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易世决
1870000000001

第1章 江南四恶

顺康12年,江南,浔阳城,江南的一座大城。浔阳城位于江南中北,经济发达,人们丰衣足食。在城中一座府邸,有着一个不小的前院,此时正有一个约十岁的男孩在那前院中玩耍,而

在他旁边有一位人看着他玩耍,脸上带着亲切迷人的笑容。突然,只听一声巨响,大门被人踢开,两个人影飞身闯入。

那两个人站在男孩面前,阴邪的看着他。“小子,你是杨斐?”其中一个拿着一根上面刻有蛇纹的竹杖的男子冰冷的问那男孩。

“我,我是。”男孩看着眼前的两个陌生人应道。

“嘿嘿,很好”那男子看了眼同伴,阴笑一声,二话不说直接伸手抓向男孩。

一旁的人见有人要抓自己的儿子,急忙扑向前喊道:“你们是谁?别动我的孩子!”而那男孩虽惊慌却不知所措。

可那人已经抓住了男孩,身边另一个右手戴着黑色手套的人拦住了人。男孩在那人手中挣扎道:“放开我,放开我。娘,救我!”

他的呼救没有任何用,因为他的母亲此刻已经听不到他的叫喊,她倒在了血泊之中。殷红的鲜血中那人手套上的尖爪上滴下,他对抓着男孩的人说道:“我们走吧。”说完他们朝门外走

去。

男孩被那人抗在肩上,停止了叫喊,呆呆的望着血泊中的母亲,就这样被他们抓走了。

在一个树林里,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走在林间小路上。那男子高约七尺,一身蓝袍,背挂一把金色长剑,一头长发散落在背后,剑眉星目,英俊不凡。突然闪出两道身影,挡在那男

子身前,他停下脚步,看向那两人。

左边那人手中拿着一根用九根不知是什么骨头串起来的鞭子,头发黑中带白,衣着十分古怪。右边那人面貌丑陋,一身黑衣,双手上似乎附着一层灰,双眼中射出邪恶的目光。那黑衣人

开口道:“杨神剑,你往日处处与我们作对,今日我们誓要你葬身于此!”

那叫杨神剑的男子目光扫过二人,道:“百毒郎君,你以为就你们两个能把我怎么样?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哼!你别狂,当然不止我们两,待会儿我们要让你见一个人,到时候你就知道怕了。”百毒郎君叫道。

“嗯?见一个人?”杨神剑心中疑惑不解,却也不担心,就站在那不走,他想看看到底是谁能令他们如此自信。

对面,百毒郎君与另一个人低声交谈着。另一人轻声问道:“毒君,不会出问题吧?”

百毒郎君冷视着杨神剑,又瞥了眼那人,道:“绝不会有问题,你以为我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吗?”

“是,是。绝不会有问题,今天我们一定能杀了他。”另一人应道,“不过他们俩还真慢,到现在还没过来。”

百毒郎君道:“不急,只希望他不要现在杀过来,也不要逃了。”另一人闻言看了眼杨神剑道:“应该不会。”

不知过了多久,又有两个人影出现,其中一人将肩上之物扔在了地上,竟是个小男孩。那男孩正是杨斐,而这二人正是杀其母并抓他的人。

“斐儿!”杨神剑一见地上的男孩,急忙叫道并欲扑上前去。可那拿竹杖的男子立即将竹杖指着杨斐道:“别过来,你在上前一步,这小子就没命了。”

“斐儿!”杨神剑看看杨斐,又看看那聚在一起的四人,双眉紧锁,双目喷火,一脸焦急,却又不敢轻举妄动。“江南四恶,你们有本事冲我来,放了斐儿。”

“嘿嘿,这绝不可能!”百毒郎君道,“怎么样?我们令你们父子在此相见不错吧?嘿嘿。”

此时杨斐从母亲死去的悲伤中回过神,双眼红肿,眼眶湿润,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惊慌地喊道:“爹,娘死了!”

杨神剑闻言,脸色突白,苍白无比,“怎么,怎么会这样小怡。”他抬头看向那四人,恨声道“江南四恶,你们好狠!”

百毒郎君冷笑道“哼!不必悲伤,过会儿我们就送你去与你那妻子团聚。”另三人也面露阴笑。

百毒郎君朝另三人看了眼,他们会意,手拿骨鞭的男子对那杀死杨斐母亲的人道:“黑鹰,我们上。”黑鹰紧了紧手套,笑道:“好,上。”

而百毒郎君对杨神剑道:“杨神剑,今日你与你儿子之间只能活一个,你自己选吧。”

“嘿嘿”黑鹰与另一人阴笑着慢慢走向杨神剑,而杨神剑看着被抓住的杨斐,紧咬着牙,毫无战斗准备。

“爹!”杨斐叫着,并奋力挣扎欲挣脱束缚。他虽已和父亲开始学武,可毕竟只有十岁,力气太小,而且对方实力也不弱,任他如何挣扎都未一丝松动。

黑鹰已来到杨神剑面前,出手就是一掌打在他的胸口,杨神剑早已运起内功护住五脏六腑,挨了一掌没有大碍。见杨神剑不还手也不躲避,他们这才完全放下心来,黑鹰对另一人道:“

骨兄,你到他背后,我们先慢慢玩玩他,再送他去见妻子。”

骨兄全名严骨,听此赞成道:“好主意,不能便宜了他,慢慢折磨他,令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嘿嘿。”

转眼严骨来到了杨神剑背后,甩动手中的九节骨鞭,抽打在杨神剑的背上。不料在杨神剑背上的那柄金色长剑突现金芒,挡住了那一鞭。

杨神剑乃当时绝顶高手,在江南一带堪称数一数二,有“剑神”之称,世人将其与另八人合称为“五剑四刀”,乃当世用刀与剑的最强者。

那四人人称“江南四恶”,在江南一带为非作歹,在江湖中也是较有名气的恶霸,为世人所恶。杨神剑曾多次帮助普通百姓出手教训他们,因此结怨,才有今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