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40

第40章 《周书》(3)

史家评论:宇文泰提剑起家,各种制度开始创立。在群雄竞相角逐的日子施行以法约束的制度,在势成鼎足对峙的时候加强安定政治的礼教。最终能够破除凋敝的陋俗,返璞归真,改变奢靡的恶习,地位低的人能恭敬有礼,居上位者能有尊严;朝中团结百姓依附。这都是由于苏绰的功劳。他的名声位居当时之首,恩泽传到后代,这是很应该的。

6. 刘墦才高八斗——《周书·刘墦传》节选

刘墦很小的时候就喜好读书,文笔也非常好。十七岁的时候,就被上黄侯萧晔所器重。范阳人张绾,是梁朝外戚,才高能辩,为世人所推崇。所以虽然萧晔贵为皇室,但也常常要借助张绾行事。刘墦由于年龄小没有任何官职,但是他自负才能十分高傲,不向其张绾屈服。 张绾有一次在新渝侯处饮酒,酒后辱骂京兆杜骞说:“你这个低微的读书人一点也不知道礼貌!”刘墦厉色喝道:“在座的人谁不是寒士?”刘墦本意是对张绾说的,而萧晔以为是针对自己,觉得刘墦说话有失公允。刘墦说:“贵族之门不会接受普通人!”于是拂袖而去。萧晔代他向大家谢罪,这件事才作罢。

后来刘墦随萧晔在淮南,刘墦的母亲在建康大病,刘墦却不知道。有一天忽然全身疼痛,接着就收到家信,说其母生病。刘墦当即痛哭着赶回家乡,气绝苏醒多次。原来他身痛的时候,就是母亲死亡之日。居丧期间,由于过度悲哀身体衰弱因此染了风寒。服丧期满一年后,尚要依靠拐杖才能站起。

萧晔去世后,刘墦又为萧循所用。当时正值侯景渡江,梁室大乱,萧循认为刘墦有才略,极为信任倚重。到武陵王萧纪在蜀称帝时,任命刘墦为中书侍郎,屡屡派遣使者召刘墦入蜀,先后八位使者传令他才应召。令长史刘孝胜就让画匠画了一幅《陈平度河归汉图》送给刘墦,刘墦就苦苦哀求回乡。中记室韦登私下对他说:“殿下已经够忍耐的了,足下不留下来,一定会有大祸。假设有人让盗贼伏击你,那你就危险了。”刘墦不听他的劝告,说:“我怎能为恩宠屈辱平安危险,改易其心?丈夫立志,当生死不顾。殿下方行大义于天下,终不会对一人忌恨逞志。”萧纪知他必不会为自己所用,于是赠给厚礼而放刘墦走。

回到白马西,正赶上达奚武军队已到南郑,刘墦不能入城,因此向达奚武投降。周太祖宇文泰很早就听说过刘墦的名气,事先告诉达奚武说:“你要保护刘墦,不能损伤他的性命。”所以达奚武先令刘墦赴朝廷。

宇文泰对刘墦很器重,那时候南郑尚拒守未能攻下,达奚武请求下令大屠杀,太祖准备答应,只让保全刘墦一家人而已。刘墦立刻在朝堂上请求赦免全城,宇文泰不肯答应。刘墦涕泣固请,很长时间不退下。柳仲礼在一旁说道:“这人真是一个烈士呀。”这样一来宇文泰才答应不屠城。

宇文泰接受了萧循的归降,又允许他回国。但是萧循到长安一连数月,没有放行。刘墦侍宴时,宇文泰说:“我可以与古代的哪位贤人相比?”刘墦回答说:“以前我认为公连汤、武都比不上您;不过今日看来,大约连齐桓公、晋文公都比不上。”宇文泰说:“就算我不能与汤、武相比,但还是希望与伊、周比肩,为何你说我连桓、文都比不上?”刘墦回答说:“齐桓公存三亡国,晋文公伐原不失去信用。”话未说完,宇文泰就拍掌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想激我嘛。“于是即刻下令放萧循。

大象二年,刘墦在官职任上去世,时年四十七岁。当初,刘墦所撰的《梁典》才完成,来不及刊定就去世了。

史家评论:刘墦学识思路通达广博,有著书叙述的声誉,虽然所传有可疑的有可信的,都区别详细简略,而以文字来叙述事情,应称为清典,是近代的佳史。

7.鲜卑勇将达奚武——《周书·达奚武传》节选

达奚武字成兴,是代郡人。祖父和父亲都是鲜卑的将领,达奚武年轻的时候洒脱不羁,喜欢驰马射箭,被贺拔岳赏识。贺拔岳出征关右的时候,让他做了自己的别将,达奚武尽心侍奉他。贺拔岳被杀害后,达奚武和赵贵收埋了他的尸体,然后投靠了宇文泰。达奚武在战斗中作战勇敢,立下不少战功。

