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研感悟
18770900000010

第10章 对我县初中语文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一、质量目标与达成

1.三年中考情况(中考语文试题全卷共120分)

2.期末质量监测情况(期末语文试题监测卷共100分)七年级

3.近三年全县初中语文发展趋势

一是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总体上呈良性运行态势,九年级优于八年级、八年级优于七年级,说明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与小学语文承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七年级定型习惯、八年级有所发展、九年级努力实现质量目标的要求。在继承优秀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广泛汲取新课程教学理念,并能根据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扎实进行教学实践,以有效性教学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反映出全县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跟进,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评价有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从三个学年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监测来看,其质量基本呈逐年优化态势,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各年段的三项指标,总体上年年在发展,在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特征及优质学科地位,为我县初中教学总体质量的提升和在全县中考中的排名,保持了优势,作出了贡献。

三是中考语文呈现出比较良好的应试质量,首先反映出语文中考显著的学科优势及成果,尤其2011全县中考语文三项基本评价指标平均分达到90.45分,及格率达到96.01%,优秀率达到12.15%,充分说明,我县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科教研、学科指导中所做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开展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是有效的。其次,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明显提高,三年及格率2010年为89.51%,2011年为96.01%,2012年为95.53%,这充分说明全县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在提高,积累、阅读、写作能力在逐年稳步提升,语文在全县中考中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一定极限,其再发展具有挑战性。寻求新的质量提升点,已成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教研,教师成长的工作重点。再次,提高中考语文优秀率任重而道远,2010年全县中考语文优秀率为4.86%,2011年为12.15%,2012年为5.94%,实现初中语文跨越式提升、有效提升中考语文的优秀率是今后彰显我县初中语文教学优质、高效的关键问题。

二、回顾与反思

一是全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总体来讲是有效、务实的。爱语文教学、爱学生、有责任心是这支60多人的队伍的主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化语文的三基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素养是语文教学能取得比较优异成绩的基础。

二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水平在近年有了新的提升,整体走在了全县初中教师前列,涌现出了一批初具专家型、研究型的学科骨干。赵徐洲老师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初中语文课改实践为背景,从三十多个角度对“精品语文”教学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县语文老师在追求语文精品化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境界、教学追求和人格魅力,其十万字的学科教学专著的问世,成为泾源教师第一人,在全区语文教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思想、风格与学识也极大惠及了全县语文教师,带动了全县语文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尤其2011至2012两年,他在《人民教育》《语文学习》《教学管理》三个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总结提炼了他和泾源一中语文组同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所创造的经验和积累的成果,深得自治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李泽琪老师的赞许。于万宏老师2005年、2006年、2012年、2013年四次参加宁夏中考命题,充分体现了他在语文教学评价与命题方面所具有的实践能力。剡彪、马志华、刘宏章、马明礼、郭志鹏、白玉正、于永红、禹香芹、丁红梅、郑德生、虎金升、陈志刚、喜国龙等一批语文学科骨干教师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从“语文即生活”这一理念出发,注重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力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语文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关注语文基础知识和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在教法层面强化对文本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积极地探索、研究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与资源,努力构建语文学习所应具有的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提出了“以基础入手、以习惯入道、以目标引领,分学期提升、分层次规范、分基础提高”的语文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确立了奋斗目标,其次从预习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语文基础知识常抓不懈。这一积极的语文教学研究带来了明显的教学实效,形成了我县语文教学特有的风格。一年培养习惯,二年提升方法,三年提高质量的语文学习目标在全县语文骨干教师教学实践中有了明显的彰显。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这些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语文中考成绩特别是优秀率名列前茅。

三是语文教师的不断“反思”是语文教学不断发展与提高的有效途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全县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深入实践,强化反思,已成为语文教师落实教学常规要求的主要内容,成为增强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在不断完善中,全县中学语文教师以其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其较高水平的反思与总结,不断深化了我县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途径与模式,尤其在初中其他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考试评价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涌现出了泾源一中、高级中学、什字中学等一批教学教研成绩突出的语文教师群体。确保了初中语文教师整体的不断优化,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教学评价的不断超前,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和反思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县初中语文教学队伍的主体,这些教师目前还普遍存在语文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钻研意识不强,课堂教学能力不高,语文专业素养平庸等影响我县今后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

二是总结和推广我县本土化语文教学经验,努力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语文优质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问题与困难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行政还需创新机制,教研还需创新方式,学校还需创新制度,教师更需主动规划。

三是中考语文及格率目前最高已达96.01%,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高,有效提升语文在中考总体质量中的贡献率、研究破解提升优秀率的有效途径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初中语文教学优质和高效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三、对策与建议

1.抓好青年教师培养是当务之急

一是要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行政干预,政治引领,提高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信心,激励他们牢固树立终身从教、刻苦钻研、乐于奉献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实施有效的校本帮扶计划,随着新一中的建立,泾源二中、新民中学的整合,语文教师优质资源的整合已成为可能,让青年教师与学科骨干结对成长,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途径。

三是要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投身教科研,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的教研意识。在参与教学研讨、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培养青年教师教研自觉,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研助推。

四是要加大经费投入,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听全国一流名师讲课、听语文大师讲座,感受大家风采。积极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开展讲习活动,及时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教学信息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名师动力。

五是要通过有效方式,狠抓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通过开展“三字一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教学心得)竞赛,以赛促练,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

2.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要求,扎实做好学科教学

一要加强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如正确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背诵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极阅读的习惯等,这些行为习惯贵在坚持,坚持的过程同时是很好的积累过程;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敢于独辟蹊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二是语文学习方法不容忽视。2012年中考,课内古诗文默写阅读试题分值很大,其中默写15分,解释加点的字和翻译共10分,这充分说明扎扎实实学语文非常重要,即使是最基础的“识记”这一学习方法,只要做足做好同样会有高回报。尤其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文”与“言”的学习要并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逐字翻译、整句翻译的训练,通过细致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

三是以课内阅读为载体,切实用好教材。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语文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要借助教材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阅读水平。教师教学时不能浪费教材资源,应善于以课内阅读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资源,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理解把握、综合分析、鉴赏评价的习惯,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理解概括能力、探究表达能力以及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克服语文学习费时低效的障碍,让语文学习本身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回报。

四是语言机制不可复制,语言的生命在于其灵活丰富和个性化。从语文质量监测看,学生不会沿着考查文本提供的背景材料去思考、搜索,“语境”的功能没能被充分利用起来,从而答题时问题过多集中在术语词汇满天飞而不得其意上,从中折射出日常教学中大而化之的讲解、提问、回答各环节语言应用欠规范、欠精准,缺乏针对性,这种语言运用的随意性使得学生在词汇的理解与运用上出了问题。因此,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意识与习惯,着实解决用语中大而化之、概念化不足的问题,是促进学生语言水准真正提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