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18778100000043

第43章 政府管理创新(8)

县级政府发展民营经济对策研究——兼谈荣昌县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

胡德锌

1978—2006年,历史长河中弹指一挥间。在这28年间,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提篮叫卖”、“拾遗补缺”、“重要补充”、“组成部分”直到半壁河山。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外贸出口的“领头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明确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定位,总结县级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探讨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对策,将推动民营经济新的扩展。

一、荣昌县发展民营经济的启迪

其一,政府合理定位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抓经济的职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不抓经济”,市场做不好的才是政府要做的。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在为社会公众的服务上,用驾驭市场经济的胆略和魄力,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不干预企业内部事务,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引导等外部环节上。荣昌县明确提出了要让民营企业主“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经营上有靠山”,县里每年都要评选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先进民营纳税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全面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并确定了重点骨干企业,在信贷投放、项目审批以及资金、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力争打造一批上规模的大企业。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的建设,让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吸收民营企业家入党,让民营企业家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名,政治上有位。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不搞“吃、拿、卡、要”,不向企业征“过头税”,不与企业争利,藏富于民,放水养鱼,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和谐、优越的发展条件。

其二,立足本地优势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来讲,可能会没有什么绝对优势,但总会存在着比较优势。民营经济的成功者,大多数都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要在招商引资、吸引外力、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还要在发挥优势、激活内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上下功夫。荣昌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靠壮大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明智选择。目前,该县的医药(兽药)饲料、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建材、轻纺化工等五大特色产业,已成为支撑荣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其三,实现科技和管理创新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动力。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持续的科技和管理创新,是民营经济克服弱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如果创新停滞了,企业的生命活力也就行将结束。荣昌县坚持把人才作为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一个大的战略,招才重才,尊才爱才,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为民营企业引进、输送和培养人才,特别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让更多的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其根本目的在于打造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势。这也是该县民营企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的关键所在。以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通过自主创新,使产品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竞争风险,不仅使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而且企业规模也日益壮大。目前,该县90%以上的饲料兽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关系,并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

其四,优化发展环境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为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荣昌县提出了“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的口号,并将其落实于行动,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了集“审批、收费、会计结算”于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对所有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建立了县长热线和优化经济环境投诉中心,设立了投诉专线电话,优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以此为保障,不断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二、县级政府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外乎是体制性问题、政策性问题和工作中的问题,但是,最紧迫的、最根本的大问题仍然是认识问题,那就是上上下下对发展民营经济之于富民强县的重要性尚未形成共识,这在民营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地区的发达与否,并不在于资源的多寡,关键在于思想意识的落后与先进。我们的明天完全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基石。只有思想解放了,认识提高了,共识形成了,方能以更广阔的思路、更创新的思维、更开拓的举措推进发展。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尤其是提高县级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同志的认识,是当前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县级政府的职能部门不要热衷于指手画脚,而应当在出主意、给政策、搞服务、创环境上下功夫,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服务,真心实意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真心实意地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让投资者感到放心、让民营企业感到开心,让创业者感到舒心的宽松愉快的发展环境。

第二,突破传统经济理论束缚,为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提供制度保障。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要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构筑制度基础,就必须突破和摒弃传统国有经济理论的束缚。一是要摒弃“国有经济偏好论”,实行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一律平等论。这是后WTO时代唯一正确的选择。二是要突破“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论”,认可市场竞争的权威。真正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要扬弃“国有经济控制论”,将各种所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资本等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第三,加强金融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大都受到资金、信贷方面的制约和困扰,县级政府应协调、鼓励和引导辖区内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发、开放适合民营企业的贷款品种,根据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在信贷上给予优惠。对其中规模较大、发展前景看好、效益好、信誉度高的民营企业在金融结算、服务、利率政策等方面享受与国有、集体、外资企业同等的待遇。

第四,发展民营经济园区,为民营经济营造大发展的春天。十六大以后,一个让非公经济人士想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创业氛围正在形成。但是,不和谐的因素仍在“春天”里弥漫着。为此,我们应当在整体环境并不十分和谐的条件下,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最安全、适宜的“制度空间”,就如同在北方的冬天里搭建“塑料大棚”一样,在民营经济园区里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春天”的“小特区”。

