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迴向所為。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發起。
迴向發起。令現前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初六自分二。初三福業大。
佛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至)是為第三大發起。
二三化業大。
又作是念我當教化調伏(至)而以莊嚴一切世界。
嚴上亦為攝生故。
是為第五大發起(至)是為第六大發起。
二四勝進二。初二勝進攝福。
又作是念彼諸如來無量無邊(至)是為第八大發起。
後二勝進起化二。初證體。
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至)是為第九大發起。
二起用。
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至)是為第十大發起。
四結。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發起。
五勸。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具足如來無上大智。
五所作成滿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究竟大事。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恭敬供養一切如來(至)諸佛正法究竟大事。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大智慧究竟事。
二有二門。明不壞迴向中行。初正明不壞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壞信。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於一切佛不壞信(至)調伏一切眾生不壞信。
十句義中前說。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智慧不壞信。
二迴向行成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得授記。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內有甚深解得授記。
解會佛心。
能順起菩薩諸善根得授記。
具解脫分善。
修廣大行得授記。
大行已修。上三多約三賢。
現前得授記不現前得授記。
此二約對面不對面。法華云。其不在此會。汝當為宣說等。
因自心證菩提得授記。
初地證如。
成就忍得受記。
八地成忍。
教化調伏眾生得授記。
九地具調化方。
究竟一切劫數得授記。
十地三大劫滿。
一切菩薩行自在得授記。
等覺已入重玄。故云自在。如記慈氏等。若約行布。此迴向位。但有前五。因便故來。若約圓融。並通斯十。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諸佛所而得授記。
三有二門。等一切佛迴向中行二。初等佛善根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至)一切善根悉皆迴向。
此門正明等佛。佛為真善知識。同即等義。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以我善根同善知識(至)以我善根同善知識心。
心即悲智為心。
如是成就莫別成就(至)以我善根同善知識平等。
平等契理。
如是成就莫別成就(至)如是成就莫別成就。
餘各一義。皆云同者。同一體故。不見二相。故標中云。由此能以一切善根悉皆迴向。
四結。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善根迴向。
二迴向行成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得智慧。
彼文云。住此三昧。入深清淨智慧境界等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於施自在得智慧(至)種種莊嚴言音得智慧。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諸佛無上現證智。
四至一切處迴向中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無量無邊廣大心。
無量無邊故無不至。境既無量無邊。心如境而廣大。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於一切諸佛所發無量(至)發無量無邊廣大心。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心(至)無邊廣大智慧海。
五即無盡功德藏迴向中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伏藏。
於一切法。蘊斯十義。故名為藏。即法而觀。惑者不見。故名為伏。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知一切法是起功德行藏(至)發生歡喜淨信藏。
一切各十。是名無盡功德矣。
四結觀。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悉能調伏一切眾生。
六即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中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律儀。
彼約行首。故廣就施。以明善根。今約行本。略辨律儀。善根皆順平等之理。實通一切。故第八云。一切善根皆令究竟。究竟即是順堅固義。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於一切佛法(至)於一切波羅蜜皆令滿足律儀。
通明十句。攝善饒益無所不具。通一切善。居然可知。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大智律儀。
