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女性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18797200000016

第16章 便秘

便秘就是大便不通。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常发生在久坐、缺乏运动、粗纤维食物摄入过少的人群中,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便秘。

如何预防和调养便秘

1.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愤怒、抑郁、恐惧等情况下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尽量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要随意吃药,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刺激。

3.戒烟戒酒。

4.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饮食宜忌

多饮水,晨间空腹喝淡盐水或蜂蜜水效果最佳,也可喝果汁、茶水。

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玉米、燕麦、小米、麦麸);多喝酸奶或红茶,有助于润肠防腐通便。

多食蔬菜,如菠菜、圆白菜,其中含有大量叶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常吃香蕉,香蕉含有大量的镁,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适度增加脂肪的摄入有助于润肠,增加豆油、花生油等烹调用油量;松子仁、杏仁、桃仁等也含有大量油脂,可滑利肠道、通便。

宜吃能产气的食物,如洋葱、豆制品、萝卜等来刺激肠道蠕动。

忌食烈酒、浓茶、咖啡、芥末、辣椒等刺激食物。这些食物会助火伤津,易引起便秘。

忌食荤腥厚味的食物。

忌过多食用糯米、高粱等。糯米、高粱属温热食物,使大便坚硬,高粱中所含的丹宁还有收涩的作用,使便秘者病情加重。

忌过多食用莲子、柿子等。两者均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会加重便秘。

忌过多食用糖,糖会减缓胃肠蠕动,使便秘加重。

食疗妙方

姜汁菠菜

原料:菠菜250克,姜25克,盐、香油、鸡精、醋、花椒油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须根,留红头,洗净切小段,放入沸水锅内略焯后捞出,沥干,抖散装盘,凉凉;姜切成末,加适量水泡15分钟成姜汁,加入盐、香油、鸡精、醋、花椒油调匀,淋到菠菜上拌匀即可。

功用解析:此方适用于肠燥便秘、小便不通、肠胃积热等症。

丝瓜猪肉汤

原料:丝瓜250克,猪瘦肉200克,姜丝、盐各适量。

做法:丝瓜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片;将丝瓜、猪瘦肉、姜丝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至猪肉熟烂,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用解析:适用于便秘及内痔便血初期。

银耳山楂羹

原料:银耳20克,山楂糕50克,西米40克,盐、白糖、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去蒂,切成小块;山楂糕切成菱形片;西米加水煮至透、发亮,过凉;将以上材料同煮30分钟,加盐、白糖调味,水淀粉勾芡即可。

功用解析:山楂益胃消食,治疗腹胀便秘。

紫菜芝麻饭

原料:紫菜100克,黑芝麻、白芝麻各120克。

做法:紫菜除去泥沙,剪成细丝;黑芝麻、白芝麻用擀面杖擀碎;把紫菜、黑芝麻、白芝麻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干燥的瓶子里,每餐舀一两勺,和米饭拌在一起吃即可。

功用解析:适用于女性气虚血少所致便秘。

桃花馄饨

原料:毛桃花30克,面粉90克,猪瘦肉100克,鸡汤500毫升,葱、生姜、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碎,和葱、生姜剁成肉泥,加盐、味精调成馅;毛桃花洗净,稍晾干;将面粉与毛桃花加水适量揉成面团,静置15分钟;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面皮与馅做成馄饨,入鸡汤中煮熟即可。

功用解析:适用于大便秘结、腹痛腹胀、胀痛不通的患者。

家庭理疗妙方

按揉天枢穴

位置:肚脐两侧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指腹按压天枢穴半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

理疗功效:治疗便秘、腹痛、腹胀、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按揉中脘穴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指腹按压中脘穴半分钟,再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理疗功效:治疗便秘、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等消化系统疾病。

灸天枢穴

位置:天枢穴肚脐左右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施灸时,需两人配合进行,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取站位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理疗功效:按摩此穴可疏通大肠腑气,促使津生而便通。

灸支沟穴

位置:支沟穴位于前臂正中央的外侧,离腕横纹约3寸处,与间使穴相对,左右臂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自己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理疗功效:清热通便。

灸大肠俞穴

位置:大肠俞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取站位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理疗功效:传导津液,疏理腹中气机。

灸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肌上处。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理疗功效:调理肠胃,宽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