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3日中国记协学术部与中国新闻学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新闻伦理学纲要》(周鸿书,1995)出版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研讨会。《新闻伦理学纲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现象、规范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从业人员行为的著作,填补了新闻伦理学专著方面的空白。
5月
29日广州日报开始进行报业集团的组建工作,成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12月
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大众传播消费理论研讨会”召开,首次从信息消费角度研究大众传播。
1997
3月
26日本日至28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举办的“面向21世纪中国报业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4月
21日本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与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传播与经济发展”。
5月
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法制研究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成立。该中心以研究新闻法律问题,促进健全新闻法律,参与新闻法律实务咨询为己任。张西明任主任。
6月
同月我国第二次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文学门类中新增设了一个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设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第一次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认同,对促进整个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已经单列。新闻传播学的独立性得到国家认可。
9月
同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件通知,根据中编办(97)54号文件精神,同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10月
同月孙旭培主编《华夏传播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在传播学领域中,由海峡两岸的学者合作的首本系统性论著,堪称传播学研究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可喜成果。
11月
5日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评选今日揭晓,新闻论文首次列为我国综合性年度新闻评选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评选项目。初为每两年评一次,从第十三届(2003年)开始,每年一评。
19日中国记协成立新闻学术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郑梦熊任主任。
同年第三届吴玉章奖金颁发,吴廷俊著《新记<大公报>史稿》(1994.12,武汉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著《中国应用电视学》(1993.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获优秀奖。
1998
2月
10日北京新闻界人士今天举行座谈会,缅怀邓小平生前对新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畅谈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他关于新闻宣传论述的心得体会。与此同时,《邓小平论新闻宣传》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一部全面反映邓小平关于新闻宣传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的专著。
3月
同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建立了教育科研战线以外的、也是全国新闻实务界第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5月
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随即启动。
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王敬、王凤超、岳颂东主编的延安《解放日报》史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科院召开。该书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30日本日至31日,全国首届新闻专业期刊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会上宣告中国记协新闻学术委员会新闻专业期刊协作会成立。初步统计,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专业期刊有40多家。
7月
30日原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商恺在京逝世。他主编、著的有:《采访和记者修养》、《报纸工作谈话录》等。
同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北京广播学院设立新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设立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11月
4日本日至7日,中国记协在深圳首次召开全国新闻媒体研究所(室)交流研讨会,宣告成立中国记协新闻学术委员会新闻媒体研究所(室)协作会。
同月“第一届两岸传媒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在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举办。
12月
24日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包括每年评选百篇具有创新水平的优秀博士论文)和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同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成立,是由全国各地都市报新闻工作者自愿组成的行业团体,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总编辑年会、理论探讨会、经验交流会。
1999
2月
同月《广东新闻年鉴》创刊,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地方新闻年鉴。
同月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后流动站正式获批。标志着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已进入成熟阶段,完整的教育层次有利于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陆地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计划内全脱产新闻学博士后。
4月
6日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新闻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何微(1916-1999)逝世。何曾任记者、新闻社陕西分社、北京分社社长、陕西日报总编辑等职务。他从1946起就开始对新闻理论研究,1962年任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兼管新闻系工作;1982年调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任院长,组建新闻研究所、创办《新闻研究》杂志;1984年到武汉大学任教,担任新闻研究所所长,是与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王中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甘惜分先生等齐名的新闻理论家,著有《新闻科学纲要》、主编《中国新闻思想发展研究文集》,有“西北何”之称。
10日本日至11日,由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大众传播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司法与传媒”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0月
15日由北京广播学院中加信息传播研究中心、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面向21世纪的传播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逝世。温先生曾担任《解放日报》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等职,还在社科院新闻系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
11月
7日本日至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六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的主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信息与传播:中国与世界”。
27日首届全国传媒伦理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00
2月
