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18685500000036

第36章 《呼吸钟摆》

~2009 德国~

Lice, the roar of the fly in the night, and hunger angel for every prisoner's guardian, this is a only skin and bones and no flesh and blood of era, the era of the devil brought our dinner is weeds and potato skins.

虱子,黑夜中苍蝇的轰鸣,以及饥饿天使对每一个俘虏的守护,这是一个只有皮和骨头而没有血肉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恶魔给我们的晚餐送来的是杂草和土豆皮。

【获奖理由】

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名人小记】

赫尔塔·穆勒(1953—)

百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要说真正的有个性,还得算是德裔女作家赫尔塔·穆勒。

由于她的小说往往涉及政治敏感问题,所以中国大陆在穆勒获奖之前一直对其几乎只字不提。当瑞典学院宣布穆勒获得2009届诺贝尔文学奖时,中国所有的德国文学爱好者皆表示出乎意料,因为她在中国的知名度几乎是零。

她以写作罗马尼亚裔的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著称。她说:“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在罗马尼亚集权统治下的那段经历。德国的生活非常简单,就在几百公里开外,就是我那些过去的经历。”正是因为这一点,她的小说也被看作政治性极强的代表罗马尼亚在苏联时的遭遇的作品。

她在德国文坛上的地位极高,受到了德国读者热烈的追捧。赫尔塔·穆勒1953年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镇。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德国党卫军效力。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可当年在罗马尼亚残留下来的悲剧还在上演,人们仍然活在巨大的恐惧之下。大量的罗马尼亚人被流放到苏联,穆勒的母亲也被流放到如今乌克兰境内的劳动营中工作了五年。

出生后的穆勒学习很认真,1973年就读于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的一所大学,主修罗马尼亚和德国文学,并且加入了巴纳特行动小组。这个行动小组主张言论自由,反对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统治。

大学毕业之后,她在一所工厂里当翻译,由于拒绝当秘密警察的线人而被工厂解雇。这件事在穆勒的致答辞中被重点提到,她说:“第三次他坐下来,而我只好站着不动,因为他把他的公文包放在我的椅子上。我不敢把它移到地板上去。他说我是个笨蛋,说我像一条迷路的母狗一样堕落……他对我咆哮道:‘写!’我就站着照他说的写我的姓名、出生年月、住址。”这是秘密警察来要求穆勒当线人的情景。“他们要我离开工厂……有一天早晨我去上班,发现那厚厚的字典都堆在我的办公室门外的走廊地板上……但我不能回家未经许可就回家,会给他们开除我而找到借口。”可以看出,这件事对穆勒的触动很大。

1982年,穆勒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低地》,受到德国文学爱好者的追捧,而后又出版了《沉重的探戈》一书。虽然她总是将目光停留在过去,把文学的背景定义在罗马尼亚人受到迫害的年代,也经常受到罗马尼亚政府的批评。但她对世界当代文学的贡献却是那样的真实而具有未来的!

【内容梗概】

一段专制恐怖统治下的历史,一篇精神极度匮乏的纪实文学,一部不可忽视的政治性小说就是《呼吸钟摆》。

生命的时钟在滴答滴答地响个不停,命运之轮也在转个不停,只是它们越来越喧嚣,越来越烦躁。

二战终于过去,本应该享受和平带来的恩惠的罗马尼亚籍德国人却因“流着德国人的血液”而被逮捕到苏联劳改营。原来,不是只有战争才能让人们痛苦,不是只有硝烟才能使人们恐惧,说到底,最残忍的不过是人和人性中显露出来的某种东西罢了。

【精彩赏析】

穆勒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幸运的,假如她也出生在三四十年代,那么她就不必去请求德国诗人奥斯卡·帕斯提奥来讲述那段悲惨且不愿回忆起的故事了。

十七岁那年,帕斯提奥和穆勒的母亲都刚刚经过了世界二次大战带来的伤痛,只是还未体会和平和自由带来的美好生活就陷入了另一个泥沼当中。那段日子使所有经历过的人保持沉默不再提起,使所有经历过的人再也不敢去回忆。往日云烟,有些是绚烂的,有些只能是漆黑的,除了用黑色来形容,可能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作为战胜国的苏联理所当然地要求战败国付出应有的代价,可是这个代价到底该由谁来付呢?战争确实为人类带来了几乎无法修复的伤痛,可那是士兵们的错吗?他们只是听从了所归属营地的命令。可那是百姓们的错吗?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有时候不择手段了一些而已。可那是种族国籍的错吗?出生由不得自己,他们流着那样的血液又有什么办法呢?

