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和谐社会视阈下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研究
18743900000010

第10章 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情感研究(2)

五、分析与讨论

将社区归属分为人群归属和地域归属两个维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社区归属感总均分显著高于理论值,说明社区居民具有较高的社区归属感,而人群归属得分显著高于地域归属得分,说明社区居民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对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考察之后发现,性别对社区归属感得分并无影响;居住时间和居民年龄对社区归属感得分有显著影响,居住时间在10年以上的居民得分显著高于10年以下居民得分。在社区归属感上,50岁以上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显著高于30岁以下的社区居民。

实际上,社区归属感是居民对所住社区人群集合体和地域特征两方面的情感。地域归属感是基于生活与劳动就业方式、收入与物质生活水平、潜在的发展机会以及可利用社会资源存量等客观经济物质条件基础上而对社区产生的喜爱、依恋,它是影响个体或群体迁入、定居、迁出某地域的重要因素。人群归属感是群体成员基于对群体的运行和发展状况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境遇等客观因素的认知而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的对该群体的喜爱和依恋,它是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和组成部分,也是群体整合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测度标准。居住10年以上的社区居民和50岁以上的社区居民,社区归属感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社区居民,就在于他们在社区居住时间长,已形成比较稳定的地域归属感,加上年龄越大,休闲娱乐的时间越多,社区人际关系相对稳定,社区人群依赖感增强,导致总体社区归属感较高。这一结论验证了其他学者的观点,即年龄和居住时间与社区归属感有正相关,年龄越大,居住时间越长,社区归属感越强。但50岁以下各年龄段之间不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50岁以下年龄被试的日常活动范围要小得多,大部分都处在社区之中,不像其他年龄段被试那样有广阔的归属对象。

本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类型的被试在社区归属感总均分、人群归属感、地域归属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四五星级社区一般都是那种硬件设施很好,各方面服务都很完善的社区,社区建设的水平都比较高,但社区归属感不仅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主要要强调居民内在心理的感受和情感。因此,居民对社区的内心评价与情感是社区归属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社区归属感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社区归属感总均分、人群归属感以及地域归属感均分均显著高于理论均值3分,说明大学生对社区地域和人群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归属,对所属学校在情感上比较认同和投入,能获得他人尊重进而体现个人价值。大学生人群归属感均分显著高于地域归属感均分,说明大学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班级中重要的一员,能被他人接受以及与他人交往融洽。

大学生在社区归属感总均分、人群归属感以及地域归属感上均分均显著高于青年居民,说明大学生与青年居民社区归属感不同。毕竟,学校社区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向上而且凝聚力和组织良好的学校社区会使大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指标上的得分增高。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会强化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因为大学生对学校社区产生的归属感来自于与学校社区有关的认同经验进而产生与学校社区的情感联结。大学生学校社区归属感较高,尤其是适应性强和融入程度较高的大学生,会提高对学校的评价,并逐渐将自己和学校联结起来,形成学校和个人共命运的认知以及对学校的依恋情感。相对而言,居民社区对青年居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远远低于学校社区,有必要在今后的社区建设中考虑社区带给青年居民的利益,强化青年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

第三节 社区满意感研究

一、社区满意感内涵

社区满意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李洪涛2005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