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13

第13章 《三国志》(1)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中国历经汉末以来百余年的分裂,重归统一。为了政治上的需要,陈寿便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研究和撰著三国史的重任。他日夜辛劳地大量搜集整理三国时期的档案文献,四出访问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民间传闻歌谣,踏访三国名人遗迹,考核旧史所涉及的人物姓氏、官爵行事,开始进行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三国志》的撰著工作。历经十年艰辛,大致在太康十年之前,才基本完成。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记事始于汉少帝光熹元年(189年)董卓乱政,止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孙吴灭亡,前后90余年。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三国志》一书,着重于史实的记录,少虚构而多真实,以严谨和系统的态度向后人展示了一幅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历史全景画,亦兼顾于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将历史不着痕迹揉入小说情节发展中,以较中立的态度描绘了三国乱世的广阔战场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所以就文学价值而言,《三国志》虽逊色于《三国演义》,然而在历史价值上,它却是一份难得的珍贵文献,对我们研究三国那段风云争霸历史大有裨益。

<;故事精选>;

1.曹操苦战袁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节选

群雄并起时,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官渡之战。

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一时箭如雨下,营内走路的人都得举着盾牌,众人都很恐慌。这时曹军粮食缺少,曹操给荀彧写了一封信,和他商量,准备撤回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全部兵马都集于官渡,准备与主公决一胜负。主公用最弱的军队抵挡最强的军队,如果不能胜敌,则被敌胜,这是成败的关键时刻。况且袁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才而已,能聚集人,却不能正确调用。凭着主公的聪明威武,雄才大略,再加上奉天子之命讨伐叛乱,就会无往不胜!”曹操于是坚守不退。

后来,袁绍几千辆运粮的军车来到,曹操采用荀攸的计谋,派徐晃、史涣截击,大败袁军,烧毁全部粮车。曹操与袁绍相持几个月,虽然每次交锋都斩杀袁军的大将,但兵少粮尽,士气低落。曹操劝慰运粮的人说:“半月后,一定打败袁绍,不再劳累你们了。”

十月,袁绍派兵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带一万多人护送,在袁绍大寨北面四十里的地方宿营。袁绍的谋士许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便来投奔曹操,劝说曹操派兵抄袭乌巢淳于琼营地。曹操左右的人都不相信他,只有荀攸、贾诩二人劝说曹操采纳他的建议。曹操让曹洪留守大营,亲领五千人,连夜出发,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左右有人说:“敌人骑兵越来越近了,请派兵迎敌。”曹操大怒说:“等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曹军殊死奋战,大败淳于琼。

袁绍闻知曹操攻打淳于琼,就派张邰袭击曹操大营,没想到张邰等人听说淳于琼兵败,就投降了曹操。袁绍的军队一败涂地,袁绍和袁谭等弃军逃跑,曹军追赶不及,但缴获了他们的全部辎重物资,图册书藏,珍珠宝物,俘虏了大量士兵。冀州各郡见曹操打败了袁绍,纷纷献城投降。

当初,汉桓帝时,楚国和宋国一带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土星,辽东人殷馗擅长观天文,预言五十年后将有真龙天子诞生在梁国和沛国一带,其锐不可挡。到现在正好五十年,而且曹操打败了袁绍。天下再也无人能抵挡了。

史家评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袁绍虎视四州,兵强地广,无人能敌。曹操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东征西讨,足迹遍九州,运用申不害、商鞅的治国之方,兼采韩信、白起的奇谋妙策,视才授官,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计私怨,最终能够总揽朝政大权,完成建国大业,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超出常人的缘故。他也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凡的人物,超绝一世的豪杰吧!

2.乐不忘本卞皇后——《三国志·魏志·后妃传》节选

武宣卞皇后,琅琊郡开阳人,是文帝的母亲。本出身于倡优之家,二十岁那年,太祖曹操在谯县纳之为妾。后来随曹操到达洛阳。董卓洛阳叛乱的时候,曹操仓促间微服逃出洛阳东行,不久袁术带来曹操已死的噩耗,曹操身边的一些人都是当初跟随他从故乡来到京师的,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吵吵嚷嚷要返回老家去。卞后这时候挺身而出,制止说:“曹君吉凶现在并无确切消息,今天大家都跑回家去,明天若是他返回来,我们还有什么面目再见他?就是真的有什么大祸临头,我们一同担当有什么大不了的?”众人佩服她,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曹操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赞赏。

建安之初,丁夫人被废,曹操于是就立卞后为续室。曹操把几个儿子都交给卞后抚养和照顾。当曹操立文帝曹丕为太子时,曹操和太子身边的一些随从人员纷纷跑到卞后那里表示祝贺说:“将军被立为太子,天下都为之高兴,王后您应当把府库中收藏的金银玉帛全部拿出来进行赏赐。”卞后回答他们:“魏王因为曹丕已长大成人,方才立他为太子承嗣王位。我没犯教子无方的过错就已是莫大的荣幸了,又有什么值得大肆张扬,赏赐众人的呢?”人们把这些话转告给太祖,曹操高兴地赞扬卞后:“怒不改颜,乐不忘本,这的确不容易啊!”