16日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成立。“中国传播论坛”是该中心每年一次的制度化学术研讨会,2001年为第一届。历届研讨会的主题分别是:“变化中的新世纪广播电视”(2001)、“中国电视剧传播”(2002)、“世界华语播音学术研讨会”(2003)、“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2004)、“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2005)、“体育与大众媒介”(2006)、“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2007)。
6月
同月全国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研讨会召开。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媒体发出创办“中国传媒网络论坛”的建议。
同月由盛沛林等著《军事新闻学概论》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学系负责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军事学重点项目《军事新闻学概论》研究成果,是一部有学术水平的军事新闻学专著,不仅为军事学增添了新内容,也填补了我国军事新闻传播学科的空白。
8月
10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收到国务院批复通知,同意将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
9月
25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二批入选机构名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同月方汉奇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八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展现了从中国第一份报纸诞生到1997年1284年间我国新闻业发展演变的历史画卷。与去年刚刚出齐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本),代表了我国当前新闻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10月
20日本日至21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世界新闻传播100年学术研讨会”。主题是回顾新闻传播沧桑,展望信息流通走势。
同月大型的综合性工具书、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编《新中国晚报50年鉴》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集资料性、文献性、权威性、指导性于一体,反映了晚报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经验与特色,是晚报大家庭的档案馆,晚报风采的荣誉册,又是中国新闻业史料库的一部分。
12月
26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三批入选机构名单,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同年武汉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分获新闻学、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北京广播学院为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单位。
2001
3月
22日本日至25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共同举办的“新闻创新:迎接WTO的挑战”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5月
同月郑学檬主编“华夏传播研究丛书(全三册)”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说服君主——中国古代的讽谏传播》(黄鸣奋)、《汉字解析与信息传播》(李国正),《传在史中——中国传播社会传播史料选辑》,(郑学檬),是继《华夏传播论》之后华夏传播研究的又一批力作。
同月蔡雯著《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博士论文是首篇新闻传播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并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主要内容。
6月
17日本日至18日,由解放日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9月
22日本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
10月
18日本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研究:创新与发展”。
同月戴元光、童兵、金冠军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丛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共包括《理论新闻学卷》(童兵、林涵)、《新闻史学史卷》(徐培汀)、《应用新闻学卷》(单波)、《传播学卷》(戴元光)、《宣传学和舆论学卷》(邵培仁、何扬鸣、张健康)、《广告和公共关系卷》(明安香)、《港台新闻学与传播学卷》(李少南、郑贞铭)七卷,展示了过去100年间我国世纪新闻传播学研究历史与现状,勾画了它们发展的基本轮廓。
同月杨保军著《新闻事实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博士论文获得第五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12月
15日本日至16日,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闻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首次由高校主办的全国性、连续性的传播学研讨会。本体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
18日本日至19日,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研讨会每年一届,第二、三、四、五、六、七届研讨会的主题分别是:“新闻舆论监督与十六大后的中国”、“新闻舆论监督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新闻舆论监督与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和谐社会目标与舆论监督使命”、“新闻舆论监督与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共十七大以后的新闻舆论监督”。
2002
6月
22日中国大陆第一个传播学会——中国传播学会(全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传播学研究分会”)在上海宣告成立。第一任会长为张国良教授,秘书处设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该学会每年举办“中国传播学论坛”。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已于2001年12月在上海举行。
10月
26日本日至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媒介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1月
1日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举行隆重颁奖仪式,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992.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获一等奖,邵华泽著《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1994.4,人民日报出版社)、蓝鸿文著《新闻采访学(第二版)》(200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程曼丽著《“蜜蜂华报”研究》(1998.11,澳门基金会)、唐绪军著《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1999.3,新华出版社)获优秀奖。
同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为新闻学重点学科,批准复旦大学为传播学重点学科。
2003
2月
10日教育部下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开始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包括重大课题攻关计划、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学术精品奖励计划、文科教育改革计划、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
10月
15日本日至16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纪念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发表六十周年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17日新华社原社长、一代名记者穆青同志逝世。他著有《新闻散论》等。
24日本日至25日,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在复旦召开,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在校研究生自主发起独立筹备的学术会议。
同年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
1月
5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出台。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同月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著作,填补了一个空白。
4月
26日本日至28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决定重新编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教科书以及包括新闻学在内的9种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教材(第一批)。