高欢率领人马分三路来袭,宇文泰打算集中兵力打击龚泰一路,将领们大多不同意,只有达奚武和苏绰两个人赞成这个意见,结果打败了这一路军队,擒获了龚泰,迫使高欢退了兵。宇文泰获胜后想乘势进攻弘农,派达奚武带着两个骑兵先去侦察,达奚武和东魏的

巡逻兵相遇,双方厮杀起来,达奚武一人就杀了对方6人,还俘虏了3个,安全归来。高欢的军队到了沙苑,宇文泰又派达奚武去侦察,达奚武带了3个骑兵,穿上敌人的衣服,天快黑的时候来到离敌人营房只有百步距离的地方,下马偷听敌人谈话,得知了他们的口令,然后重新上马巡视敌营,装作是巡夜的士兵,有不守军法的敌兵,他们还责骂敲打。由此完全了解了敌情,回来报告给宇文泰。宇文泰把他们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对敌人发起进攻,打败了敌军。

大统十七年,宇文泰命令达奚武率领三万人马,准备攻打汉中和四川。梁朝将领杨贤和梁深率部投降,他们驻守的城池也被达奚武占领了。梁州刺史萧循死守南郑,达奚武包围了四十天,萧循才请降。这个时候萧纪派杨乾运率领一万人前来救援,萧循于是变脸,重新守在城里不出来。达奚武怕敌人援兵来到,将内外遭受敌方攻击,就挑选精锐骑兵三千,在白马城迎击杨干运,大胜敌军。达奚武就把俘获的蜀军人员和所斩的首级排列在城下。萧循知道援军被打败,被迫投降,率领所统辖的男女三万人入朝,自剑阁以北全都平定。

达奚武地位低下的时候,生活奢侈,喜欢华丽的饰物。身居高位以后,反而不再讲究威仪,出行时常单人匹马,随从也只是一两人罢了。外门不设置戈戟仪仗,常常在白天虚掩一门扇。有人对达奚武说:“您位居众官之首,功劳盖世,出入的仪仗卫士,必须跟宰辅重臣的地位相称,为何却如此轻率?”达奚武说:“我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哪敢奢望富贵,现在可不能立刻忘掉从前的日子。况且天下没有平定,国家的恩典没有报答,哪能过分树立威严的仪容。”说话的人羞惭地退下。

达奚武在同州的时候,恰巧遇上天旱,高祖宇文觉命令他祭祀华岳,岳庙原在山下,是人们通常祈祷的地方。达奚武对下属官员说:“我白白占着三公之位,不能调理阴阳,愧对朝廷寄予的厚望,因此不能跟众人一样,在通常祭祀的地方,而必须登上峰顶,展示诚心,探寻灵妙。”华山山岳高大险峻,千仞高的山崖像墙壁一样陡立,山路险要非常,人迹罕至。达奚武年过六十,只带几人,攀藤拉枝,然后才登上。达奚武在山顶叩头祈祷,陈述百姓恳切的诚意。当时天色已晚,就在山上垫草而睡。达奚武梦见一个白衣人前来,握着他的手说:“好辛劳,很值得嘉奖。”达奚武就惊醒了,到天亮,云雾四起,不久就下起及时雨,远近土地都湿润了。

宇文觉听说这件事,下玺书慰劳达奚武说:“您年高德重,辅佐寡人。近因阴阳错乱失序,时雨不降,寡人命令您祈求,只说在岳庙便可。不料您不惧危险,竟然远登高峰。上天深感您的诚意,随即降下甘雨。现赐您各色绸缎一百匹,望您能更好地考虑治国良谋,辅助寡人力不能及之处。”

天和五年十月,达奚武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史家评论:达奚武等兼具勇敢和谋略,熟习布阵。有的在朝廷中枢效劳,有的任一方军政要职而立功,大家均等分担欢乐忧愁,在艰难时日同心救助朝廷。他们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勇猛卫士,朝廷抵御外侮的猛将。而达奚武协助太祖,在小关斩获敌军猛将,即使是周瑜在赤壁之战的计谋,贾翔在鸟巢一役的良策,哪能超过他呢。

<;后人评论>;

《周书》虽然只是记述西魏,北周皇朝史事的史书,但它着意于反映当时的历史全貌这一显著特点,表明它的作者具有很开阔的历史视野。这表现在《周书》所记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与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如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一一载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全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周书》的这一特点,不仅《梁书》、《陈书》、《北齐书》赶不上,就是后来李延寿所撰的《南史》、《北史》与之相比,也还有一些逊色的地方。这显然跟令狐德棻在事实上负责“五代史”的编撰工作有关,使他对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能够有一种全局的观点。

学者能详看,所长气力不少。——宋·叶适

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清代·赵翼

又有《周书》者,与《尚书》相类,即孔氏刊约百篇之外,凡为七十一章。上自文、武,下终灵、景。甚有明允笃诚,典雅高义。——《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