史家评论:魏一代后妃之家,虽都享受荣华富贵,但却从未像东汉中后期那样,趁天子年幼势弱,外戚乘机夺权,控制朝政。鉴于前代的流弊和教训,不能不说魏王朝历代的后妃们在这方面是值得称颂的。而追观文帝时期陈群的建议,同样不失为规范帝王行为的准则,堪为后世垂诫。

3.董卓专政不仁——《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董卓字仲颖,陕西临洮人。东汉末年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的诏令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

董卓先是以国内久旱不雨罪在朝臣为借口,逼迫少帝下诏免去司空刘弘,自己取而代之。不久,他又当上了最高军事官太尉,被授予总领诸军的权力和调动全国兵马的符节。董卓在控制了朝廷军政大权后,便私下废掉了他看不顺眼的少帝刘辩,把他贬封为弘农王,随即又把他和他的生母何太后杀死。然后立灵帝的幼子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董卓自以为拥立新君有功,越加跋扈,享有朝见天子时司礼官只称官职而不直呼姓名,以及可以穿鞋上殿的特殊待遇。东汉王朝的武库甲兵,统由他来掌管,国家的珍宝财富,也都成了他的私物,位重权高,威慑天下。他生性残忍暴戾,不讲仁德,如今为了防止百官对他不满,更是不惜以酷刑来威慑众人,有谁对他的无道行为稍有提及,他就会去无情地迫害,使得从天子到满朝文武大臣人心惶恐,如履薄冰,不能自保。

某日董卓派他的部下到洛阳东南不远的阳城巡行,正遇到当地的百姓们在歌舞祭祀神灵,祈求农业丰收。士兵们包围上去,把正在举行祭祀仪式的百姓全部捉获,把他们的牛车也都抢掠过来,然后把抓到的男子全部杀死,砍下的脑袋一颗颗挂在车辕上,妇女和财物都装在车上,驱赶牛车一辆接一辆返回洛阳,谎称灭贼大获全胜而归。一路上士卒们唱着凯歌,甚至不断发出万岁的呼叫。进洛阳开阳门后,将杀戮的人头焚烧,掳掠来的妇女则分给士卒们为婢为妾。

23董卓

由于董卓残暴不仁,崤山以东黄河流域的各地诸侯豪杰纷纷起兵讨伐他,董卓害怕在洛阳不得安宁,便胁迫皇帝和朝廷迁到长安。行前纵火将洛阳都城的宫殿付之一炬,又大肆挖掘历代王公贵族的陵墓,抢掠宝物。

董卓迁都长安后,位居太师,每以姜太公自比,号称“尚父”。出入乘坐皇太子专用的青盖金华车。他又在离长安二百多里的郿县大兴土木,修建他的私人城池,取名日“郿坞”。其城墙修得跟长安一样高,把从洛阳等地搜刮来的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积藏在城中,其中储藏的粮食就足够吃上三十年。有一次他离开长安去郿坞时,朝臣们在西出长安的城门外为他置酒饯行,董卓令部下搭起帐篷与群臣畅饮。席间,他突然令人押上在北地郡诱降捕获的反叛士卒和百姓数百人,当着众多王公大臣的面施以酷刑:先割去舌头,然后或砍其手足,或剜其双目,或放在大锅里烹煮。受刑未死之人,在宴席桌案下挣扎哀号,文武百官无不被眼前的惨景惊得浑身发抖,拿不住筷子,只有董卓坐在那里又吃又喝,像是在自享其乐。

史家评论:董卓凶狠残忍,肆意虐杀而没有仁心,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大概没有他这样的。奢侈荒淫而放纵不拘,荣华不能伴随终身,这是他自取的恶果。

