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18688200000075

第75章 立国江南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孙权

【传略】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开国之主,史称吴大帝。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他19岁承父兄之业,克平暴乱,历尽险阻,终于创立了吴国。孙权在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民族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政治家。传见《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

孙权是孙坚第二子,孙策之弟。状貌奇伟,年少知名,性情开朗,度量宏大,仁而果断,又好侠养士,受到名人的器重。他15岁时,即被吴郡太守朱治举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又举为秀才,出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随同其兄孙策征战江东。每次决战,孙权参与谋议,规划方略使孙策感到惊奇。公元200年,孙策初定江东,遭遇刺客,受到了致命的创伤,临死召命孙权嘱以后事。孙策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孙策传》)。事实证明,孙策善识人,孙权果不负其所托,举贤任能,鼎足江东,创立了吴国。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前后判若两人。孙权前期创业,兢兢业业,取得辉煌成就。他果断地与刘备结盟,在公元208年败曹操于赤壁,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其后与刘备争荆州,军事外交两手并重,屈身事曹魏,避免了两线作战,专力对蜀,成为曹孙刘三方争荆州的胜利者。他派兵略地至夷洲(今台湾),发展了航海事业。置农官,行屯田,立郡县于山越地区,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称帝后,志骄意得,赋役繁重,刑罚残酷,晚年尤为昏聩,家事、国事皆举措失宜,人民经常起义。孙权后期的政治腐败,与前期的励精创业判若两人,可以说在历史上有两个孙权。

【影响】由于孙权所凭借的天时、地利、人和均处劣势,所以他尽管统事53年,亦未能混一中夏,成为一个偏安之主,被视为“限江自保”的次等英雄。事实上,推进三国鼎立,孙权是至关重要的人物,起了主要作用。三国对峙主线,不是魏蜀对抗,而是魏吴对抗。孙权立国江东,加速了对江南的开发,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孙权继任为江东首领,年方19,资任尚轻,正值天下纷争之时,许多江东英豪和北方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他们不知道年少的孙权能否继承父兄之志成就霸业,有的在徘徊观望,有的打算另觅新主,有的公开反叛。孙权弟丹阳太守孙翊被部属所杀。庐江太守李术也公开反叛。当时孙权拥有江东六个郡的地盘。六郡为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庐江,当今长江下游江西、江苏、浙江三省地区。长江中游是与孙氏势不两立的刘表集团。孙坚在汉末为袁术部将,在替袁术征讨荆州时为刘表部将黄祖所杀。所以孙权与刘表有不共戴天之仇。这时北方的曹操尽管正在官渡与袁绍决战,但他已有胜利的信心,立即部署南征江东的计划。曹操计划官渡之战后,挟胜利之势,趁孙权威望未著之时,一举平定江东。曹操派出大量间谍暗探,带着印章和委任状深入江东策反。庐江太守李术,丹阳部将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公开反叛孙权的。严峻的是山越暴动,头领人物都接受曹操的封号,大股有数万,小股的也有几千。年少威轻的孙权,名微众寡,外逼强敌,内有腹疾,面临分崩离析之势,他能够站稳脚跟吗?

孙权是个能伸能屈的大丈夫。他面临动荡不安的险恶形势,外柔内刚,连下几着妙棋稳定了局势。首先,团结旧部。张昭为文臣领袖,周瑜为武将之魁。孙权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兄事周瑜,又以程普、吕范等为将帅。张昭、周瑜等人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张、这就稳定了全军。第二着,聘求名周心服,“招延俊秀、士”。鲁肃、众士云从,人心悦服。第三着,镇抚山诸葛瑾等归附为宾客,“分部诸将,越,讨不从命”。所谓“讨不从命”,就是指讨灭庐江太守李术。为了孤立李术,孙权下的第四着棋就是上疏献帝效命,实际是向曹操送秋波,示以柔顺。孙权趁曹操在官渡决战尚未腾出手来的时候,表示效顺,正义堂皇,曹操鞭长莫及,也乐得顺水推舟,表请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抓住时机,一举歼灭李术,安定了内部。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制定灵活的政治方略以求得最大发展,这方面孙权是无与伦比的第一流政治家。他明显地胜人一筹,曹操也要逊色一等,更不用说刘备了。赤壁之战,孙权联刘抗曹;夺取荆州,孙权联曹抗刘;夷陵之战,孙权臣事曹丕。吴国地处下流,不允许孙权在立国过程中有失着,形势迫使孙权审时度势,决策当机而果敢,顺利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险关。本来鲁肃、周瑜给孙权规划的发展方略是竟长江所极,南北分治对抗中原,然后待天下之变统一北方。但由于镇抚山越误了时机,孙权进兵荆州时,曹操已统一了北方,挥师南下,孙权立即修改战略,联刘抗曹,才取得赤壁大捷,奠定了鼎立之局。当刘备主力西去益州之时,孙权果敢袭夺荆州,巩固吴国上流门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孙权放下架子,效法勾践忍辱的奇志,向曹操劝进,继而称臣于曹丕。孙权夺取了荆州,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地理均势,三国鼎立才正式告成。孙权发动荆州之战,前后3年,全力对蜀,未受两线夹击,反而使刘备征吴还要北防曹魏,这是孙权在外交上的最大成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葛亮隆中路线规划的三分蓝图只是一个剧目的脚本,导演三分戏成功演出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孙权正如孙策所说,短于军阵,长于用人。孙权两阵决机,总是打败仗,但他胆气豪壮,令曹操心折。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亲率40万大军攻濡须口(今安徽无为县),孙权率水军对阵。孙权亲自乘快舰侦察曹兵营塞。曹操令弓箭手放箭,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孙权掉转船头受箭,使船的两面受箭均平,鼓吹而还。《三国演义》移花接木,改编成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望见孙权水军“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两军相持月余,不战而退。

