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华严经疏注
18937500000043

第43章

第九不動優婆夷。寄善法行。文亦有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教五。初思修前法。

爾時善財童子出妙光城(至)思惟彼不思議所作業。

二因修得益。

生歡喜心生淨信心(至)生無濁心生清淨心。

無濁約無他。清淨約自體。

生堅固心生廣大心生無盡心。

三推功歸友。

如是思惟悲泣流淚。

至此偏悲者。修悲將滿故。

念善知識實為希有(至)增長一切菩薩根芽。

四廣歎友能。

又作是念善知識者(至)能普增長一切白法。

五勝緣印勸二。初印。

善財童子如是悲哀(至)覺悟菩薩如來使天。

天字兩用。故晉本云。如來使天隨菩薩天。隨菩薩天。是己業行所感之神。如來使天。是佛慈力攝生之神。但是修行位已著者。皆有二天。常隨其人。

於虗空中而告之言(至)則得具足一切義利。

二勸詣後友。

善男子汝可往詣(至)不動優婆夷大善知識。

二趣求後友。

時善財童子從彼三昧(至)即詣不動優婆夷舍。

二見敬諮問。見中分二。初見依獲益。

入其宅內見彼堂宇(至)人與非人之所能有。

二見正超倫。

善財童子前詣其所(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

二敬問。

爾時善財童子曲躬合掌(至)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三稱讚授法二。初讚。

時不動優婆夷(至)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二正授法界二。初示法門名體。

善男子我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

文勢不同前例。而舉五法者。亦同九地。當法師位。須廣知故。五中初二所持內德。上一智慧無羈。偏名解脫。有智則煩惱不可壞。破諸取著無能勝。故云難摧伏。此智包容。故名為藏。

