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所引起,因个体痛阈的差异,胸痛的程度与原发病变的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一)病因
1.胸壁疾病:如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组织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或肋骨折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等。
3.循环系统疾病: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肺梗塞、急性心包炎、主动脉瘤、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4.纵隔疾病:如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等。
5.其他:如食管炎、食管癌、痛风、肝脓肿、膈下脓肿、脾梗塞等。
(二)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因子如缺氧、炎症、肿瘤浸润、组织变性坏死及物理、化学因子等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肋间神经感觉纤维、支配主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气管与支气管的迷走神经纤维、膈神经的感觉纤维)产生痛觉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引起胸痛。此外,某些脏器病变可引起牵涉痛或放射痛,如心绞痛除有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外,还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左颈、左侧面颊部。
二、临床表现
(一)主要表现
不同疾病引起的胸痛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
胸痛为青壮年者,应考虑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如40岁以上发生胸痛应考虑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气管肺癌等。
2.胸痛部位
胸壁疾病所致胸痛一般固定在病变局部,且有局部压痛,若为炎症性病变,可有局部红、肿、热、痛表现;若为带状疱疹,可见成簇水泡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烈疼痛,疱疹一般不超过体表中线;若为肋软骨炎,则常在第一、第二肋软骨处可见单个或多个隆起,局部有压痛,但没有红、肿、热的表现;如为食管及纵隔病变,胸痛多在胸骨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疼痛多在胸骨后、心前区及剑突下,心绞痛时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达无名指与小指,亦可放射至左颈或面颊部;自发性气胸、胸膜炎及肺梗死的胸痛多在患侧的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
3.胸痛性质
食管炎呈烧灼样痛;带状疱疹呈刀割样或灼热样剧烈疼痛;胸膜炎多为隐痛、钝痛和刺痛;心绞痛呈压榨性痛伴窒息感;心肌梗死疼痛较心绞痛更为剧烈伴恐惧感和濒死感;肺癌和纵隔肿瘤呈闷痛和胀痛;心脏神经官能症呈跳痛或频频刺痛;夹层动脉瘤则为突发性的胸背部撕裂样剧痛或锥痛。
4.疼痛持续时间
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所致者,疼痛为阵发性;炎症、肿瘤、栓塞或梗塞所致疼痛为持续性;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为3-5min;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很长且不容易缓解。
5.影响疼痛的因素
劳累、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常为心绞痛发作的诱因,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或异山梨醇酯1-2min内可缓解,而心肌梗死所致疼痛服用上述药物则无效;咳嗽、用力呼吸可使胸膜炎、心包炎的胸痛加剧;反流性食管炎的胸骨后灼痛,多在饱餐后发生,于仰卧位或俯卧位时加重,服用制酸剂或促动力药后减轻。
(二)其他表现
1.身体反应:剧烈:胸痛会导致病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发生休克。另外,因胸痛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使病人正常呼吸受到限制,会造成机体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2.心理社会反应:因疼痛影响休息、工作和学习,病人可出现烦躁、焦虑。另外,急性剧烈胸痛时病人可有极度紧张、恐惧,甚至濒死感。
3.伴随症状:如伴呼吸困难见于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胸膜炎等;伴有咯血见于肺栓塞、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伴有吞咽困难见于食管疾病;如伴有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见于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大块肺栓塞等。
三、护理评估要点
1.病因或诱发因素评估:病人有无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官能症等病史,以及有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
2.胸痛的特点评估:病人胸痛发生的急缓情况、起病的年龄,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胸痛的诱发、加重或缓解因素。
3.伴随症状评估:病人是否伴有呼吸困难、咯血、吞咽困难、皮肤黏膜苍白、大汗、血压下降等。
4.身体反应评估:病人有无因剧烈胸痛而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对呼吸的影响程度等。
5.心理社会反应评估:病人有无烦躁、焦虑、极度紧张、恐惧、濒死感等心理反应。
四、护理诊断和合作性问题
1.胸痛:与胸壁或胸内脏器病变有关。
2.焦虑:与疼痛迁延不愈有关。
3.恐惧:与剧烈疼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