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18777100000005

第5章 调查研究(4)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在投资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投资效益起决定作用。投资效益不好,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而且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1.直接效益。直接反映投资效果的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990~2009年,宁夏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平均在72%%左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宁夏近年来城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虽然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有时间差的问题,但是预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已经存在许多问题。

2.最终效益。

(1)投资率分析。1990年以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率也在同步增长。其中,在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200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1119.14亿元,是1990年(21.96亿元)的50.96倍,是2000年(160.82亿元)的6.95倍。

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56亿元,是1990年(64.84亿元)的20.52倍,是2000年(295.02亿元)的4.5倍。

固定资产投资率方面,从1990年的33.8%一跃上升为2009年83.8%,其中以2005~2009年即“十一五”期间上升最为迅速并且也较为稳定。

(2)投资效果系数分析。1990~2009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平均为0.26,完成1亿元投资形成的GDP增量为2600万元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0.42)低0.16,年度投资效果系数最高与最低相差0.40。表明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较差,这种状况增加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压力。

(3)投资拉动系数分析。宁夏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系数一般维持在较高水平,投资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比例较大,最高可达113.2%。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较高,投资拉动性的经济增长格局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综上所述,宁夏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增长,呈现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发展趋势;二是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密切相关,重化工业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三是重大项目建设与经济快速发展关联度较高,谋划大项目仍是促进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四是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与投资愿望存在一定差距,做好投资提质增效工作不容忽视。

二、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投资边缘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以2008年为例,当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858.84亿元,其中:城镇投资765.70亿元,占89.16%;农村投资93.14亿元,占10.84%。这种投资格局不但保持多年,而且呈现出农村投资不断递减的趋势,不断拉大了城乡、山川的贫富差距。

(二)投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资源型和高耗能投资比重过高,是长期以来影响宁夏投资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资源型产业投资年均增长达到38.5%。2010年1~9月宁夏高耗能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9.3%上升为71.2%,使宁夏节能降耗压力进一步加大,给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欠佳

1990年以来,宁夏投资效果系数平均值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4成,在全国乃至西部地区都处于较低层次。体现出宁夏自身投资能力不强,央企控制力过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对本地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投资效益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外商投资比重偏低

外商投资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其整个运作方式完全是市场化的。外商投资水平低说明宁夏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深入、市场投资环境不够理想。

三、调整提高宁夏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创新投资机制促进投资规模的扩张

宁夏属于全国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之一,经济发展处于追赶爬坡的过程相对较为漫长,经济远未步入靠内在动力推动的自主增长轨道,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还很多,短期内仍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因此,我们要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创新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内在动力,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促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一是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从主管国有固定资产投资转变为调控管理全社会投资,对国有投资、集体投资、个体私营投资、外商投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从主管投资项目的审批、重点项目建设及其竣工验收等微观活动转变为调节全社会投资增长、结构变化和提高宏观效益等宏观经济活动;从主要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主要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和完善全社会投资宏观管理体制和调节机制。

二是改善投资环境。实行更加优惠的税费政策,调整不公平的税费标准,切实减轻民间投资者的负担,对企业投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允许部分抵免企业所得税,对个人的实业投资允许全额或部分抵免相应的个人所得税,降低应收费标准,取消可收、可不收费,利用税收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民族特色产业;放宽投资准入领域,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实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不断扩大外资增长空间,提升对外贸易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中介作用。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支持发展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中介服务组织。

(二)以调整投资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一,调整投资主体结构。对一些非战略性的、过于广泛的竞争性产业领域,逐步建立国有经济投资主体退出机制。鼓励非国有经济投资主体拓宽投资领域,在非常广泛的产业空间内形成与国有制经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形成良好的投资分工与协作关系。这样,即有利于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扩大投资规模与范围,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促进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发展。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奠定良好的投融资市场化微观基础,使企业能够依据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比较的筹资原则,在现代市场环境中筹措到发展所需的资金。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事业,形成高效的资金融通渠道。鼓励发展非国有银行机构,大力吸引穆斯林国家金融机构来宁夏设立银行,实现金融业的对内和对外开放。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逐步建立适应民间投资需要的多层次金融体系,保证民间投资资金的供应;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引入资金风险责任,促进投融资活动市场化。

第三,实施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资策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避免重复建设,积极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化运营;调整投资方向,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高增长水平的同时,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推进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城镇投资格局,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三)以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地区经济的发展后劲

一是完善项目投资管理体系。控制项目投资,应从以往概算、估算、决算管理和静态管理,转向全过程动态跟踪控制管理。制定相应的办法措施,减少并杜绝项目建设中资金浪费和流失现象。

二是转变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应从过去的以基本建设为主,过渡到以技术改造上来。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改造投资比重,并从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提供可靠保证。

三是逐步完善投资利益补偿机制。在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的投资合作中,要合理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和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央企的投资协作,充分利用央企的融资便利及其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有利地位,促进宁夏投资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地区经济的发展后劲。

主持人:马建民 刘策

调研组成员:强云 张明海 赵毅 张芳

执笔人:强云 赵毅 张芳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