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人形武器2:白狐
18795200000011

第11章 唤起身体的潜能白狐》创作感言

郑军

发展智力固然好

但为什么要以损害其他潜能为代价呢

这个系列我专门写给今天的孩子们

有这样一幅漫画:几个科学家拿着数据报表抓耳挠腮。一只大猩猩在旁边窃笑。附文是:为什么我能预言地震而科学家不能?

在本书出版前,尼泊尔再次发生大地震,动物也再一次显示出它们比科学家“高明”的地方,许多动物提前一天就涌到空旷的地方避险。然而,人类毕竟也是一种动物,其他动物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真的不会了吗?

其实,动物预感地震的机制并不复杂。大地深处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发出次声波,干扰动物内脏的活动,让它们产生警觉。同样的机制肯定也会影响到人的内脏,但是,如果你某天突然心跳加速,恶心头晕,烦躁不安,你是会推测自己得了病,还是估计将要发生地震?谁都会往前面一种原因上想。在这里,人的知识、经验、逻辑思维,歪曲了人的先天感知带来的结果。

《白狐》用一个惊险的故事来探讨这个问题。小说中有位苏联的科学家,他主持了人体先天感知潜能的开发研究。这个科学家的姓名完全取自其原型,真实的斯皮尔金曾经主持苏联的特异功能研究。几十年后,特异功能已经被证明并不存在,但人体潜能却是另外一回事,它是指在今天被压抑、淡化、遗忘的那些能力,它们仍然潜伏在我们身上,只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来。

《白狐》里面不仅借用了真人做原型,还借用了不少真实案例。比如志愿军观察哨能够预感尚被地平面遮挡的敌机,染坊工人能够辨认几十种程度不同的黑色。随着世界日益文明化、知识化,这些说不清道不明但却真实存在的能力在一天天地消逝。某种程度上,如果一个人太专注于读书和思考,脑中管理语言思维的区域膨胀,而控制感知和运动的区域就会被压抑。小说里面那群代号“白狐”的特种兵,他们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不光是这一部,整个《人形武器》系列都包含着这个主题——发展智力固然好,但为什么要以损害其他潜能为代价呢?这个系列我专门写给今天的孩子们。记得小时候,我最羡慕的不是哪位同学的学习成绩好,而是他们能爬树。男孩也还罢了,一些好动的女同学都能爬树。但今天,即使农村来的孩子,很多也已经没有这种技能了。音乐、美术、体育这些发展感知运动能力的课程都被压缩,现在的孩子甚至春游的机会都不如我们当年多。

今天的孩子们被埋在书堆里了。书是什么?是离你眼睛一尺远的一小块平面,上面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书当然要读,但如果把全部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你就没时间感受现实,它们是形状,是颜色,是声音,是气味。这些和科学定理是同等重要的知识,只不过它们要靠你的身体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