我得菩薩堅固受持行門。

二受持堅固。偏得行名。謂遇惡眾生。而能堪忍。徧生諸趣。而心不迷。故云堅固。

我得菩薩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

三即能持深入法門。得法性地。則無不持矣。

我得菩薩照明一切法辯才門。

四即外化。由正思佛法。明照差別故。故得辯才。能轉法輪。稱眾生欲。

我得菩薩求一切法無疲厭三昧門。

五即上求。一心求法。故云三昧。近佛無厭。受法無足故。

二徵業用之境界。文四。初徵問。

善財童子言聖者(至)無疲厭三昧門境界云何。

二顯難。

童女言善男子此處難知。

二重請。

善財白言唯願聖者(至)離諸分別究竟平等。

四廣答二。初明得法因緣。以彰深遠。釋上難知六。初舉往見佛。為發心緣。

優婆夷言善男子(至)身體柔輭心生歡喜。

二內興觀念。為發心因。

便從樓下至於地上(至)諸相隨好無有厭足。

上觀下念。

竊自念言此佛世尊(至)神通自在辯才無礙。

念福智等。即前五法之因。神通自在。是行堅固。

三佛勸發心。能成前五。有十種心。

善男子爾時如來知我心念(至)無能勝心破諸取著。

上二成智慧。

應發無退怯心入深法門。

次一成總持。

應發能堪耐心救惡眾生(至)普於一切諸趣受生。

次二成神通。

應發無厭足心求見諸佛(至)悉受一切如來法雨。

次二成三昧。

應發正思惟心普生一切(至)隨眾生欲施其法寶。

後三成辯才故。上來十句釋五法門。

四發心堅固。

善男子我於彼佛所(至)及以二乘悉不能壞。

五經久無違。

善男子我發是心已來(至)不生勝劣想不生愛憎想。

六彰發心勝益。

善男子我從是來常見諸佛(至)開悟法界一切眾生。

即是前來五因之果。

二顯其業用四。初許現。

善男子我得菩薩求一切法(至)自在神變汝欲見不。

即舉前來五法中二。

二申請。

善財言唯我心願見。

三正現。

爾時不動優婆夷(至)入如是等一萬三昧門。

入一萬三昧者。於一求法。無厭三昧。即入一萬。明知餘解脫等亦攝多門。

入此三昧門時十方各有(至)轉妙法輪開悟羣生。

四出定印述。

時不動優婆夷從三昧起(至)善財言唯我皆已見。

四謙己推勝。

優婆夷言善男子(至)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無量都薩羅。

都薩羅者。此云喜生出。謂此城中出生無量歡喜之事故。以智度圓滿。則能無所不生。

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徧行。

巧智隨機。無不行故。名真實行。示外道者。能行非道故。非道不染。故曰出家。

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已下六十七經。

第十徧行外道。寄真實行六。初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至)處處尋覓徧行外道。

二見敬諮問。

城東有山名曰善得善財童子於中夜時。

中夜見者。智入生死。故善財將入。此智位故。上云日沒入城。

見此山頂草樹巗巘(至)平坦之處徐步經行。

山頂見者。表位極故。

色相圓滿威光照耀。

以智慧光。破於生死及二邊闇故。

大梵天王所不能及(至)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三稱讚授法二。初讚發心。

徧行答言善哉善哉。

二正授法界二。初彰名體。

善男子。

有四法者。智徧知故。四義雖列。而得相成。

我已安住至一切處菩薩行已。

一化境普周。徧行之名。亦從此立。

成就普觀世間三昧門已。

二入定觀機。

成就無依無作神通力已。

三由無作神通故。能徧至前處。

成就普門般若波羅蜜。

四由普門般若故。能在定普觀。若約別者。無作無依用而無住。普門般若無法不窮。

二顯四業用。初明至一切處用。

善男子我普於世間(至)人非人等一切諸趣。

二普觀世間用。

或住諸見或信二乘(至)無能映蔽大威德體。

觀其所宜。隨宜說故。

三明無作無依用。

又善男子此都薩羅城中(至)我是何人從何而至。

不知從何而至。是無作依。

唯令聞者如實修行(至)悉亦如是而為利益。

四普門般若用。

善男子閻浮提內九十六眾(至)而為說法令得利益。

九十六種皆能窮故。上來隨勝別配諸門。實則義通。

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至)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廣大。

創入迴向故。迴向眾生故。廣迴向菩提故。大迴向實際義通廣大。

有鬻香長者。

鬻者賣也。香質雖小。發氣彌布。善根雖微。迴向普周。又若賣若買。二俱得香。自他善根。俱可迴向。

名優鉢羅華。

青蓮華者。蓮華處泥不染。猶護眾生。而離相青蓮。為水中之最。救護為入生死之尊。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四有十善友。寄十迴向。今初青蓮華。長者寄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文六。初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因善知識教(至)一切諸佛菩薩功德。

先依教興願。以是迴向大願之首故。後趣求後位。

漸次游行至廣大國。

二見敬諮問。

詣長者所頂禮其足(至)而能出生一切智智。

三稱讚授法二。初讚。

長者告言善哉善哉(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二授二。初總標所得。

善男子我善別知一切諸香。

差別行也。知世諸香。以表法香。謂以戒定慧慈悲等香。熏修生善滅惡習氣故。

亦知調合一切香法。

融通行也。以金剛杵碎之。實相般若波羅蜜調和令純雜無礙。悲智圓融。成迴向故。

二別顯業用二。初總相顯知。文四。此四各有事理思之。初知香體異。

所謂一切香一切燒香(至)一切香王所出之處。

二約類辨異。

又善了知天香龍香(至)人非人等所有諸香。

三知力用異。

又善別知治諸病香(至)一切菩薩地位香。

前二約世。此約出世。

四委窮本末。

如是等香形相生起(至)如是一切我皆了達。

二指事別顯。有十種香。

善男子人間有香名曰象藏。

具前本末十事。一但語香名。必有形相。

因龍鬥生。

二龍鬥為生起。

若燒一丸即起大香雲。

三興雲為出現。

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

四雨雨為成就。

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

五金色為清淨。

若因風吹入宮殿中(至)歡喜充滿身心快樂。

六喜樂為安隱。

無有諸病不相侵害離諸憂苦。

七無病等為方便。

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

八慈心等為境界。

志意清淨。

九意淨為威德。其業用一種。義通前七。

我知是已而為說法(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是根本。本為菩提心故。若就菩提心顯十義者。以菩提心香。似如來藏因。善惡相攻而生。若一發心。必興慈雲。注大法雨。心所及者令歸真淨。得法喜樂。離惑業苦。展轉興慈。志願純淨。

善男子摩羅耶山出栴檀香(至)設入火坑火不能燒。

餘之九香。皆應名具。法喻之十。略故無也。或二或三。摩羅耶者國名。國多此香故。此即忍香。瞋火不燒。

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至)一切敵軍皆自退散。

三即進香。魔軍退散。

善男子阿那婆遠多池邊(至)彼天王所而共聽法。

此五如次。是五分法身香。

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至)供養一切諸佛菩薩。

九即稱法界香。先陀婆一名四實。此宜用鹽。香似此故。

善男子善變化天有香(至)普雨一切諸莊嚴具。

十忘能所。所以名奪意。

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調和香法(至)辨其離染身語意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樓閣。

由此迴向。令菩提心。轉更增長。悲智相依。而勝出故。

中有船師名婆施羅。

此云自在。謂於佛法海。已善通達。於生死海。能善運度。於一切法。深信不壞。故名自在。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至)殷勤瞻仰辭而退去。

