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18777100000027

第27章 调查研究(26)

葡萄酿酒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关于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葡萄产业是宁夏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葡萄酿酒产业是宁夏葡萄产业中最具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宁夏葡萄酿酒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对葡萄酿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发展现状

宁夏葡萄酿酒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葡萄酿酒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据林业部门统计,目前宁夏葡萄酿酒种植面积达到22.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新建面积12.6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葡萄酒生产企业18家,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实际产量达到3万吨,完成产值10.7亿元,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葡萄酒品质优势逐渐凸显,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张裕、保罗力加、王朝、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宁投资建厂,给宁夏葡萄酿酒产业注入了活力,带动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各地区、各部门在扶持葡萄酿酒产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产业做大做强

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宁夏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列入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纲要,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林业局、科技厅等部门都将葡萄酿酒产业列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自治区财政厅、林业局每年都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和近亿元的贴息贷款,专门用于支持基地建设和扶持龙头企业,2009年,自治区财政对集中连片葡萄酿酒基地每亩补助120元。各市县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如红寺堡开发区出台规定,对龙头企业建基地的,享受无偿使用国有宜林荒山荒地,免征农业税,林业贴息贷款,国家造林补助经费等优惠政策。青铜峡市政府将张裕公司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补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连续补助3年。对与张裕公司签订合同在种植基地新植葡萄的公司和农户,由市政府协调银行贷款,每亩贷款800元,对葡萄基地每亩补助400~500元。自治区将葡萄产业纳入政策性试点险种,区级财政和市县财政补贴70%的保费。今年又将葡萄酿酒产业纳入全区第一批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选名单。这些政策有力促进了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发展。

(二)强化基地建设,科学规划组织实施

自治区把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科学规划,积极组织实施。一是制定葡萄酿酒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今年春季为确保葡萄基地的建设质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有关市县制定了葡萄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从苗木准备、定植沟的开挖、定植到抚育管理等各个环节关键技术,确保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二是加强葡萄优质苗木繁育。各主产市县都采取定向育苗的方式,加大优良品种良种苗木繁育力度,确保苗木质量,大大降低了苗木损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苗木成活率,为优质基地建设奠定基础。三是召开全区葡萄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通过观摩和现场技术讲解,促进新发展葡萄基地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各葡萄产业市县及乡镇负责人、技术人员、葡萄种植户等2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其中果农占70%。对提高今年的葡萄基地建设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宁夏贺兰山东麓具有发展葡萄酿酒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土壤气候自然条件,使所产的葡萄原果和酿出的葡萄酒香气浓郁,品质优良,多次在国内外权威葡萄酒质量评比中荣获大奖。宁夏一方面大力宣传发展葡萄产业对增强县域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和精心组织各类专业品酒会,举办葡萄酒文化节和发展论坛。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对外宣传推介宁夏葡萄酒,吸引国内外专家、企业和客商来宁进行考察、交流和合作,增进了解,扩大宁夏酒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为宁夏加工企业开拓市场、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为促进葡萄酿酒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自治区林业局立足贺兰山东麓的自然条件,围绕种植环节狠下工夫,从种苗繁育、栽培技术到田间管理,全方位进行技术创新,培育高品质葡萄;科技厅加大对葡萄产业专家组及葡萄产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围绕产业链进行科技攻关,通过技改、工艺创新使宁夏的葡萄酒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永宁县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酿酒葡萄科技示范园,在土地、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优先扶持。青铜峡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葡萄种植技术服务队、修剪服务队、病虫害防治服务队、进驻种植基地,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技术服务。建立了市级酿酒葡萄技术培训中心,在各乡镇建立了酿酒葡萄技术培训学校,在职业中学开设酿酒葡萄种植及相关课程,由市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办公室和张裕公司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这些措施都有效提升了宁夏葡萄酿酒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宁夏发展葡萄酿酒产业的优势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经过多年建设,宁夏在生态环境、产品质量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诸多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些优势,将有利于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大发展。

(一)地缘优势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被公认为是中国最佳葡萄栽培区之一,约有150万亩土地适宜发展葡萄种植。这一地区还是我国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的最佳生态区之一,在水热系数、温度、温差等方面还优于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地区,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成为继昌黎、烟台之后,第三个被国家认定、受法律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宁夏大力发展葡萄酿酒产业具备了天时、地利的基本条件。

(二)品种和效益优势

经过多年试验,已筛选出适应全区葡萄产业发展的赤霞珠、品丽珠、霞多丽等酿酒葡萄品种,形成了完整的主栽品种群。葡萄产业经济效益比较显著,一亩葡萄纯收入一般在3000~4000元,是粮食作物的8~10倍,而用水只有粮食作物的五分之一,是节水、高效农业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技术优势