七即平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中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在。
具十自在。能隨順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命自在於不可說劫(至)十方無畏成正覺故。
十自在義。如八地辨。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智慧神力菩提自在。
此下入第五十六經。
八即真如相迴向中行。如於真如。無障礙故。故彼位果云住於此位。得一切剎平等。平等即是無礙之因。亦無礙之義。又云。得佛無量圓滿之身。一身充滿一切世界等。即正顯無礙之義。文四。初總標十章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礙。
前明自在。即作用任運。今明無礙。顯作用無拘。
二徵。
何等為十。
三列。
所謂眾生無礙用(至)神力無礙用力無礙用。
又無礙有二。一智。二事。十中有通有局。然法智無礙。多唯約智。如身剎等。多唯約事。如眾生等。通於事智。然事無礙必通於智。智無礙境未必通事。二皆即體之用。是故並云無礙用也。然十皆通二利。且約化說。初一所化。二是化處。餘皆能化。謂化法化身等。可以意得。
二總徵十章。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眾生等無礙用。
三依章別釋。即為十段。文皆有四。謂標徵釋結。今初所化眾生無礙用。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眾生無礙用。
二徵。
何者為十。
三釋。
所謂知一切眾生無眾生無礙用。
了性空故。
知一切眾生但想所持無礙用。
唯心現故。上二實智。
為一切眾生說法未曾失時無礙用。
知時說法。即是權智。上三約智辨無礙。餘七約事無礙。
普化現一切眾生界無礙用。
能現眾生。
置一切眾生於一毛孔中而不迫隘無礙用。
近收一毛。
為一切眾生示現他方一切世界令其悉見無礙用。
遠示他剎。
為一切眾生示現釋梵護世(至)成等正覺無礙用。
餘四皆示上首之身。
四結。
是為十。
二剎無礙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國土無礙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切剎作一剎(至)以此普示一切眾生無礙用。
知剎無盡。即通智通事也。故晉經云。於一切剎。深入無盡方便。度世經云。一切佛界所入無盡。皆通事也。餘九唯事無礙。深即微細剎。餘並可知。
四結。
是為十。
三法無礙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無礙用。
謂皆約智。於性相無礙之法。皆能知說。悉自在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知一切法入一法(至)不違眾生心解無礙用。
一多即入。而不壞本。
從般若波羅蜜出生一切法(至)悉令開悟無礙用。
實智出權。
知一切法離文字而令眾生皆得悟入無礙用。
無文示文。
知一切法入一相而能演說無量法相無礙用。
一說多相。
知一切法離言說能為他說無邊法門無礙用。
無說之說。
於一切法善轉普門字輪無礙用。
一言圓備輪字之義。彌伽處釋。
以一切法入一法門(至)說不窮盡無礙用。
門門互收。
以一切法悉入佛法令諸眾生皆得悟解無礙用。
以真收俗。
知一切法無有邊際無礙用。
橫知無邊。
知一切法無障礙際(至)為眾生說不可窮盡無礙用。
豎窮其際。
四結。
是為十。
四身無礙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無礙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以一切眾生身(至)示現一切眾生身無礙用。
四結。
是為十。
五願無礙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願無礙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以一切菩薩願(至)充洽一切諸眾生界無礙用。
四結。
是為十。
六境界無礙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境界無礙用。
謂於此十勝劣相違境中。於勝現劣。迴轉無礙。是為菩薩分齊之境。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在法界境界而不捨眾生(至)寂靜威儀無礙用。
四結。
是為十。
七智無礙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無礙用。
前來諸段。雖亦有智。各從本類攝之。今則一向辨其智用。然智無若干。因法顯別。以法從智。前法無礙。以智從法。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無盡辯才無礙用一切總持無有忘失無礙用。
此二能化智。
能決定知決定說一切眾生(至)隨應授藥無礙用。
此三知所化智。
一念能入如來十力無礙用。
此一上入佛智。前六皆權智。
以無礙智知三世一切劫(至)無有斷絕無礙用。
此二權實無礙智。
於一眾生想知一切眾生(至)解一切眾生語無礙用。
此二事事無礙智。
四結。
是為十。
八神通無礙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通無礙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於一身示現一切世界身無礙用。
無數色身通。
於一佛眾會聽受一切佛眾會中所說法無礙用。
天耳。
於一眾生心念中(至)開悟一切眾生心無礙用。
他心。
以一音現一切世界差別言音(至)各得解了無礙用。
分別言辭。
一念中現盡前際一切劫(至)悉得知見無礙用。
宿住通。故度世經。名見前世。
令一切世界具足莊嚴無礙用。
往一切佛剎通莊嚴。乃是其中別義。
普入一切三世無礙用。
未來劫通。前已明過去。故通舉三世。
放大法光明現一切諸佛菩提眾生行願無礙用。