然而,道理谁都明白得很,可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这惨痛的代价。于是,1945年初春,锡本布尔根,至少有八万左右的罗马尼亚籍德国人被送到苏联改造营,为了苏联的“重建”,他们逮捕了从17岁到45岁之间八万的百姓。“我们没有参与战争,但对于战胜的苏联人来说,我们因我们的德国血统而有罪。”连这份罪行都来得莫名其妙,明明没有参与战争,明明一心向往和平,却硬是被冠上罪名,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德国诗人奥斯卡·帕斯提奥是唯一一位愿意提及那一切的人,赫尔塔·穆勒也因为创作这部纪实性文学而同帕斯提奥建立的深厚的友情。随着奥斯卡·帕斯提奥的回忆,穆勒和他特地去参观了当年关押他们的劳改营。在搜集了不少资料之后,穆勒终于写成了这部以奥斯卡· 帕斯提奥为原型的苏联劳改营的故事。她是为了纪念那一场战争的恐怖以及人性中精神匮乏的肆虐给人们带来的伤痛。

小说主人公雷欧博得·奥伯格便是那么一个经历了战争又经历了劳改营生活的人物。和很多罗马尼亚籍德国人一样,年仅十七岁的奥伯格被巡逻兵逮捕并且将要押往苏联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

“这是1945年1月15日凌晨3点,巡逻兵的人把我抓去。冷气袭人,当时只有零下15度……”奥伯格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他早就想离开这个生活了十七年的城镇。他的内心在蠢蠢欲动,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要知道,那个硝烟刚刚散去的世界,四周还被恐惧所笼罩,不能排除,在他们的小镇上,一些剥削、掠夺、谋杀、逮捕等犯罪行为仍然在无止境地进行着。奥伯格鄙视这一切,“对专制制度的恐惧已经在他年幼的身体里蔓延开来。”所以他要离开,这是一次很好的逃离机会。

奥伯格临走之前,把能带上的东西全都带上了,尽管这些东西并不是属于他的。别人馈赠的猪皮箱装着行李,那原本可是装留声机的。还有一件属于爸爸的大衣,一条属于舅舅的灯笼裤,邻居卡普先生的皮制绑腿布,费尼阿姨的绿色手套、还有一条仅仅属于自己的圣诞礼物——酒红色的丝巾和针线包。

1945年1月,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空气中弥漫着阴冷的气息。大家都知道奥伯格将要被押送到苏联,只是不知道他去做什么,在一片恐惧中,大家都带着一种爱莫能助和暗自庆幸的表情想给“我”点东西,希望“我”能多带点东西以便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

奥伯格知道,在送他的人群中,所有人都在庆幸赴苏联的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可对于年轻气盛的奥伯格却觉得这正是一次逃离的机会,离开这里就已经算是好事了。因为他觉得生活在这个只有“巴掌大的城市,在这里大家在这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举一动都逃不出别人的眼睛对于离开这里,我一点没有感觉害怕,反而有些急不可待看到名单上有我的名字,亲朋好友们绝望至极,而我却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担心我在异乡遭遇不幸,而我却恰恰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可现实总是与梦境相悖,奥伯格被送到苏联劳改营的那一刻,他终于意识到这是个怎样如地狱般的地方了。饥饿和恐惧一直伴随着他们,再也没有温暖可言。一个营房中,就那么挤着六十八个人,潮湿的气息,复杂的气味都折磨着这里每一个人。走进这里的人们逐渐变得麻木,变得冷却,最终被冻结在这里。不光是冻结了肉体,还在冻结每个人的灵魂。“在营房里我们学会如何清理死人,麻木到不会感到一丝害怕。我们在尸体僵硬前就把他们的衣服剥下来,因为我们需要这些衣服来取暖,这样才不至于挨冻。我们也会吃他们剩下的面包。这里的每一个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奖励,甚至他们的头发我们也会用来填塞垫子放在窗口挡风。”

他们变得无情,变成了“饥饿天使”和“心脏秋千”的奴隶,尽管不愿意看着自己变成这样,但事实上在饥饿面前,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饥饿天使”和“心脏秋千”便是奥伯格在劳改营中对饥饿感和恐惧感的调侃和比喻。

可能除了他们,谁也无法体会饥饿对人们的主宰的力量。“饥饿天使”在这个不宽敞的营房中主宰了一切,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它,就算是梦中也全是它的身影。人们仅剩的道德感在“饥饿天使”面前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有单纯的乞求。有一个名叫保罗·伽斯特的男人,为了填饱肚子每次都抢他太太的菜汤,直到他太太被活活饿死。

在那个时候,奥伯格和其他被“饥饿天使”和“心脏千秋”所主宰的人们都有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保罗·伽斯特的太太去世了,周围的人除了觉得惋惜之外,更多的便是一种“鼓励”。他们已经学会了麻木,这是后来连自己都无法原谅的。

除此之外,“心脏秋千”也是折磨他们的主要工具。为了生存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奥伯格必须分辨出哪些是敌人,事实上所有人都是。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来抢自己的食物和衣物甚至希望自己死去。危险可以说是处处不在。

在苏联劳改营的日子带给奥伯格一生中难以抹去的伤痕,以至于他被释放后,还对“饥饿天使”、“心脏秋千”心有余悸。

穆勒通过这部小说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然而,小说中的原型奥斯卡·帕斯提奥却在2006年意外去世,没有看到这值得庆祝的一幕,但是不得不说《呼吸钟摆》的成功与奥斯卡·帕斯提奥的关系重要。穆勒说:“《呼吸钟摆》是讲帕斯提奥的亲眼所见付诸文字。”

我们要感谢穆勒和奥斯卡·帕斯提奥,如果不是他们创作了《呼吸钟摆》,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体会那一幕幕让人心惊胆战的历史残缺,如果不是他们,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明白战争和人性带给人们的是什么,也无法明白和平与自由是多么的珍贵。所以珍惜眼前,热爱和平才显得重要非凡!

【名家点评】

为了抗拒遗忘而写作,提醒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价值。在东欧剧变二十年后的今天,穆勒的获奖具有特殊的意义——德国总统科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