贴近宁夏实际的栽培经验和技术逐步完善,探索出了嫁接苗、开沟防寒栽培、培肥土壤、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为基地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四)加工优势

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已达18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年产葡萄酒5万吨,张裕、王朝、保罗力加、西夏王、广夏、御马等企业的酿酒设备及工艺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优质的葡萄酒已经成为国内行业的最新亮点。

(五)市场和软环境优势

从国内市场供需看,虽然葡萄种植面积增加,但优质葡萄原酒价格稳中有升,价格是上升趋势,具备了推进产业发展的利润空间。国内大企业也看好宁夏的优质酿酒原料葡萄,以张裕、王朝、长城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为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政府继续将葡萄产业确定为宁夏13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力争使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葡萄酒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实现总产值20亿元以上。届时,葡萄酿酒产业将真正成为振兴宁夏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

三、制约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宁夏葡萄酿酒产业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对产业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一)栽培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冻害问题。冬季低温、四五月份的晚霜和10月的早霜,对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低温需要在冬季对葡萄进行埋土处理,增加了人工和生产成本,目前埋土的用工成本已经占到种植成本的20%~30%。二是品种比例不尽合理。红葡萄主栽品种占90%,白葡萄只占10%。主栽品种与外省雷同,拿来主义的东西多,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少,区域布局也有待完善。三是种苗问题。嫁接苗和砧木应用少,对建园质量影响很大。嫁接苗对于增强葡萄树体抗性,延长树体寿命,提高与稳定果实质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砧木的使用是降低全区冬季根系冻害和克服碱性土壤不利因素危害的主要途径。四是成龄时间长,产量低,前期投入大。受气候条件影响,宁夏种植葡萄酿酒,一年长根,二年壮条,三年挂果。前两年无产量,第三年亩产200~300公斤,第四年亩产600公斤,第五年亩产接近1000公斤。生产周期长造成前期投入大,除了苗木和架材投资外,每年需要投入人工、水电费和肥料等,平均每亩投入4000元左右。五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重栽轻管现象普遍。缺乏基层科技骨干,田间地头的技术服务跟不上,不能实行标准和规范的操作。六是机械化程度低,主要生产环节需要大量使用人工。

(二)加工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产量小。宁夏葡萄酒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据全国第15位。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安徽和河南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80%,张裕、长城、王朝和威龙四个品牌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1.87%。二是加工企业数量少。宁夏有18家企业,约占全国总量的3%。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有600家左右,仅山东蓬莱就有150多家企业。三是酿造程序上缺少陈酿过程。目前宁夏企业大多只有发酵过程,没有陈酿过程。好的葡萄酒要进橡木桶储存或要进行一年以上的瓶储。要做中高档的酒,必须要建酒窖,做橡木桶和瓶储,但这方面我们的设施较差,这是宁夏生产高端品质酒最大的制约因素。四是技术队伍严重缺乏。缺乏掌握最新酿酒技术的人才,缺少一流的酿酒师和品酒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的接受与实践都有局限性。五是资金短缺。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流动资金。

(三)市场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成品酒数量少,利润低。据统计,2009年宁夏葡萄酒原酒加工量2.16万吨,装瓶销售0.45万吨,仅占21%,大多数企业靠卖原酒和贴牌维持生计。原酒毛利润0.2万元/吨~0.3万元/吨,成品酒毛利润2万元/吨~3万元/吨,中高档酒毛利润在5万元/吨以上,利润相差数倍。二是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开发难度大。由于本地企业实力不足,缺少一流的市场营销人才,市场开发难度很大,加上国内知名品牌的扩张和国外进口酒的冲击,本土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影响力较低。区外消费者大多不知道或者不了解宁夏酒。三是软实力弱。培育一个叫得响的品牌非一日之功,除了需要经济实力等硬实力外,还需要策划、营销手段、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企业文化等软实力。缺少这些软实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非常困难。

(四)政策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土地问题。很多加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的土地使用权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影响产业发展。贺兰山东麓企业所用的土地其实多是荒地或未利用土地,应认真研究出台土地方面的优惠和减免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税收政策。企业反映较多的除了已有的政策不落实外(如针对加工企业的三免两减政策没有落实),还有就是税负较高,企业的税负达到30%(其中消费税占10%,增值税占17%,地方教育税、教育附加费、工会会费、基金等占到3%),利润部分还要上交30%左右的所得税。三是配套政策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科研投入少,金融支持不力,龙头企业和农民贷款难,产业发展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