5月
22日本日至23日,由南京大学发起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在南京召开。这是国内新闻传播学界首次就网络传播专题举行全方位深入地交流。会议主题是:“中国网络传播事业:挑战与对策”。2005、2006、2007年年会的主题分别是:“网络社会:传播与控制”、“数码传播与社会转型:中华社会及其他地区之经验”、“新媒体发展与个性化传播”。
6月
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8月
同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建设目标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以世界学科前沿问题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心,超越传统的学科界限和个体分散研究的有限视野,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加大投入,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竞争能力,产出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基础。
9月
7日北京广播学院建校50周年暨更名中国传媒大学庆祝大会举行。
同月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主编的《中华百年报刊大系(上下)》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
10月
23日本日至24日,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传播学研究——融合与创新”。
11月
26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该中心是在武汉大学新闻研究所、武汉大学台港澳新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制重组于2002年7月正式成立的。至此,被教育部批准的新闻传播学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已达4个。
12月
21日本日至22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闻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是为了贯彻和落实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编写课题组联合举办的。会议重点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的编写问题。课题组首席专家为何梓华、尹韵公、徐心华。
同月郑保卫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教育部资助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也是国家“十一五”重点书目;是第一本系统、全面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的著作,填补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同月李秀云著《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
5月
29日本日至30日,由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7月
同月彭兰著《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博士论文获得2006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8月
15日国内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首个研究生暑期学校——“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讲习班”开办。讲习班为期15天,通过邀请国内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领域的专家学者,讲授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前沿、趋势、方法及其应用,并与学员展开研讨,帮助学员掌握和运用新闻传播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所应具备的宽阔视野、思辨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帮助他们形成一名杰出的理论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人才能够逐步地与国际同行对话,成为未来新闻传播领域的高水平学者和学术带头人。授课对象主要是在校的新闻传播博士生和青年教师。
10月
17日在国务院学位办第十次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学科评审中,新增了8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单位。新增的新闻学博士点是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增的传播学博士点是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大学。同时,有六家院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再加上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有一个新闻学二级博士点,至此,国内共有15家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11月
21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部分,“甘惜分教授从事新闻教育五十周年暨九十寿辰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甘先生1916年生于四川省邻水县,21岁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进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和晋西党校担任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日本投降后,调任新华社记者。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1958年北大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该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甘惜分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有《新闻理论基础》、《新闻论争30年》、《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等专著出版,主编了《新闻学大辞典》。
2006
3月
6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举行揭牌仪式。该基地既是一个跨学科、跨部门、国际性的研究实体,也是一个与相关学术机构资源共享、与相关政府部门良性互动的开放性研究平台。基地主任为童兵教授。该基地在启动阶段将开展“复旦传媒和舆情调查中心”建设,同时开展“中国社会发展与新闻教育结构”、“新闻传播研究新发展报告”、“公共卫生事件与大众传媒”、“西藏地区信息传播方式研究”、“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课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也获准设立国家“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4月
21日本日至24日,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传播学会(全称“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宣告成立,尹韵公任会长。研讨会的主题是“传播学研究:和谐与发展”。
5月
16日本日至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等5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并特别设立了中国专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传媒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是唯一的全球性传媒经济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前6届均在欧洲和美洲召开。
18日本日至20日,“邓拓新闻思想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
6月
3日本日至4日,“中国传媒经济年会(2006)”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主题是“传媒整合力”。
12月
2日本日至3日,“纪念陆定一同志诞辰100周年暨中国新闻与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16日由“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和电视与新闻学院合办的“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由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主持。
23日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先生从教55周年教学思想研讨会暨庆祝先生80华诞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方先生1950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1951年开始从事新闻教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由他主持编著的两部中国新闻史学巨著《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全景式地勾勒出上至唐代,下至现代1200多年间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画卷,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国际地位。人们评论这两部巨著为“中国新闻史学界的里程碑”。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空白,也为新闻史研究的框架体系、方法内容做出了示范,是新闻史研究领域的一座高峰。他的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影响了新中国几代新闻工作者,赢得了新闻界与史学界的尊敬。