第五,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坚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好,民营经济发展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事实表明,民营经济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环境要求就越迫切;民营经济发展的规模越大,水平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严格。随着民营经济日趋活跃和繁荣,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并且永无止境。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

(作者单位:中共荣昌县委党校)

关于潼南县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思考

余秋华

今年以来,潼南县政府按照“发展抓经济,经济抓工业,工业抓项目,项目抓招商”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工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对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县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民营经济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问题

1.民营经济总量逐步增大,对全县经济的贡献份额日渐提高。2005年,全县累计私营企业8560户,比上年净增325户,增长38.9%,个体工商户2063户,比上年净增586户,增长28.3%,私营企业注册资金6.24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3亿多元,增长24.6%,占全县GDP的比重达60.3%;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拉动全县经济增长近6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逐步拓宽,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的势头趋好。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648户,比上年增加149户,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46.2%,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4.08亿元,同比增长37.9%,高出全县11.9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3.01亿元,增长34.7%,增幅高出全县13个百分点。

3.民营企业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大幅增长。目前出口的民营企业已达2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2家,全年完成出口总额124.4万美元,增长13.3%,比全县增速快72.8个百分点。

4.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提供了重要渠道。2005年,全县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达到1.28万人,比上年增长15%,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9.4%,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我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潼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能力弱。(2)商务成本高。(3)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4)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5)民营企业融资难,影响发展。(6)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水平低。

二、潼南县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路径

1.突出主体地位,加强扶持引导

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县主导性战略,在领导力量、人员调配、政策制定、资金投放上给予倾斜。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准入条件,不限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方式、经营规模,放宽前置审批、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限制,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对重点民营项目,继续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予以专项扶持。探索政府担保、企业互助担保等方式,全力促进银企协作,广辟融资途径。积极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申办进出口经营权,增强企业自主创汇能力。建立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努力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对接关系,促其不断发展壮大。

2.发育骨干项目,培强发展载体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三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迅速做大工业园区。着力培植产业化增值、出口创汇型工业体系,将钛白粉、铬盐、硫酸、氮肥、电熔砖、机制纸及纸板、小型农机产品、汽摩配件、丝绸等产品,不断引进开发新的工业产品,争创市级、国家级名优品牌,提升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搞好绿色蔬菜食品,把粮油、生猪、蔬菜、笋竹作为富民、立镇、强县的主导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坚持几大班子一起抓,实行县级领导包镇、县直部门包村、镇村干部包户,壮大基地规模,确保“十一五”期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期末水平达到34.5亿元,年均增长14.2%。

3.优化环境,增创竞争优势

完善“一办两中心”功能,落实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否定报备、无偿代办等工作制度,切实消除“中梗阻”现象,营造快捷高效、周到细致的服务环境。全力创建“诚信服务”,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法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兑现各项既定政策,严把收费项目审验关,营造优惠宽松、吸引力强的政策环境。实行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对损害投资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营造鼓励先进、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4.降低商务成本,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创新环境

企业的商务成本中有很大一块是与政府职能的工作效率直接相关的,甚至本身就是由政府效率和廉洁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国家利益的角度,继续大幅度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倡导廉洁高效的行政效率,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进一步改革“审批经济”,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电子政务”等优先化手段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杜绝乱收费和垄断部门的寻租行为。

5.社会诚信意识和法制环境建设

积极倡导诚信商贸。从政府、企业、个人等三大体系入手,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加强信用法治建设,构建社会诚信框架,配合司法部门打造由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本位一体的信用法律体系,严禁用权力干预司法、维护司法公正,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同时,还要构建诚信奖惩机制,对讲诚信的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机构,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鼓励和奖励。对于不讲诚信的企业、个人以及其他机构,给予严厉惩处,以限制此类行为的重复发生。政府要鼓励并参与建立权威性公司,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数据库,向社会提供有效信用信息资源。

6.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计划和政策,促进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

(1)取消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的歧视政策,更多地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产业部门,替代政府在这些领域的低效率操作行为,缓解政府的财政投资压力,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2)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新兴产业集群。(3)建立社区性中小型银行,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直接金融服务。(4)建立政府主导的信用评价机构和机制,对民营企业信用状况做出真实可靠的评估,为企业间的交易和企业关联部门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解决失信无法界定,逃避信用无法惩罚,企业守信难于得到肯定和取得市场便利的问题。

