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18797100000001

第1章 绪论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药食同源

在中国,“药食同源”理论源远流长。智慧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许多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补养身体,而且能够医治一些简单的疾病。在此基础上无数的中医学家(尤其是古代食医)、养生学家及道家、佛家等贤哲们又通过不懈的积累、总结,归纳形成了独特的中医食疗养生体系。认为“食之偏性为药性”,药物和食物不可分,其分类是相对而言的,药物是食物,食物也是药物,只是食物的作用缓和、不良反应小;药物的作用相对显著、不良反应大。何况,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四气五味归经的特性。

食物的“四气”

食物的“四气”,又称四性,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性质。寒与凉、热与温仅是程度有所不同,食物的寒凉性和温热性是相对而言的,还有一类食物在四气上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即寒热之性不明显,则称之为平性。日常食用的食物中,以平性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最少。

一般正常健康状况下,我们的身体处于“阴平阳秘”状态,寒热之性不明显,因此我们的日常食物也多属性质比较平和的,例如玉米、花生、猪肉、牛肉等。

在机体处于阴阳寒热失衡状态时,可通过食物不同的性味进行调理。《神农本草经》曰:“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根据中医理论,凡是能够治疗寒证的食物,大多数属于温性或热性,但是温热性的食物却有助热生火、耗伤人体阴液的弊端。例如羊肉、辣椒、干姜、葱、酒等食物多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等功效,寒性病证或虚寒怕冷的人宜多吃,但是热性病证或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则忌食。

相反,凡是能够治疗热证的食物,大多数属于寒性或凉性,但寒凉性的食物却有抑制、损伤人体阳气的副作用,例如绿豆、西瓜、冬瓜、苦瓜等食物多具有清热生津、泻火止渴等功效,对于热证或火气偏重的人宜多食,但是阳气不足或虚寒体质的人则忌食。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就是指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另外还有淡味、涩味,不过一般习惯上把淡附于甘味,把涩附于咸味。中医对五味的认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食物的具体口感味道,即滋味;二是食物性质的抽象概念,即食物的作用。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食物五味之中以甘味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

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归经”,是指不同的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各部位有选择性特殊作用,与五味理论有关。其中辛能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食物归经理论加强了食物选择的针对性。如传统养生学认为小麦、绿豆、红小豆、西瓜、莲子、桂圆肉等归于心经,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小米、大米、薏米、山楂、苹果、红枣等归于脾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食物归经与四性相结合,则作用更加具体,如同为寒性食物,虽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不同,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心火等。如梨、香蕉、柿子、桑椹、芹菜、莲心、猕猴桃等,均为寒凉食物,但梨和柿子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大肠热,桑椹偏于清肝虚之热,这都是由归经不同决定的。

怎么吃最养生

家常食材通常是指我们身边最常见的食材。比如,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蛋奶、肉类等,都属于家常食材。切不可小看了这些你吃了十几、几十年的东西,它们才是使你保持健康的秘密所在。只要选对了食材,不但身体无忧,而且即使有点小毛病,吃些家常食材也能达到调养、辅助治疗的目的。

饮食平衡很关键

食材养生的关键在于,我们平时吃食物的时候,要做到营养均衡,不可因为个人喜好而总是吃某一类自己爱吃的东西,而对自己不是很爱吃的东西却一点也不碰。有的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只吃水果和粗纤维蔬菜,不吃肉类,结果导致贫血、缺钙以及各种疾病。

黄金搭档促吸收

人体内的不同营养素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联合补充比单一补充一种营养素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补蛋白质的时候,单补一种必需氨基酸,其吸收利用率远远低于几种必需氨基酸同时补;B族维生素更是一个协同作战的群体,叶酸和维生素B12不但在功能上互相辅佐,在吸收利用上更是互相促进;钙和维生素D也是一对好搭档,老年人如若只单纯补钙不补维生素D,补钙效果将大打折扣。

补充营养要兼顾

人体中各种营养素都是通过互相配合起到维护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的。当缺乏某一元素而导致某种疾病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另外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而某种营养素进补过多,也同样会造成另外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缺乏,因而需要共同进补。比如缺维生素D的人往往会缺钙;吃纤维素过多的人会缺锌、缺钙等;维生素C补充过多会造成维生素A、叶酸缺乏。

调整烹调促吸收

我们日常做菜做饭大多随意而为,按照自己喜好的口味来做,这是常见的。但是若想进补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营养素时,烹调方法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用骨头煮汤补钙,如果放点醋,汤内钙质要丰富得多;用铁锅烹饪,也能起到补铁作用;米面发酵后烹饪食用,可促进锌的吸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脂溶性维生素,要同一定量的油脂一起食用,才利于人体吸收;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如果长时间泡在水里,维生素就有可能流失掉。

家常食材是个宝,懂得食材的妙用,知晓食材养生的智慧,既可以让我们在吃吃喝喝中享受口腹之欲,又可以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