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28

第28章 《陈书》(2)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萧摩诃随都督昊明彻渡过江攻打秦郡。当时齐派大将尉破胡等率领十万兵马来援助,他们的前队有“苍头”、“犀角”、“大力”之号,都身长八尺,气力超人,他们的锋头锐利。又有一个叫西域胡的勇士,妙于弓箭,箭无虚发,众军士特别害怕。临战之前,昊明彻对萧摩诃说:“如果杀死这个西域胡,那就会使敌军丧失了锐气,你有关羽、张飞之名,可以斩颜良了。”萧摩诃说:“请告诉我他的样貌,我就杀了他。”投降的人中有认识西域胡的,说西域胡穿绛红色衣服,用桦皮装弓,弓的两端有象骨。吴明彻派人暗中窥伺,知道西域胡在军阵内,便亲自倒酒让萧摩诃豪饮。萧摩诃喝完酒,策马驰入齐军,西域胡挺身出阵前十余步,弯弓未发,萧摩诃远远地投掷锏,正中西域胡的额头,西域胡应声扑倒于地。齐军“大力”十余人出战,萧摩诃又把他们都杀掉了,于是齐军败退而走。

后来隋军大规模入侵,后主对萧摩诃说:“你可为我决此一战。”萧摩诃说:“从来打仗,都是保卫国家,今日之事,不光卫国也是守护妻子儿女。”但是此时大势已去,隋军汹涌而来,萧摩诃为贺若弼所擒。

到京城陷落,贺若弼将后主安置在德教殿,命令卫兵看守,萧摩诃请求贺若弼说:“今已为囚俘,命在顷刻,愿得一见旧主,死无遗恨。”贺若弼很同情他就同意了。萧摩诃入见后主,俯身伏地而号哭,并在厨房取来食物进奉给后主,辞谢诀别而出,守卫的士兵都不敢仰视他。

史家评论:萧摩诃气冠三军,是当时良将,虽然没有智谋,也是一代匹夫之勇了;然而他口不善言内心刚毅,诚信感人是李广一类的人物。

7.绝世美男韩子高——《陈书·韩子高传》节选

韩子高,是会稽山阴人,家庭地位本来微贱。侯景叛乱的时候,他居住在京都。侯景被平定后,陈文帝陈茜出京镇守吴兴,韩子高当时年纪十六岁,尚未成年,头发还束做两个结,长得容貌艳丽,纤妍清白,如美女一般。文帝看见后非常喜欢他,说:“肯来侍奉我吗?”韩子高答应了。韩子高本来名叫蛮子,文帝嫌这个名字太俗就给他改成子高。

韩子高性格恭谨,勤于侍奉,常带着防身宝剑并给文帝递送酒肉。文帝性急,但只要见了子高,便怒气全消了。韩子高如此受宠,当然会加倍曲意奉迎,以讨陈茜的欢心。陈茜曾对韩子高说:“人家说我有帝王相;果真如此;到时我便册封你为皇后。”可见他俩情爱之深。

到成年,韩子高稍微学习了骑射,很有胆量能决断,愿意成为将帅,到平定杜麄后,配给他士兵。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自己骑马登山,道路危险要掉下去,韩子高推捧着他升起来。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首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面城郭处的香岩寺。张彪自剡县连夜返回袭击州城,文帝从北门出城,情势紧急又是黑夜,军人趁机扰乱,周文育也不能确定文帝所在的地方。只有韩子高在身边,文帝于是派韩子高从乱兵中去见周文育,回来复命,又前往慰劳众军。

慢慢地,文帝属下的散兵稍微聚集起来,韩子高引导队伍进入周文育的军营,因此合兵一处共同建立栅栏。第二天,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再次投降,张彪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把部下多数士兵分配给韩子高,韩子高也轻财礼士,归附他的人非常多。

文帝继承帝位,任命韩子高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焉文招县子,食邑三百卢。王琳到达栅口时,韩子高进入台城担任禁卫。到王琳被平定时,韩子高所统率的部队更多,将士依附他的,韩子高尽力评价推荐,文帝都任用了。

韩子高作战中也表现的十分勇猛,征讨留异时,他随侯安都驻兵桃支岭岩下。当时韩子高军队装备精锐,另外安排统领一处军营,他一个人骑马冲入敌阵,伤了颈部的左边,一只发髻也被掉了一半。

晋安平定后,韩子高因为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进封为伯爵,增加食邑和以前的共有四百户。

这时的韩子高权倾当世,英武俊美,连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陈茜病故以前,子高端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陈茜以极大安慰。

废帝登位,升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职务依旧担任,移营驻兵于新安寺。高宗进入京城后,韩子高兵权过重,自己深感不安,喜欢进见台合大臣,又请求调出朝廷去镇守衡州、广州等地。光大元年八月,前上虞县令陆防以及韩子高军中主将告发他谋反,当时高宗在尚书省,因此召集在职的文武大臣说是商量立皇太子,韩子高参与,清晨进入尚书省,就逮捕了他,送交廷尉,这天傍晚和到仲举一同被赐死,当时三十岁。韩子高的父亲韩延庆和韩家子弟都谅情而得到宽赦。

史家评论:韩子高、华皎虽是地位低微的人,但文帝鉴于古代得到人才的经验,为拯救现在危急的时弊,安定黎民团结部众的需要,把他们任用为亲信,不计较出身门第是否显贵。况且仲举、韩子高也没有不合于大臣操守的过失呀。

8.才学孝子谢贞——《陈书·孝行传》节选

谢贞,字元正,阳夏人。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二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 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徐祚对沈客卿说:“确实啊,孝门中有孝子!”

当初,谢贞在周朝曾任赵王侍读,赵王就是周武帝的爱弟,对谢贞优厚地以礼相待。赵王曾听身边的人说谢贞每当独自一人时,必定日夜哭泣,便暗中派人察访,了解到谢贞的母亲年迈,远在江南,于是对谢贞说:“我如果出宫到藩国居住,一定会让你回家赡养母亲。”几年以后,赵王果然出宫,趁着告辞觐见周武帝的机会,当面启奏说:“谢贞极为孝顺而母亲年迈,我希望能放他回去。”武帝对赵王的仁爱表示惊奇,就放谢贞回去了。

史家评论:人伦之德,莫大于孝,所以报本反始,尽性穷神,惟有孝,不可不勉励。因此《记》说“塞之于天地”啊!

9.个性才子沈文阿——《陈书·儒林传》节选

沈文阿,字国卫,昊兴郡武康人。父亲沈峻,以儒学闻名于梁世,被授桂州刺史,不去上任。沈文阿性格倔强刚强,小时候从父习业,精研古书章节句读。他还博采先儒异同,自为词义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