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05

第5章 《史记》(4)

太史公说:悼公以后晋国一天天衰弱下去,六卿专掌政权。所以国君驾驭自己的臣民,本来就不容易啊!

13.乱世侠情赵氏孤儿——《史记·赵世家》节选

晋灵公荒淫无道,残害臣民。大臣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赵盾不得已而出逃。后来他的兄弟赵穿发动政变,杀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为晋成公。这时赵盾又被请回来,主持朝政。

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他对景公说:"灵公遇难,祸首是赵盾,以臣弑君,应当灭族。"这时赵盾已死,屠岸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灭了赵氏全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景公的妹妹,当时怀有身孕,逃进王宫躲避。过了不久,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

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

脱险以后,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痛骂程婴,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就这样真正的赵氏孤儿逃过了劫难,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错杀了功臣。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赵武执政期间,在内政外交上都奉行稳妥平和的政治路线,为了维护弭兵的成果,赵武曾与诸侯多次会盟。后来赵武的曾孙赵襄子与韩氏、魏氏三家分晋,建了赵国。

太史公说:秦国俘虏赵迁之后,赵国逃亡的大夫们共同扶立赵嘉为王,在代地称王六年。秦国进兵打败了赵嘉,终于灭了赵国,把它改为郡。

14.邓通拍马吸痈——《史记·佞幸列传》节选

西汉文帝时有三个宠臣,宦者赵同、北宫伯子,士人邓通。其中惟独邓通没什么才能,却最得宠。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汉文帝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想上天,却无论怎样都登不上去,这时有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把他推了上去,他回头看到黄头郎穿了一件横腰的单短衫,衣带系结在背后。梦醒后,文帝前往渐台,按梦中所见暗自寻找推他上天的黄头郎。见邓通的衣带在身后打了结,正是梦中所见的那人。文帝把他召来询问他的姓名,一天比一天地宠爱他。

邓通个性温和、谨慎,不喜欢张扬,更不善于交际,文帝虽然几次赐他休假,但他还是不出去玩。于是文帝前后赏赐邓通十几次,累计有亿万钱之多,升其官位至大夫中爵位中最高的上大夫。

有一次,皇上让善于相面的人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以后说:“邓通当贫饿而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有的就在我,怎能说他会贫困呢?”于是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了邓通,并给他自己铸钱的特权,从此“邓氏钱”流传全国。他的富有达到了这个程度。

文帝曾经得了痈疽病,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文帝闷闷不乐地问邓通说:“天下谁最爱我呢?”邓通说:“应该没有谁比得上太子更爱你的了。”太子前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让他给吮吸脓血,太子虽然吮吸了脓血,可是却面露难色。过后太子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心里感到惭愧,也因此而怨恨邓通。

等到文帝死去,汉景帝即位,邓通被免职,在家闲居。过了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了境外的铸钱。景帝把这事交给法官审理,结果确有此事,于是就结案,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充公,还欠好几亿钱。长公主刘嫖赏赐邓通钱财,官吏就马上没收顶债,连一只簪子也不让邓通戴在身上。于是长公主就命令手下的人只借给邓通衣食的费用。竟使他不能占有一个钱,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

太史公说:帝王宠爱和憎恶的时机太可怕了!从弥子瑕的经历完全可以看到后代佞幸之人的结局啊。哪怕是百代以后,也是可以知道的。

15.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史记·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用耕田,一次大家在田埂上休息时,他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伙伴们笑着说:“你是被雇给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调九百贫民去防守渔阳,陈胜、吴广都编入这次征发的行列之中。行至大泽乡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陈胜、吴广就商量说:“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好不好?”可是怎么能让伙伴听从自己的指挥呢?

吴广去占卜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道:“你们的事都能成,能够建功立业。然而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了吗?”陈胜、吴广于是就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一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点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在深更半夜听到这文种鸣叫声,都惊恐起来。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处议论纷纷,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吴广一向关心别人,戍卒中很多人愿为他效劳出力。吴广故意以激怒押送的县尉,惹他当众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人,县尉又拔出佩剑,吴广奋起夺剑杀死了县尉。随即召集属下号召说:“各位都误了期限,误期按规定要杀头。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都是祖传的吗!”属下的人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心甘情愿地听凭差遣。”

于是陈胜吴广就假冒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举行起义,大家都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陈胜任命自己做将军,吴广做都尉。首先进攻大泽乡,攻克后又攻打蕲县。各地的老百姓饱受秦朝官吏的欺压,听到陈胜起义反秦,纷纷扛着锄头、拿着扁担赶来,加入起义军。起义军一下子壮大了好几倍。当起义军攻占陈县时,已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数万人,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都来开会议事。与会的人都说:“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重新建立了楚国的政权,论功劳应该称王。”陈涉于是就自立为王,国号为张楚。

太史公说:陈涉一个人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讥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啊。

16.苏秦锦衣还乡——《史记·苏秦列传》节选

苏秦年轻时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外出游历多年,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

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于是就闭门不出,头悬梁锥刺股刻苦研读,下了一整年的功夫,终于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

后来苏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苏秦认为,燕国欲报强齐之仇,必须先向齐表示屈服顺从,将复仇的愿望掩饰,赢得振兴燕国所需的时间。苏秦又鼓动齐国不断进攻其它国家,以防止齐国攻燕,并消耗其国力,他还劝说齐王伐宋,合纵攻秦。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

一次,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赶快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

太史公说: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凡是不同时期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

17.吕后泄怨制人彘——《史记·吕太后本纪》节选

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象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