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37

第37章 《北齐书》(4)

宋游道去世后,李构任定州长史,宋游道的第三子士逊任墨曹、博陵王管记,和典签一起诬陷李构并上奏朝廷。李构在被拘禁的地方祭奠宋游道并诉说了情况。结果士逊白天在床上躺着就觉得像作梦一样,看见宋游道很生气地对他说:“我和李构的恩义,你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和小人一起诬陷清白正直之人!”士逊惊慌地跪下说:“不敢、不敢。”十天后就去世了。

永安初年,朝中大臣逃散,没有人才的时候,宋游道投机作了郎中。但是他急躁谄媚,十分奸诈,不顾法令,人们都鄙视他的为人,却怕他诬害。宋游道从州调入尚书省,依旧长期作恶不悔改,毫无忌讳,败坏或赞美由自己决定,好恶随自己的性情。后来因为诋毁皇族坐罪,被开除官职。

这个时候,后来的文襄帝高澄派元景康对宋游道说:“你早点随我到并州去,否则,你的仇人用别的方法也会杀掉你。”宋游道随从到了晋阳,任大行台吏部。没过多久,柬莱王道习参加御史的选举,但是他呈状的时间已经超出了期限,因为道习是宋游道的故友,于是宋游道就徇私命令令史接受。这件事被高澄知道了,他很很生气,命令人杖打宋游道并判令说:“游道禀性强悍,随口谈论是非,吹毛求疵,中伤人物。过去和郎中兰景云争竞,列举了景云十条罪状。等到仔细查察,发现全是捏造。这一次和道习两人凌侮国家法典,执法之人犯法,尤其难以宽恕,应该交付尚书省定罪。”游道被拘禁,狱卒想为他解去枷锁,他却不肯,说:“这是令公让戴上的,不能轻易脱下。”高澄听说后就免了他的罪。

宋游道去世时,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立墓碑,不要朝廷的追赠和谥号。朝廷追赠他为瓜州刺史。游道常常告诫他的孩子士素、士约、士慎等说:“我执法过于严厉,多次遭受艰难困苦,这是我天性如此,子孙不值得效仿。”孩子们认真听取父亲的话,为人谦逊柔和。

史家评论:人的性情,从上天承受来时有所区别,刚柔不同,缓急相异,没能深入考察是非,都随意按自己的欲望做事。能够做到和衷共济,引以为戒,接受启迪和教导的就更少了。掌管刑狱的官吏为非作歹,由来已久。从魏开始对官吏的限制不够严格,有许多漏网之鱼,高祖认为过于宽松不好,就强调用威猛严厉加以控制,使朝廷内外官员,都能知道法网的厉害。

9.苏琼断案无疑——《北齐书·循吏列传》节选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父亲苏备,魏时任卫尉少卿。苏琼年轻时和父亲在边境上,曾拜访济州刺史曹芝。曹芝开玩笑地问他:“想做官吗?”他回答说:“设立官职是为寻求人,并不是要人去找官做。”曹芝认为他很奇特,把他任命为本府长流参军。

并州发生一起抢劫案,长流参军审问这个案子,疑犯经过用刑都已招认,失主也已确认,仅是找不到赃物。朝廷命苏琼进一步审讯,另外发现了元景融等十几人,并起获了赃物。

主审官文襄大笑,对那些被胡乱株连成强盗的人说:“你们若不是碰到我们的好参军,几乎要冤枉而死。”任南清河太守,郡中多盗贼,等他一上任,吏民整肃,盗贼的事也都停止了。有人在境外犯了法,而从境内经过,也被捉获送交。

零县百姓魏双成丢了牛,怀疑是同村魏子宾偷的,扭送到郡府,他一审问,知道并不是魏子宾偷的,马上放了他。双成说:“太守把贼放走,我的牛到何处去找呢?”苏琼不再审理,微服私访,另外捉住了盗牛的罪犯。从此百姓放牧牲畜不用再赶回家,大多分散放养,说:“只要交给太守就可以了。”邻郡的富豪把财物放在南清河境内,后来遇到抢劫,他说:“我的财产都已经寄放在苏公那里了。”那些盗贼就跑了。

平原郡有个大贼刘黑狗,势力很大,党羽也很多。苏琼管辖内的百姓虽然和那些人挨得很近,但没有一个人牵连在里面的,周围的郡县都很佩服苏琼。南清河郡原来有100多个盗贼,苏琼把他们收服,安排在自己身边,民间的事,甚至是官吏喝了百姓一杯酒,苏琼都能马上知道。