即一切法智通。故度世云。一切諸佛菩薩所建立行。演法光明。而照耀之。即是法光照佛法也。
善守護一切天龍(至)如來十力菩薩善根無礙用。
即天眼。度世云。知見一切等故。謂見有所作。而守護之。十準晉本云。佛子略說菩薩平等觀一切諸法通自在。此即一切法滅盡三昧。通平等寂滅故。故度世云。菩薩平等。寂諸音響。則以平等。制御眾生。今文脫此。文中略舉。故不由盡。大旨不異十通品辨。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無礙用則能普入一切佛法。
九神力無礙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力無礙用。
神通多約外用無壅。神力多約內有幹能。故其中十力多約一毛含攝等。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以不可說世界(至)令諸眾生悉得悟解無礙用。
此即身力。後是智力。若以通攝力。十種神力但是一神足通耳。既分通力兩殊。故十通中。少說神境。
四結。
是為十。
十力無礙用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無礙用。
悲智之力皆無礙故。亦有事用無礙。從多說之。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眾生力無礙用(至)不捨一切眾生故。
四結。
是為十。
四總結成益。
佛子如是名為菩薩(至)無礙用門善巧示現故。
欲成不成。已得無礙。得果不捨因。尤顯無礙。
九有三門。明無縛無著解脫迴向中行。彼有百門廣顯。以無縛著解脫。成就普賢自在智用。今略辨其三。即分三段。此門任志游戲。次門明境界難量。後門明智用幹能。皆由無縛無著故。今初文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游戲。
任志行成。游賞自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攝為五對。
所謂以眾生身作剎身(至)不壞於剎身是菩薩游戲。
依正染淨相作。而皆不壞本相。正顯游戲之義。如世縱情游戲。無損動故。他皆倣此。
於佛身示現聲聞獨覺身(至)是菩薩游戲。
大小乘互現。
於菩薩行身示現成正覺身(至)是菩薩游戲。
因果互現。
於涅槃界示現生死身(至)入於涅槃是菩薩游戲。
生死涅槃互現。
入於三昧而示現行住(至)不可窮盡是菩薩游戲。
定散自在。謂初即定中起用而常定。後即用中入定而常用。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智游戲。
二境界難量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境界。
通二種境。一即游戲所行之境。故晉經名為勝行。二即分齊之境。謂出沒無礙。唯菩薩能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示現無邊法界門(至)悉方便開悟是菩薩境界。
上三通所行境。下七皆分齊境。
於如來身出菩薩身(至)成等正覺是菩薩境界。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智慧境界。
三智用幹能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深心力不雜一切世情故。
一向深求故。釋以不雜。
增上深心力不捨一切佛法故。
深求佛法。佛法即是增上。
方便力諸有所作究竟故。
所作究竟者。由有善巧。上三自利。
智力了知一切心行故願力一切所求令滿故。
此二利他。
行力盡未來際不斷故(至)而不捨大乘故。
此二通二利。前七自分力。
神變力於一一毛孔中(至)一切眾生諸根性欲故。
此三勝進力。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一切智十力。
十有四門。明法界無量迴向中行。分之為三。初門明所迴善根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畏。
即是法施。善根無畏。即說法之德。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十。初聞持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聞持(至)是為菩薩第一無畏。
二辯才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來灌頂(至)菩薩第二無畏。
上二不畏不能答難。
三二空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空(至)菩薩第三無畏。
了達二空。不畏妄念。四威儀無缺。所以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佛力所護(至)是為菩薩第四無畏。
五三業無過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身語意業(至)是為菩薩第五無畏。
上二不畏外譏。
六外護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金剛力士(至)是為菩薩第六無畏。
不畏眾魔外道。
七正念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得成就(至)是為菩薩第七無畏。
不畏遺忘。
八方便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智慧方便(至)是為菩薩第八無畏。
不畏生死。如善治船。不懼海難。
九一切智心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恒不忘失(至)是為菩薩第九無畏。
不畏二乘。
十具行無畏。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至)是為菩薩第十無畏。
不畏不能化生。
四結勸。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至)而亦不捨菩薩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