二船師婆施羅。寄不壞迴向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教觀道。

爾時善財童子向樓閣城觀察道路。

於迴向道。初得不壞故。

所謂觀道高卑。

佛道為高。餘皆是卑。

觀道夷險。

生死涅槃為夷險。

觀道淨穢。

障無障為淨穢。

觀道曲直。

二乘為曲。菩薩為直等。

二趣求後位。而興勝念。

漸次游行作是思惟(至)至一切智城道因。

上正明。謂菩薩道因人得故。即於菩薩法師得不壞。信後徵釋。

何以故於善知識處(至)如是思惟漸次游行。

二見敬諮問。

既至彼城見其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

若佛法海。以生死為此岸。不捨生死故。若約生死海以大悲修因。而為此岸。住大慈悲。令離因故。

百千商人及餘無量(至)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三稱讚授法二。初讚問。

船師告言善哉善哉(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讚其發心。後能問法。文有九句。

今復能問生大智因(至)住諸寂靜三昧旋因。

前五能問果因。三昧旋者。旋謂深故澓。沉而不流。二乘沉寂。動八萬劫。故能遠離。是菩薩道。

乘大願車徧一切處(至)一切智海清淨道因。

後四能問因因。故云道因。

二授己法界二。初標名體。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淨修菩薩大悲幢行。

謂大悲超出。為物所歸故。

二辨其業用二。初明於陸化生。令知有海。

善男子我觀閻浮提內(至)如是利益一切眾生。

二善知海相。於海化生。文二。初明善知。後彰化益。今初。此寶洲等。生死法海。義皆有之。且約生死海釋。文中略舉。知五種事。即分為五。初知寶。

善男子我知海中。

寶即是智。故不入生死大海。則不能生一切智寶。於中文有一十二句。

一切寶洲。

生死海中。湛寂不動。謂之寶洲。

一切寶處。

空不空如來藏為寶處。

一切寶類。

恒沙功德皆寶類。

一切寶種。

佛性為寶種。上皆約本有。次四約修成。

我知淨一切寶。

以淨戒頭陀等為能淨。

鑽一切寶。

以緣起智為能鑽。

出一切寶。

以發一切智心為出因。

作一切寶。

聽聞為能作。後四為寶用。

我知一切寶器。

三乘等器。智慧有殊。

一切寶用。

照理斷惑。所用各別。

一切寶境界。

所緣境界。萬品階差。

一切寶光明。

破愚顯明。各各不等。

二即生死中。瞋貪癡之三毒。

我知一切龍宮處一切夜叉宮處一切部多宮處。

部多此云自生。亦如夜叉。但不從父母生。故喻多癡。

皆善迴避免其諸難。

三知心識相。

亦善別知漩澓淺深波濤遠近水色好惡種種不同。

色無色等。依識心定。劫數淺深。七識波浪。染習遠近。隨善惡緣。心水色異。

四即能知時。

亦善別知日月星宿運行度數晝夜晨晡晷漏延促。

謂機之生熟。如是時中。宜修定慧等。

五即知萬行不同。

亦知其船鐵木堅脆。

有方便為堅。無方便為脆。

機關澀滑。

曾修為滑。不曾則澀。

水之大小。

謂生死有邊與無邊。

風之逆順。

八風之中。四順四逆。又謂修行有住與無住故。

如是一切安危之相無不明了可行則行可止則止。

若開前段。第三第五各有三事。則具十種。

二彰化成益。

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慧(至)普順一切眾生心海。

既列十海。則知前海。準此應思。前四自利。後六利他。

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至)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可樂。

由等佛迴向。不見美惡。皆得清淨。歡喜悅樂故。

中有長者名無上勝。

以得勝通。無過上故。等於諸佛。更無勝故。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至)心無厭足辭退而去。

第三無上勝長者。寄等一切佛迴向六。初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起大慈(至)漸次經歷到彼城內。

二見敬諮問二。初見。

見無上勝在其城東。

啟明佛日故。

大莊嚴幢無憂林中。

同佛迴向。無憎愛故。

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繞。

佛為商主。菩薩為商人。法財外益。功歸己故。

理斷人間種種事務(至)住菩薩正念增菩薩樂欲。

二設敬。

爾時善財童子觀彼長者(至)頂禮其足良久乃起。

二諮問。

白言聖者我是善財我是善財。

自稱名者謂聲名久聞。表重法之器。冀有聞故。

我專尋求菩薩之行(至)能得一切如來智慧。

二稱讚授法二。初讚。

時彼長者告善財言(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二授法二。初標名體。

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處(至)無依無作神通之力。

由無作無依。故能徧至。徧至是用廣。無依是體勝。無依者不依他故。無作者離加行故。

二徵釋業用二。初徵。

善男子云何為至一切處菩薩行門。

二釋明。至一切處廣說法故。文二。初舉三千。

善男子我於此三千(至)我亦為其說超勝法。

二類顯十方。

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至)我為眾生說如是法。

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至)無依無作神通之力。

加清淨法門者。徧至本為說法故。即前所說。

如諸菩薩摩訶薩具足一切(至)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輸那。

此云勇猛。勇猛之力。能使善根無不至故。又以十度明義。義當進故。

其國有城名迦陵迦林。

以義翻為相鬥戰時。謂因鬥勝而立城故。表此迴向。願以信解大威力故。廣大智慧無障礙故。令修善根無所不至。義同戰時。

有比丘尼。

純淨之慈。令善徧故。

名師子嚬申。

舒展自在。無不至故。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