苏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僧人道研是济州和尚的首领,非常有钱,在郡内放了很多高利贷,经常要郡里帮他收债。有一次道研来拜见苏琼,苏琼知道他的来意,每次见到他都只和他谈论佛教教义,态度十分恭敬。道研虽然为催债来了很多次,但都无法开口提这事。道研的弟子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每次见到苏琼,他都把我捧到天上去,没有机会来谈论人间的事。”

当地有个人曾经担任过乐陵太守,八十岁的时候退休在家。五月初,他得到两个新瓜,想送给苏琼。他仗着自己年纪大,苦苦请求苏琼把瓜收下,苏琼没办法,只好收下了,却把它们放在客厅的大梁上,并不切开来吃。别人听说他收下了瓜,还以为他爱吃水果,争着来给他送水果,到了大门口一看,那两个瓜还在,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有一对兄弟争夺田地,闹了很多年都没有了结,他们相互提供证人,来给他们作证的多达百人。苏琼把他们找来,当着大家的面劝他们:“天下难得的是兄弟,田地是容易得到的东西,如果让你们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将会怎样?”说着说着就掉下泪来,周围的人都感动哭了。两兄弟叩头请求让他们回去重新考虑,本来他们已经分家十年了,这下子又重新搬到一起居住。

每年春天,苏琼都要找老师到郡里来讲经,官吏在空闲时间都要去读书,当地的人把吏曹称为学生屋。苏琼提倡教化,、他禁止百姓举行不符合国家规定和礼仪之外的祭祀,教导他们在婚姻丧葬方面要俭朴。当时各州郡都派人到他那儿咨询处理公务的办法。高洋统治时期,郡内发大水,百姓断绝粮食的有一千多家。苏琼把郡中有粮食的人家都叫在一起,自己向他们借粮,再分给灾民。州里按户征收田租的时候,要审查他借粮的情况。郡中的小吏对他说:“虽然是可怜那些灾民,但恐怕这样会连累您的。”苏琼说:“我一个人获罪,却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他上表说明了情况,朝廷下令不再调查此事,最后当地的百姓都平安度过了荒年。这些人都抚摸着儿子,对他们说:“都是长官救了你们啊!”苏琼在南清河郡待了六年,百姓被他的恩德感召,从来没有一个人去州里告状的。州里四次考核官员,都把他列为最佳。

后来苏琼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朋友送他东西,他都没有接受。不久他被起用为司直、廷尉正,当时的人都替他觉得委屈,觉得官太小,尚书辛述说:“他那个人既然非常正直,我是根据他的名声来给他定的官职,不用担心他将来升不了官。”

当初苏琼任清河太守的时候,裴献伯是济州刺史,裴献伯用法严酷,而苏琼则和他相反。裴献伯问别人外界怎么评价他们,得到的回答是:“太守善,刺史恶。”裴献伯说:“得到百姓称赞的并不完全是奉公为国。”那人反驳道:“若是这样的话,那黄霸、龚遂就是你所说的罪人了。”后来朝廷下诏书,要州里举荐清廉能干的官员,正好有人诬告裴献伯,裴献伯因为先前的话而害怕苏琼对他落井下石,苏琼却为给裴献伯洗清冤枉而四处奔走。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如果要立功名,应该从别的地方考虑,如果还是经常为那些叛贼洗清罪责的话,你的身家性命迟早保不住的。”苏琼严肃地说:“我所平反的都是被冤枉的,我可从来没有放过那些叛贼。”崔昂十分惭愧。当时京城人流传一句话是“断决无疑苏珍之”。

苏琼在徐州任官的时候,徐州五级寺的铜像突然被人偷走了一百个,有关部门前往缉拿,抓了几十个人,而苏琼把他们都放了。寺院的僧人都抱怨苏琼不为他们抓贼,苏琼让他们回去等消息。十天后他查访到贼人的姓名和赃物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人赃并获。苏琼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北齐灭亡后,他担任了北周的博陵太守。

史家评论: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管理百姓,以刑法禁绝各种奸邪之事,以礼教防犯人的各种欲念。所以把职权分给各级官吏,共同治理天下。《尚书》上说:“知人则明,任用人安定人则惠。”圣明的君主,一定能吸引用清明大臣,雷乱之朝,多贪婪残暴之官。高祖拨乱反正,以体恤为怀,所以太守县令等官,大都称职。

<;后人评价>;

李百药修史态度认真,下笔不苟,对于琐言碎语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史实,作了大量删削,这是本书的一个很大优点。但由于作者水平的缘故,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在书中是存在的,这又成了书中的一个缺点。对此刘知几、王鸣盛、赵翼等史家都曾作过评论。其中赵翼的说法比较客观一些。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把《北齐书》和《北史》作了比较,举出实例论证这两部书在记事的繁简方面互有得失。因此从史料价值上看,二书长期并存,互相补充还是比较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