7.增强民企活力,提升企业家素质

要有计划地对民营企业家和企业中层以上的干部进行培训,把奖励企业的奖金逐渐积累起来,建立企业培训基金,通过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

使民营企业突破单一封闭的产权结构,改变“业主制”和“家族管理”模式,促进民间资本适度集中、规模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内部管理专业化、治理结构规范化,改变民营经济“单打一”、小而弱状况。鼓励民营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大胆引进和使用优势科技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做精做细品牌产品,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克服“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旧意识,树立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敢于善于创业创新,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保护和调动其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之“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以精干的现代企业家队伍促进民营经济长盛不衰。

(作者单位:中共潼南县委党校)

重庆城市社区居委会等圆迭合式结构分析

谢菊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据调查,目前重庆城市社区居委会结构是典型的等圆迭合式——政府与社区完全重合。本文拟对这种结构进行剖析。

一、等圆迭合式结构的现实描述

(一)街道办事处是事实上的以社区居委会为下级机关的“准政府”

我们可以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为例,从街道办事处的内设机构及其职能履行方式加以说明。江北区是重庆市九个主城区之一。观音桥街道办事处地处江北区中心,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近17万,下辖3个农业行政村和15个社区居委会。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重庆市示范社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内设8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主要是公务员。另外,街道办事处还设街道就业管理站、社会事务保障事务所、劳动事务所、经管站、文化站和兽防站等直属单位。

街道办事处履行职责的方式: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及家政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辖区农业村和社区居委会下设18个社区服务站,以居委会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开展家政服务、计生服务、优抚、救济、市容卫生等服务项目。

(二)社区居委会内设机构的职能与政府全方位对接

以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渝北社区为例。与重庆市大部分社区居委会相似,渝北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制度,即社区党委书记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共有4个党支部,即退休党支部、居民区党支部、楼宇党支部和小区党支部。社区居务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社区居民大会,社区居委会是其执行机构,社区议事协调委员会负责社区事务的协商,由社区居民小组组长、社区内有威望的人士和社会单位的领导组成。为了便于与街道办事处职能对接,并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按照江北区的统一要求,渝北社区居委会成立了社区工作站(与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站为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内设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城市低保、老年服务、群众调解、综合治理、文化教育、社区卫生、残疾人协会九个服务站。事实上,为了便于与街道办事处职能对接,每个服务站又有内设机构。这些服务站加内设的各种机构,渝北社区居委会的各种牌子不少于35个。但具体的工作仅由社区的六个工作人员负责,因此每位社区工作人员均身兼多职,如民政委员负责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社区内设有就业指导站、家政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和老年服务站,皆由民政委员负责。计划生育专项工作由妇幼计生委员负责,得兼任妇联和儿童工作。城市低保员兼顾残疾人工作,城管委员兼顾社区文化教育和社区卫生工作。而以退休人员、下岗人员为主的热心社区公益事务者组成的楼栋长、居民小组长成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最得力的助手。

如上,社区居委会事实上成为街道办事处的下级部门,承担着繁重的行政事务工作,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又远远无法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相提并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分公务员编制和行政编制两类,都有较稳定且较高的经济收入、良好的社会保障、明确的晋升与退出(退休或退职)机制。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则相差甚远:一是经济收入情况欠佳。仍以渝北社区为例,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的月薪为650元,副书记和副主任600元,委员仅500元。另外,每月每人有电话费和交通费补助共80元,社区工作人员的年收入尚不及本地当年的人均收入。另外,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没有社会保障和相应的商业保险,更没有明确的晋升制度和退出(退休或退职)机制。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大多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素质难以得到根本提高。另一方面,社区管理与服务者大多缺少社会工作专业化知识的现实又使得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越到基层,其规范度和力度越减弱。这种治理结构最大的弊端在于极大降低了作为社会神经末端的社区居委会的敏感度,并直接影响着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效果。

