甚生风者,但治其热而风自消,风未生热者,但治其风而热自愈也。

解肌汤

疏导风热。

桔梗 木通 山楂 枳壳 前胡 陈皮 川芎 甘草 姜水煎,如气相仿发疮疹者加蝉蜕;如内热加黄芩;如咳嗽加桑皮、杏仁。

方脉伤风合参

伤风虽病之小者也。然谚云不醒即成痨,盖由乎金水二脏不足,阳气不能卫之于外也。《经》曰:伤于风者,头先受之,故必头痛。《经》曰: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故必发热自汗。若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经》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又曰:虚邪贼风,阳先受之,盖风者天之阳,风伤于卫,卫者人之阳,以类相从也。治法不可发散太过,不可补益太早,更当审的内因外因为治。外因者为有余,秋冬与辛温,春夏与辛凉,解肌表而从汗散。内因者为不足,固其卫气,兼解风邪。若再发表,则重虚其虚。要知邪之所凑,其正必虚,倘徒事疏解,则已受之邪,从此而去,未来之邪,何时而已耶?若既从发表之后而仍恶风自汗如故者,此营卫伤而气血不充也。若调荣养卫为主。若调邪犹未尽,再加疏表,虚虚之祸,不可胜言。

如素有痰热壅遏太阴阳明二经,内有窠囊,则风邪易于外束。若为之招引者,然所谓风乘火势,火逞风威,互相鼓煽者,必外加辛凉,以解其束,内加清热化痰以去其窠,则绝表里相牵为患之害矣。勿谓秋毫之小病,若屡发渐变大 ,常多轻视忽略不守禁忌,攻补误设,以致由浅入深,侵淫脏腑,气血日衰,金枯水涸,百病皆牢,变成痨瘵,不可疗矣。

伤风者,书所谓新咳嗽而鼻塞声重者是也。凡有汗恶风,脉浮数为伤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如头项痛腰脊强,宜以桂枝汤或九味羌活汤治之。然轻重不一,由乎人之里气虚实,而感冒随有深浅矣。初起则寒,故药宜辛温发散;郁久则热,故药宜辛凉和解,切不可初用寒凉以致外邪不得疏散,郁火不得发越,则肺气益伤,犹引贼破家矣。至有脾肺两虚,凑里不密,而数伤风者,愈发则愈虚,愈虚则愈感,惟补中益气汤最宜。

参苏饮

治外感内伤,发热头痛,呕逆咳嗽,痰塞中焦,眩晕泄泻。

人参 紫苏 干葛 前胡 半夏(姜汁炒) 茯苓 陈皮 甘草 枳壳(麸炒)桔梗 木香 加姜枣煎。外感多者去枣加葱白;肺中有火去人参加杏仁、桑白皮;泄泻加白术、扁豆;咳嗽甚者去木香、人参。

此手足太阴药也。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咳;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

九味羌活汤见伤寒门。

和解散

治伤风鼻塞咳嗽,胸胁吊痛。发热口渴。

紫苏 杏仁 陈皮 半夏 前胡 薄荷 葛根 桔梗 甘草(炙) 桑白皮 姜枣葱白同煎。

人参败毒散见伤寒门。

桂枝汤见伤寒门。

方脉风热合参

风热者,咳嗽喉疼面热,即热伤风也。凡素有痰火郁热在内,热极生风,或为风寒所束,不得发越,此热为本,寒为标,治宜清热散风。《经》云:火郁则发之。又有风寒外束者,可发。若素患阴亏不足,又值过于温暖,以致咽疼,音哑咳嗽者,宜于辛凉之中,佐以滋阴润肺,辛凉邪得外解,甘苦正得内和、不得骤用苦寒,以致郁热在内,正不得伸,邪不得解,更伤肺金清气矣。

二陈汤见前伤风门。加桔梗、天花粉、玄参、薄荷、酒芩、前胡。如嗽不转,加栝蒌仁:如夜嗽多加知母;如喉疼减半夏;如痰盛加贝母、枳壳;如肺经热气壅,轻则加桑白皮、地骨皮,重则加石膏。

方脉破伤风合参

丹溪曰:破伤风症多死,最急症也。始因出血过多,或风从疮口而入,或疮早闭合,瘀血停滞于内,血受病而属阴,始虽在表,随易传脏,故此风所伤,极多难治。其症身热自汗,口噤搐搦,势急非常药可治,故丹溪曰:非全蝎不开,兼以防风风药。凡破伤风邪,初受在表者,宜用发散,同伤寒表治法,用防风、羌、独、芎、归、麻黄、南星、白芷、全蝎、赤芍、细辛、 本、蔓荆、天麻、半夏、陈皮之类,随候加减。半表半里者,宜用和解药,如发散不解,邪传入里,脏腑闭塞。惊而发搐,宜用天麻、蜈蚣、雄黄、僵蚕、巴霜、朱砂、南星、全蝎之类为丸。或用羌、防、芎、归、赤芍,黄芩、大黄之类,煎服下之,若病日久,气血渐虚,邪气入胃者,宜养气血为主,兼以风药,如当归、地黄、芎、芍、防风、白芷之类;如伤骨疼痛者加乳香。

四恶症不可治,一头目青黑,二额上汗珠不流,三眼小目瞪,四身汗如油。

如圣散

治破伤风,止血定疼。

苍术(六两) 川乌头(泡,去皮,四两) 防风 草乌头(泡,去皮) 细辛(二两五钱)天麻 川芎 两头尖(泡,去皮,四两) 白芷(各一两五钱) 蝎梢(微炒) 雄黄乳香(各五钱) 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

一方治破伤风,用全蝎十个,为末,酒调,一日三次服之。

一字散

治破伤风。

金头蜈蚣(一条,去头、足,炙) 天麻(五钱) 草乌头(去芦,五钱) 香白芷(少许)全蝎(十个) 为末,每服一字,发热清茶下,发寒温酒,或半夏茯苓下。

治破伤风,血凝心,针入肉三证如神,方用乌鸦翎烧灰,存性,细研,酒服一钱,或白滚汤下。

方脉胃风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