2007
8月
29日由《现代传播》编辑部与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政府新闻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1月29日,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三方共建的政府新闻学研究所在南京大学成立,这是国内首家政府新闻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所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共危机处理、政府形象管理、公务员媒介素养等内容为主要研究方向。2006年9月,叶皓著《政府新闻学——政府应对媒体的新学问》一书出版。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普遍确立,政府、政府官员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成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10月
31日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彭兰著《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获一等奖;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杨海军著《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姜飞著《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获优秀奖。
同月复刊后的第一期《新闻学论集》(第19辑)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刊为半年刊,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辑出版,主编为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该刊创办于1980年,1998年刊出第18辑后再未出版。
12月
8日本日至9日,首届“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协办。
同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为新闻传播学(包括新闻学与传播学)重点学科,批准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为重点培育学科。
同年《新闻大学》从1期起组织“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体例、视野和方法——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丁淦林、吴文虎、李彬、黄瑚、黄旦、张昆、方汉奇、吴廷俊、程曼丽、宁树藩等著名新闻史研究者先后发表文章,展开讨论。
2008
4月
15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恢复成立。时隔近百年后,这个有着优良学风和传统的学术团体得以恢复成立。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许智宏担任会长,北京大学社科部部长程郁缀、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赵为民、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廷俊、日本龙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卓南生教授等担任副会长。方汉奇、邵华泽、范敬宜担任学术总顾问。宁树藩、丁淦林、童兵、赵玉明、吴廷俊、尹韵公、刘建明、陈力丹、李少南、卓南生为首批受聘的导师。
25日,本日至26日,由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召集、《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主办的首届华文新闻与传播学术期刊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华文新闻与传播学术期刊的历史、现状、反思与展望”。
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与上海大学影视技术艺术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人际传播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围绕网络时代的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研究主题,就“人际传播本土化个案研究”、“人际传播理论研究”与“网络人际传播研究”三个分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5月
10日本日至11日,由中国传播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深圳举行。与会代表围绕“从历史到未来:传播、对话、共享”的主题,面向中国的传播实践与传播现实,共同反思和探讨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现实与未来发展问题。
6月
14日本日至15日,“技术与制度:中国传媒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这是新闻教育界同新闻实务界联手,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举办的首次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名专家、学者、传媒领军人物出席会议,会议共发表论文63篇。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的8个国家级创新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召开,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
10月
25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暨中国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大举行。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的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商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研讨会期间,“院长茶座”、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丛书展、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90年回顾图展等活动也同期举行。研讨会期间,“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正式挂牌成立。
11月
1日本日至2日,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使命与责任——媒介批评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5日本日至16日,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新闻学分会筹备组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新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新闻学分会首届中国新闻学学术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郑保卫当选为分会长。这是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继广告学分会、传播学分会和广播电视学分会之后成立的第四个分会。新闻学分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领导的以新闻学教学研究和学术探讨为主要任务的学术团体,旨在为全国各高等院校新闻单位搭建新闻教学和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推动我国新闻学的繁荣与发展。新闻学分会理事会和学术年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成立大会后举行的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
12月
13日本日至14日由中国传播学会、中华传播学会、国际中华传播学会、暨南大学共同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
同月周伟明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学图书精介》一书出版。这是继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闻学书目大全》(林德海主编)之后出版的第二本新闻传播学专科书目。前者是迄今为止较完备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图书目录及概要,它填补了20年来该学科书目出版上的空白,同时也展示了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学在教学、科研上的迅猛发展,具有极其深广的意义。
同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学界出现了一批总结30年来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文章。
同年5月份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也引起了学界关于我国灾难报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