(三)社区居委会的人员任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

社区居委会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但就业的压力和对社区工作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又使得绝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地继续工作。而且在完成繁重的行政任务和更多地履行作为社区自治组织职责的两难选择中,他们最终仍选择了前者,并力所能及地兼顾后者。选择前者既有习惯性的原因,更有现实的原因——社区居委会的人员任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第八条规定: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但现实中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产生并非简单的选举一种方式,而是采取选(举)、考(试)、招(聘)等结合的方式。政府通过考(试)、招(聘)途径录取社区工作人员后,有计划地安排其到社区实习,再参加社区选举。社区居委会面临着上级满意与社区居民满意的双重考评指标。几经权衡,社区居委会自然以完成上级交办的行政任务为主要目标。

(四)社区中介组织缺少发展空间

重庆典型的城市基层组织等圆迭合式结构使得街道办事处得以通过控制社区居委会的方式直接管理着社区和社会。这种传统管理模式自然使得社区中介组织无发展空间。调查表明,社区内除传统的社会单位和居委会外,从事社会公益事务的社区中介组织十分缺乏。观音桥街道17万人拥有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江北区原有的医院挂牌而来,一是重庆市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二是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社区其他公益服务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残疾人服务机构等均缺乏。

综上,政府与社区完全重合的等圆迭合式结构的实质,是单向的“政府制约式”,政府管制、支配一切社区组织和所有成员,而社区成员、组织却无权、无力,也无法制约政府。这也使得社区民主建设和监督等无从谈起。

二、建立城市基层组织“群体互动式”机制,推行社会公共管理

(一)城市基层组织“群体互动式”机制描述

根据社区事务的内在属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按照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可将社区事务细分为行政事务、市场事务、社区自治事务和社会公益事务。行政事务是必须以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才能承担的事务,应该由政府部门独立承担;市场事务(即市场产品),诸如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包括代换煤气、快餐配送、钟点工、家政服务、牛奶配送、家电维修、服装干洗等私人产品)是可以通过市场来完成的事务,应该采用市场机制来提供;社会公益事务(其效能范围不局限于一个社区,可以涉足多个社区,如果社区是一个俱乐部的话,那么,社会中介组织就是一个公益服务组织)则是可以由社会中介组织(NPO)来承担的事务;按照排除法,凡是政府、市场、社会中介组织不能承担的事务就是社区自治事务,由社区自治组织承担。社区管理与服务应该是建立在上述四类系统的良性整合基础上的“群体互动式”机制。

(二)城市基层组织“群体互动式”机制分析

1.进一步理顺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改组街道办事处为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改组后的社区行政服务中心从事的是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治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设置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应该以科学整合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关系为前提。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对上应该是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有效承载体,对下又是直接服务于社区居委会的行政服务机构。也就是说,改组后的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既承担原来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职能,同时又要下沉社区具体办理原来由居委会承担的诸多行政事务,是“条”与“块”的基层结合体,以强化区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由于改组后的社区行政服务中心以服务对象确立相应机构,不强调与区政府各部门的对应设立,并且更注重专业服务,因此其规模应该小于现有的街道办事处。但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强调管理与服务下沉社区,因此其数量可能略多于现有的街道办事处。

2.培育非营利组织(NPO)。政府资助NPO最主要的原因是NPO可以协助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物品,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NPO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质使得它们不会单纯以利润为导向,愿意提供公共物品;NPO的民间性、志愿性、自治性及其相对小规模的运作,使它们对地方环境更适应也更敏感,它们可以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从而满足政府和市场都满足不了的需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NPO基本涉足了大多数公共事业领域,它们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并成为政府潜在的伙伴和盟友。正因为NPO承担了大量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微观管理和服务职能,各国政府纷纷视其为助手,给NPO以必要的资助。

3.努力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提高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水平。贝克尔(Barker)认为:“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为求帮助人们有效程度地增强心理及社会功能,并藉着实现社会改革以加强全体人民的福祉。”社会工作是一种需要专业技能的职业,应该有一整套职业规范和标准。然而我国社会工作在专业化和职业化存在严重不足与问题。在众多的社会职业分类中,社会工作没有一席之地。全国至少有200所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但社会上却没有专门的岗位去接纳他们。

4.建立社区危机机构并纳入城市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扰乱社会秩序的突发事件、紧急事件时有发生,而且违法分子作案呈群体性、预谋性、聚集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有些违法分子甚至通过高科技作案。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是影响国家、地区、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社区危机机构,并纳入城市突发事件管理体系,以切实解决警力及应急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危机反应速度及专业危机处理力量配备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