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代教学主要是传授文化知识、采用问答(谈话)、背诵、串讲、练习等方法。到了近、现代,随着自然学科的增加,教学与社会实际联系日益密切,教学上又增加了演示、实验、实习作业、讨论、研究(发现)等新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不同理论和经验的影响,还形成了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组合(或称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问题—发现教学等。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践的深入,各地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试图找到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过去,把教学方法只看作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技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则难免失之偏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学实践只重教而不重学;只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探讨;只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认识有关。事实上,教学方法始终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这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从强调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发展到在教师引导下师生配合进行教学的方法,这是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进展。
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按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来命名的。如讲(讲授)、谈(谈话、问答)、看(演示)、练(练习、作业)、议(讨论)、操作(实验、实习作业)等都体现了一种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来代替。这些方法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
为了有成效地教学,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方法采用的方式和各种方法之间的组合。所以,要掌握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组合等概念。
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例如,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讲,也可以不用提问的方式讲,可以用演绎推导的方式讲,也可以用归纳概括的方式讲;而学生既可以聚精会神地听,也可以边听边在课本上做些记号与说明或边听边记。这些方式表现在不同学科和不同的师生身上又各有特点。可见,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方法,并为完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它本身不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但不能因此否定教学方式的独立意义,因为同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中。
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问题—发现教学等,就是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教学方法组合。它们的构成离不开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每一种教学方法组合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方法结构和教学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组合在运用中的互相排斥、互相渗透和自我完善,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此外,为了增强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运用方法时常结合使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它包括:教学用书(教科书、参考书、工具书)、直观教具(各种实物、图片、标本、模型、仪器)、现代化视听工具(幻灯片、无线电、录音机、唱片、电影、电视、录像)以及专用教室。现代教学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教学手段,特别要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
要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常有这种情况,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水平,而是由于教学不得法,特别是在部分教师思想中,还存在着重教学内容、轻教学方法的倾向。我们提倡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便使教学过程优化,发挥出它的最佳整体功能。一般来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主要依据如下几个方面:①教学目的和任务;②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③本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学法持点;④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认知等;⑤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⑥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等;⑦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⑧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等。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语言是传递经验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讲授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运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以一定的讲授。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注意启发。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展开,自觉地领悟知识。
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话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知识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要善问。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趣味、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得新知。
要做好归纳、小结。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归纳或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三)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指导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指导预习,要向学生提出要求,进行启发,扫除某些阅读障碍,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初步了解课文,为学新课做好准备。指导复习,要提出明确任务、布置作业,以便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指导阅读参考书,要指定适合的读物或限定内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要求,并给予知识上和方法上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是在教师启发和辅导下学生以自学的形式来学习新课,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近年来,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自主地掌握学习的方向、要求和质量,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学习目的。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朗读、默读和背诵的方法,浏览、通读与精读的方法,学会利用读物本身的目录、序言、注释、图表和工具书(字典与辞典)来帮助理解,学会做记号、提问题、做眉批、做摘要、摘录、写提纲和读书心得等。
加强辅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碰上困难、发现问题、产生疑难,需要教师及时指点、解决,他们写的心得,做的作业也需要教师及时检查、批改,所以要加强辅导。否则,自学便流于形式。
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在个人阅读基础上,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笔谈、办学习园地或交流心得体会。以巩固和增强读书收获,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好。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也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应用很广,各年级、各学科都需进行不同的一些练习。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有: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有: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练习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提高练习的自觉性。进行练习,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任何练习都以一定理论为基础,都要掌握一定的程序、规范、要领与关键。只有明确目的、掌握原理与方法,才能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保证练习的质量,防止学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练习的数量、质量、难度、速度、独立程度和熟练程度、综合应用与创造性上,对学生都应有计划地提出要求,使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达到熟练、完善。
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还是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
(五)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内容大大扩充,它的作用日益重要。演示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书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演示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在演示前,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准备,选择典型的实物、教具,放大需要认真观察的部分,最好用色彩把易忽略的地方突出。还要考虑好运用教具进行演示的过程。特别是演示实验,应先试做一遍。
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样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讲究演示的方法。演示要紧密配合教学,及时进行,过早拿出直观教具或用完后迟迟不收藏好都会分散学生注意。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做适当讲解、指点,引导他们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取最佳效果。
(六)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它能按教学需要创造和控制一定的条件,引起事物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看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求实精神。实验法可分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前者在进行新课之前做,为学新课做好感性认识的准备;后者在讲完新课后做,检验所学原理,巩固知识。实验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要制订好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好实验用品,分好实验小组;要求学生做好理论准备(复习、预习)。
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懂得实验的原理、过程、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实验的自觉性。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教师要巡视全班实验情况,如发现重要或共同的问题要及时向全班做指导,对困难较大的小组或个人要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实验。
做好实验小结。教师应当小结全班实验情况,指出优缺点,分析产生原因和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学生收藏好实验用品,打扫好实验室;布置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七)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这个方法在自然学科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数学的实地测量、地理的地形测绘、物理与化学的生产技术实习、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都是很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进行实习作业与练习、实验一样,都是为了运用知识于实际。但实习作业的实践性、独立性、创造性都更强,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实习作业的基本要求如下:
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教师要制订好实习作业计划,确定好地点,准备好仪器,编好实习作业小组。
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作业的目的、任务、程序、组织领导、制度、纪律和注意事项,提高自觉性。
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要认真巡视,掌握全面情况,发现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交流与辅导,以保证质量。
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由个人或小组写出全面的或专题的总结,以巩固实习作业的收获。
(八)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掌握的知识更深刻、准确,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敏捷。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以是小组讨论。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抓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有讨论、钻研的价值。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研究关键问题,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不要暗示问题的结论。
做好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
(九)研究法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一般来说,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社会和科学上已解决了的问题,大部分问题所包含的原理都作为基础知识列入教材中。不过,这对学生来说尚是新的。在教师不作讲解而只提供一定素材、情境的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即需要通过分析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情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实验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取科学知识。
研究法的特点是由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或独立作业。所以,它的突出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法在教学中应占什么地位?在课堂中如何运用?在现代教学中意见分歧甚大,不是过高估计,就是趋向基本否定上。近几十年来,由于科技迅猛发展,要求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研究法又受重视。欧美提倡发现法,苏联提倡研究法,我国学校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改进教学。研究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正确选定研究课题。课题有一定难度和研究价值,需要创造性运用已学的多方面知识,经过多种假设、尝试才能解决。
提供必要的条件。自然学科的研究课题一般需要仪器、药品、案板、资料等。社会科学的课题则需有必要的图书资料、调查研究的对象。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
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在研究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与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锻炼提高。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必要时要适当给予启发引导。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一般要从半独立研究逐步过渡到独立研究;从对单一问题的研究过渡到复杂问题的研究;从参与局部的研究过渡到掌握全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