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18688200000003

第3章 创造中国文字的代表者

仓颉

【传略】仓颉(约前24世纪),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籍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影响】根据中国史前的文物资料证明,在六七千年以前,文字已从酝酿阶段向着原始文字的领域前进,如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青海柳湾马厂遗址出土的新陶刻画符号;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初步象形刻画符号等,已和一般彩陶上的花纹根本不同,肯定说,这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说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符号具有原始文字象征的孑遗汉字从萌芽状态到甲骨文字,事实上靠仓颉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如此艰巨的造字重任的。最早把仓颉写入文章的荀子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解蔽篇》)。荀卿并不认为文字是仓颉一人所造,正如庄稼不是后稷一人所创始一样,在许多人从事文字创造中,仓颉能专心致志,能做出特殊功绩而得到“独传”。而《吕氏春秋》和《韩非子》中,不说“好书者众”,而只说“仓颉作书”,不是众人中一员,而是独创者。在《淮南子》和《论衡》中演化为“仓颉四目”,加以神化。尤其《淮南子?本经》以道家思想为主,所言怪异更多。文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极言造字是惊天动地,使神鬼不宁的大事件,并认为诈伪之风也是因有文字而起。这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翻版,也是道家思想糅合到仓颉造字传说的结果。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58~147),字叔重。博采前人古文、经学、文字、训诂之大成,以小篆为规范,写成《说文解字》及叙目共15篇,为我国第一部字书,是上古汉语词汇的宝库,是后代研究文字及训诂的重要依据。许慎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作易八卦……神农氏结绳为治……”“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入。”《说文解(字?叙》)上古结绳,用八卦以记事是可信的,但它们并非文字,也不是文字的起源。许慎关于文字创始的论述,肯定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肯定了仓颉所起的重要作用。究其源,其第一手资料,还是来源于《荀子》。

许慎历时22年之久,精心专意作《说文解字》,博综篆籀古文之体,分析了9000多个汉字的结构,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举例说明,并以“六书”推究文字本义及声音训诂。共收汉字9353个,其中象形字264个,指事字129个,会意字1167个,形声字7679个。并为汉字建立部首,共540部。读者可因此上溯造字之源,下辨隶、行、草递变之迹,安排煞费苦心,是该书一大创造。在字义解释上极有创见,抓住字的本义,解决了一些训诂的问题。除重单词释义外,还重在描写和叙述。成为一部继往开来的文字学杰作。试想,若无许慎呕心沥血写下此书,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将是何等局面,不难想象,肯定要滞后若干世纪。文字对于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与重要可见一斑。

《说文解字》书成之后,经过数百年的辗转传抄,又经唐李阳冰之窜改,以致错误遗脱,违失本真。到宋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命徐铉(916~991,五代宋初文字学家)等校订《说文解字》,于当年完成,并付国子监雕版,始得流传于世,此本世称“大徐本”。在正文中新补19字,正文后《说文新附》附402字,为《说文解字》原文所无,从中可考知汉以后唐以前产生的新词、新字。徐铉对《说文解字》作了精心校订、纠正讹误,既保存其原貌,又有所创新,对古文字研究作出了贡献。其弟徐锴(920~974)也是五代宋初文字学家,精通字学,曾校订《说文解字》,对原书注释的阐发、补充,写成《说文解字系传》40卷,他已注意到汉字的形声相生、音义转化的道理,很有创见,此书世称“小徐本”。小徐本成书于字体及音义混乱的时期,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字起到规范化作用,使唐以后的字体得以基本稳定。

自《说文解字》后450年间,文字书以南朝梁代顾野王的《玉篇》为较古,30卷,收16917字,仿《说文》体例,分542部,内容充实,训释完备。

明代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最杰出的成果是梅膺祚编的《字汇》和张自烈编的《正字通》。《字汇》14卷,收字33179个,分214部;《正字通》12卷,收33000余字。

清代字书集大成之作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的《康熙字典》,收47035字,另有古文字1955个,合计48990字,分214部。

近代字书《中华大字典》由徐元浩、欧阳溥存等合编,收单字48000多字,分214部。

当代字书《汉语大字典》,由徐中舒等300余人编写,收古今单字56000个,按200部首分部排列,此书集古今字典之大成,是收字最多、资料最丰富的字典典范。

从仓颉时代萌芽状态的文字到当代56000个左右的汉字,上下五千年,其间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凝聚着文字工作者的心血。若无上古先民的代表仓颉集思广益,搜集整理,推广使用,后世文字工作者必将跋涉更艰苦的创造历程。

【余论】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联合国使用的六种文字之一,它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新的贡献。在科学昌盛的今天,汉字已可以输入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电报局、新闻通讯社、编辑部、印刷厂及个人写作、通信、表达和交流思想。人类文明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当代语言文字工作者们将踏着仓颉之路,一面将面临新的科学挑战,一面还要不断探索文字创造的源流,任重而道远啊!

(钱曾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