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素质教育概述
18777200000026

第26章 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教育现代化

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是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而逐步提出来的。建国后,我国把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不断促进科经教紧密结合以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纳入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总目标。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颁发后,教育现代化作为“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奠基工程,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战略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呢?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教育现代化不仅表现为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还包含所培养的人才在质上的飞跃。教育的普及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教育的终身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开放性等,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的组织行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深层、关键和内核。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其他诸如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法制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等等,都会通过务实努力逐步得到解决。

教育现代化,基本目标是教育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换言之,即是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管理和对受教育者认识的现代化以及教育的机会均等与普及。义务教育普及和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义务教育最早发生在工业化、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的欧美国家,它是当时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普及最基本的内容。至今,各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及状况,仍然是衡量各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主要依据。

二、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一)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现代化和作为一种教育目标的教育现代化

1.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现代化。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生活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在这种意义上,社会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现代化,或者更确切地说,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社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自18世纪后期在欧洲蓬勃兴起的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拉开了人类开始现代化的序幕,作为与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密切相关的教育,其随之而来的大变动自然就成为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教育现代化是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教育自身不断提高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世界性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范畴。诚然,教育现代化也反过来大大推动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2.作为一种理想目标的教育现代化。即指以观念形态而存在、没有实现前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定性、定量的)。尽管这是一种主观的东西,但又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实践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为基础的,它可以不断地转化为现实,转化为客观实在的对象物。作为水平标志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它又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除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教育现代化水平存在着差距外,不同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也有不同的内容与水平。现在称之为现代化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可以成为传统。另须注意,教育现代化目标是一个系统体系,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指标,而不仅仅是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要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二)现代教育,是一种教育形态,是某一阶段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一定实现状态

可以说,现代教育是建立在先进科学基础上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社会发展和能够满足全民全面和谐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形态。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的科学性;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发展性;教育的多结构、多形式性等等。现代教育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只有研究现代教育的内在特性并准确地把握其表现形式,才能对教育现代化有相应的指导作用。

(三)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的具体关系

1.本质联系。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有本质上的联系,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育现代化反映了人类根据社会发展推进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而现代教育则是指这个过程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

2.对立统一。教育现代化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基于传统教育又超越传统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不断改革的历史进程,它既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而现代教育虽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性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特征,但相对而言,它侧重对特定历史时期教育内在质的基本描述,反映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较为稳定的教育规律。

三、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深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阶段,可谓教育数量发展到一定水平上的一种“质量教育”。素质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成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化的一个标志。可以说,90年代的素质教育,“既是对应试教育的纠偏,又是完成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理念和观念层面的补课;它既包含了近代以来现代教育的根本理念,又体现出90年代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观念”。

(二)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根本内涵

人是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人的整体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形成与实现,有赖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现代化的教育对现代人的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现代教育是形成与提高现代人素质的基本途径”。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对人的素质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更高要求,因而现代教育就是时代文明的教育;现代教育作为形成与提高现代人的整体社会价值的充分必要条件,它是兴国之本,是大教育。素质教育跟现代教育一样,突出强调了强烈的时代性以及开放性、整体性、全面性等,其根本特征,就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适应和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与现代教育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因此,有人说“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但是,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两者强调的角度有异,所包罗的内容和意义范围大小不一。素质教育强调的重点在教育的内在层面上,回答了怎样来操作现代教育的一些问题。所以,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基础,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