一个纵横天下的英雄,善于识人和用人是成功的两个最基本条件。曹操、孙权、刘备都善识人而又能用人,所以他们都成为一世之杰,鼎足而三,拥有天下。袁绍能聚人而不能用人,他失败了。贤如诸葛亮,他用人一失于马谡,再失于李严,可见知人,用人之难。若将孙权与曹操、刘备相较,在用人上孙权兼曹、刘二人之长而避其短,更胜一筹。曹操用人,权谋巧伪,独步当时。他雄踞中原,人物荟萃,故其营垒,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但曹操性多忌疑,“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裴注《曹瞒传》)。如荀?反对曹操自封魏公,许攸引破袁绍为己功,杨修智慧超出了曹操,他们一一都遭曹操所忌杀。像忠心耿耿的程昱、贾诩、刘晔等许多智士,都十分谨小慎微,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刘备思贤若渴,宽仁待士,但刚愎自用,任人唯亲,所以蜀将多不睦,坏了许多大事。孙权也工于权术,但他不像曹操那样奸险诈伪;孙权也宽厚仁爱,但他不效刘备之任人唯亲。例如孙权当阳羡长的时候,部属功曹周谷工于迎奉,多支钱财供孙权的私求;后来吕范主管财计,孙权有所求,他一一按规定办,孙权很生气。但到孙权当政后,他却反过来重用吕范而罢黜了周谷。

孙权用人不唯亲,说明了他不以私情害公,但要聚用人才,只做到不唯亲是远远不够的。他用人的特点是求其所长,弃其所短,这里所谓的短,主要指人才的个性与气质禀赋。凡人才皆有个性,无个性者为奴才。许多人主容不得人才有个性。西汉著名的贤明君主汉文帝,他赏识人才,也能识别人才,他很器重贾谊,但不能宽容贾谊直言气盛之短,终于不能用,很能发人深思。

孙权用人,能容人之过,很有雅量,而且深得用人之法,结之以情。吴国在孙权“亲贤贵士,纳奇录异”见《三国志鲁肃传》)的推诚用人政策下,远(周瑜与鲁肃语,?近奇士,争相效命,使得孙吴人才济济,虽逊于曹魏,却远远超过了蜀汉。虞翻,曹操征之不去。甘宁,蜀将,冒难来投。由孙权举拔的文武大臣如银汉星光,璀璨夺目。顾雍、诸葛瑾、步骘、严峻、阚泽、薛综、士燮、鲁肃、吕蒙、周泰、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朱然、吕范、朱桓、陆逊、陆抗、吕岱、周鲂、钟离牧、潘?、陆凯、是仪、胡综、陆绩、诸葛恪等,都得到了效命的机会,各尽其能。父兄孙坚、孙策留下的功臣宿将有程普、黄盖、韩当、蒋钦、陈武、董袭、朱治、张昭、张?、太史慈、周瑜、虞翻、贺齐、全琮等,亦倾心折服,辅佐孙权。纵观江东才俊,近四分之三为孙权所简拔。如此众多的人才,效命孙权,他怎能不据有江东!所以王夫之说:魏之势强,吴介其“蜀汉之义正,间,皆不敌也,而角立不相下,吴有人焉,足与诸葛颉颃,魏得士虽多,无有及之者也。”(《读通鉴论》卷十)也就是说,天时、地利,孙权皆处下风,他之所以能鼎足三分,全靠人才。

孙权立国江东,安置了北方南移的流民,强制山越人下山开垦平地,兴修水利,屯田,发展手工业,兴建城市和交通,江南经济得到了有计划的发展。孙权重视文人学士,吴国教育很发达,这些推动了江南文化水平的高涨。在中国历史上,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文化发展,孙吴政权的开发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继孙吴之后,有东晋和宋、齐、梁、陈的立国江南,前后三个多世纪在江南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中心带动江南的开发,为隋唐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孙吴政权很重视商业发展,开辟了海上交通。孙吴的海外贸易以交州、广州为基地与古代南海林邑、扶南等数十百国交通。吴臣朱应和康泰率船队出使林邑、扶南等国,两人回吴后述其所闻,朱应撰《扶南异物志》,康泰撰《吴时外国传》。这些著作是古代中国人观察海外世界的最早著述。孙权还派兵台湾,第一次把这个海岛纳入了中国版图。

【余论】公元200年至公元250年,孙权割据江东统事53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几个可数的帝王之一。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是他一生事业的分水岭。称帝前叱咤风云,有图取天下之志,称帝后志满意得,走向限江自保,专制帝王的各种弊端也一一显露。至于晚年昏聩,滥肆诛杀,更不足道。虽然有所悔悟,而无补大局,吴国也就不能发展了。

(张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