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18777100000036

第36章 调查研究(35)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未来形势依然严峻——关于宁夏节能减排情况的调研报告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是2010年宁夏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了解宁夏节能减排的情况,提出促进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的措施建议,自治区政府研究室深入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市县、企业和有关厅局,对宁夏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节能减排的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宁夏积极解放思想,奋力而为,不断加大发展力度,依托煤炭等资源禀赋,积极上项目、引资金,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成就巨大。与此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也不断深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节能减排指标明显下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2009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26%,连续四年累计下降16.55%,已完成“十一五”总目标的81.0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化学需氧量比2008年下降5.03%,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83.6%;二氧化硫比2008年下降9.8%,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89.96%,均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减排下降比例分别排名全国第四和第二;大部分县市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排在西北地区的前列。

(二)能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改善

资源开发生产和配置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2009年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复审的企业70家,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各类固体废弃物4415万吨,“三废”综合利用率达57%;日处理废水量和废气量也有所增长,工业用水重复率大幅提高。黄河宁夏段连续三年保持Ⅲ类以上良好水质,Ⅲ类水质以上断面所占比例达到100%。黄河宁夏出境麻黄沟断面已全面达到国家“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目标要求,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宁夏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II级标准,总体保持稳定。银川市和石嘴山市环境空气质量Ⅱ级和好于II级的天数分别逐年提高。其中银川市顺利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三)节能减排措施有力,工作机制顺畅有序

一是政策法规日益完善,各项措施强硬有效。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节能减排,较早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其纳入工业经济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先后出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节能监察办法》《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定额》《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等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宁夏推出了大力实施节能减排10大铁律、10大重点节能工程和10件环保实事,制定了支持节能减排工作30条措施等重大举措,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二是责任考核严格,耗能过快增长得到遏制。自治区每年将节能减排目标及其主要措施列入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点和《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专门下发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和《五市政府重要经济发展目标和约束性指标责任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总量控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强化主要污染物削减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切实建立起GDP能耗公布制度、统计报表制度、节能减排工作协调机制。

三是试点带动突出,监督监测到位。积极推进石嘴山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国家级循环经济和40家自治区级循环经济企业试点,以电厂脱硫、造纸企业碱回收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切实落实工程减排,全区重点减排工程累计投资达到40亿元。宁夏135MW以上火电机组均已安装脱硫设备,脱硫率达到100%,所有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均安装碱回收设施。自治区经信委完成了全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测工作,对冶金、石化、炼焦、造纸、食品、建材6个行业8个产品共24家被监测企业的主要耗能设备进行能量平衡测试。自治区环保厅认真组织对10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开展监督性监测,建立健全污染源基础信息档案、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库和国控重点污染源污染减排档案。

四是预警调控到位,奖惩措施有力。建立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前置审批、污染减排工程建设进度警示、污染减排激励机制等制度,制定《自治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奖励;制定了《自治区2010年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方案》,推出包括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在内的一系列“铁律”。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又明确提出奖惩措施,对节能技术改造、污染减排工程、淘汰落后产能、科技攻关、建筑节能工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13个领域重点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对违反产业政策的违法排污企业,将被环保部门列入黑名单,5年内不得享受任何财税优惠政策。

二、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影响,宁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倚重倚能特点突出,节能减排还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2010年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2010年以来,工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强劲,能源消耗快速反弹,出现了增幅扩大、总量攀升的局面。按照2010年全区经济增长10%的目标计算,要完成国家下达给宁夏“十一五”能耗下降20%的总体目标,2010年全区万元GDP能耗必须下降到3.31吨标准煤,能源消耗必须控制在3515万吨标准煤以内才能实现全年节能任务,压力巨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方面,如果国家不予认定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林基地灌溉废水综合利用项目和固原市淀粉废水灌溉农田项目,则无法完成减排任务。另外,一些减排项目建设滞后,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有很大影响。

(二)“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已被确定为国家级开发区、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间将建成投运一批大型火电项目和煤化工项目,还有其他市县工业园区一批高载能项目将陆续开工,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压力将明显加大。目前,宁夏火电厂脱硫项目、造纸企业碱回收项目等重点减排项目已全部建成投运,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将于2011年全部建成投运,污染减排重点项目越来越少,进一步削减主要污染物的空间越来越窄,减排的潜力越来越小。

(三)产业结构偏重,对节能减排约束明显

宁夏经济主要是资源输出型、工业拉动型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偏重特征明显,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区能源生产能力和能耗增长速度也随之加快。2008年全区57.3%的煤炭用于发电,90.5%的电量用于工业,其中91.5%用于高载能工业;全区一次能源生产量比2005年增长65%,年均增长18.2%。从今后发展趋势看,宁夏仍将处于重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还将进一步增加,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节能减排的支撑不足

近年来,宁夏企业科技创新研发(R&D)支出已上升到全国平均水平,但仍然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经济快速发展形势。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占企业职工的比例比全国低5~7个百分点。相当一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对技术创新、工作人员技术培训投入不足,技改相对滞后。没有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成果,最终只能造成产品缺乏差异化,工艺装备相对落后,附加值低,高能耗、高排放的劣势明显,企业竞争力不强。

(五)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8年,宁夏工业能源消费占全社会的近84.3%,而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重型工业能源消费量又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4.4%。要实现自治区跨越式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工业重型化的特征仍然会很明显,“三废”产生量必然会同步增加,预防、监控、利用、治理的强度和难度将进一步增大,资源综合利用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六)重点用能企业技术装备和节能管理滞后

目前,宁夏重点用能企业需要淘汰的锅炉、变压器、电机、风机、水泵等落后设备还很多,企业能源管理方式粗放,制度不严格,措施不落实,投入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计量、统计、监测工作也比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