4. 张绣问计贾诩——《三国志·魏志·贾诩传》节选

贾诩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人。少年时默默无闻,只有汉阳人阎忠特别看中他,说他有张良、陈平的奇才。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贾诩劝说张绣与刘表和好、联合。曹操接连征讨张绣,一天早上领兵退去,张绣要亲自追击。贾诩对张绣说:“不能追,追必败。”张绣不听,进兵追击,大败而回。贾诩又对张绣说:“赶快追他们,再战必胜。”张绣推辞说:“没听您的话,才到了这个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什么又要去追?”贾诩说:“用兵无定式,急速进军,必定有利。”张绣信了,随即收拢打散的士兵急速追击,与曹军大战,果然得胜归还。张绣感到很奇怪,就问贾诩:“我用精兵追击败军,而您说必定失败;退下来后,用败兵追击刚打胜仗的士兵,而您说必能胜。为什么您预料的与一般常情相反却又都应验了呢?”贾诩说:“将军您虽善于用兵,却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然开始退却,曹操必定亲自压阵断后,追兵虽然精锐,将领既然不是对手,对方的士兵也就强了起来,所以知道追兵必败。曹军进攻将军您并没有失策的地方,力量未衰却撤退,必定是他们国内发生了变故;已经打败了将军,他们必定轻装快行,即使留下几个将领断后,这几个将领虽然勇猛,已不是将军您的敌手,所以虽然您用败兵追击却能取胜。”张绣越加信服贾诩。

这以后,曹操在官渡抗拒袁绍,袁绍派人拉拢张绣,并给贾诩写信要求结交互援。张绣想答应他,贾诩在张绣面前公开对袁绍的使臣说:“回去替我辞谢袁本初,兄弟之间不能互相容纳,还能容纳天下贤才吗?”张绣惊惧地说:“怎么说出这样的话?”私下对贾诩说:“像这样,我们归附谁呢?”贾诩说:“不如归附曹操。”张绣说:“袁强曹弱,我们又与曹操曾是仇家,为何要归从他呢?”贾诩说:“这正是要归顺曹操的原因。袁绍强盛,我们以这么少的人去归附他,必然不会看重我们。曹操的队伍弱小,他得到我们必定高兴,这是归附曹操的第一个原因。曹操奉天子之令行事天下,这是应该归从曹操的第二个原因。有称王称霸志向的人,本来就会放弃私人恩怨,以向天下显示他的德行,这是原因之三。希望将军您不要再犹豫了!”张绣听从了他,率部归附了曹操。

曹操见到他们,十分高兴,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在全国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就是您啊!”上奏请任贾诩为执金吾,封为都亭侯,升调为冀州牧。

史家评价:荀彧清高秀雅,具有辅佐帝王的风范,然在对时势的预见上,却未能充实他的志向。荀攸、贾诩,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计谋一出。万无一失,在通达善变方面,大概是仅次于张良、陈平的人吧!

5.郭嘉足智早亡——《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荀彧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畅谈天下大事,十分投机。曹操说:“能使我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就是这个人了。”郭嘉出来后,也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真正主人啊。”曹操上表让郭嘉做了司空军祭酒。

孙策转战千里,占据了全部江东地区,听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于是想渡江向北袭击许县。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害怕。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的部队有一百万人之多,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在一个平常的人手中。”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许贡派出的刺客所杀死。

24郭嘉

郭嘉随从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又随从曹操到黎阳讨伐袁谭、袁尚,接连几次战斗都打败了对方。众将领想乘胜攻击。郭嘉说:“袁绍爱他这两个儿子,一直没有立哪一个继承他。二人分别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一定会在其间交相争斗,互相离间。我们攻得太急,他们就会互相扶助,我们攻势一缓和,他们互相争斗的心思就产生了。我们不如向南作出像要征讨刘表的样子,以等待二袁的变化,变局已成,尔后再向他们攻击,就可以一举成功了。”曹操说:“好。”于是向南面进军。军队开至西平县,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军队打败,逃走保守平原县,派遣辛毗请求投降。曹操回兵救助袁谭,随即顺势平定了邺县。郭嘉后来又随从曹操在南皮攻打袁谭,平定了冀州。曹操封郭嘉为洧阳亭侯。

郭嘉深沉通达,有谋略,通晓事物情理。曹操说:“只有郭奉孝能知道我的心思。”三十八岁时,郭嘉从柳城回来,病得很重,曹操派去探问并请的人一个接着一个。郭嘉去世后,曹操亲自前去吊丧,对荀攸等人说:“你们诸位的年纪和我是同辈,只有郭奉孝年纪最轻。天下战事完毕,我还要把身后的事务托付给他,而他却中年早逝,真是天命啊!"随即上表,增加他的封邑八百户,连同以前所有,共一千户。追谥贞侯,由他的儿子郭奕继承。

后来曹操征战荆州返回时,在巴丘遇上了流行疾病,烧掉了船只,曹操叹息说:“郭奉孝如果还健在,不会让我落到这个地步。”

史家评价: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都有才智谋略,是当世杰出的人物,虽然在清明的政绩和德行功业上,和荀攸不同,但在谋划料定国事上,是和荀攸相当的。

6.许诸单骑救主——《三国志·魏志·许诸传》节选

许褚字仲康。谯郡谯县人。身高八尺多,腰围十围,相貌雄伟刚毅。勇气力量大得惊人。曹操认为他很雄壮,说:“这是我的樊哙。”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引进自己行营担任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