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18682100000050

第50章 青春终究是幸福的,因为它有未来

人们常常感叹青春的易逝。这是因为青春的短暂,也是因为青春的美好。有人说,青春犹如方糖,是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溶化、才能品尝的。在每个人的青春时代,做什么也快乐,讲什么也真诚。回忆青春,会觉得那个时候可爱也可笑。可笑,是因我们都曾经荒唐过;可爱,是因我们都曾经甜蜜过……

是不是因为青春珍贵,我们就要将青春和实用目的联系起来呢?那样的话,你可能就真的错过了青春的美好。在今天这个充满了竞争和欲望的时代,青春成为了人们获得所谓的成功的筹码,人们从孩提时期就开始为了升学,为了将来能获得更多的金钱而经营,成天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青春虽然宝贵,但是它不是功利的,它是人生的必然阶段。青春应该是诗与酒的青春,不是升官与发财的青春;青春是半夜里起床看月亮的青春,不是想方设法拉选票挣奖学金的青春;青春是不打伞在雨中漫步的青春,不是担忧考试的分数和名次的青春。

早早地接受实用主义,你尽管能够比同龄人更早地获得某些东西,比如金钱、权力和地位,但是你将失去将来衰老时美好的回忆——那时你才发现,你可能没有任何值得回忆的片断。

其实,我们不用总是悲叹生命的短暂、青春的短暂,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用不同的眼光来看,会有不同的结果。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丰富的想像力,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

无情的岁月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灵魂深处打下烙印。焦虑、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六十岁也罢,十六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倘若你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二十,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八十高龄,临于辞世,若仍乐观进取,你仍会青春焕发。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不是朱唇红颜,也不是灵活的关节,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像、饱满的情绪。青春的内涵是战胜怯懦的勇气、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不是好逸恶劳。

所以,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对待青春吧,把青春保持在心里。

【故事佐证】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体力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子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让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9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而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地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一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67岁时还能鲜明地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16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地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地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做一个技术员。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这一年他写了6篇论文,在3月到9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8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3个领域做出了4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的4篇重要论文。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3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此后爱因斯坦将自己的青春全部贡献给物理学事业,最终成为物理学大师。

由于消费者只肯出低价钱,一棵结满了百元大钞的“白菜”最终只收成了一元一分钱,当那枚一元的硬币作为种子再次埋入地下的时候,辛苦了一年的老农民实际上只赚了一分钱。李想试图用这样的故事告诉他的客户们,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展示平台,很多产品的实际价值都被埋没了,而这个最好的展示平台就是泡泡,一个由李想创立的网站。

2005年泡泡的收入达到了2千多万元人民币,利润超过1千万元,李想在网站的持股比例超过50%,按照2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李想的个人身家已经超过一亿元人民币。而他只不过是个24岁的年轻人。

而对于泡泡网站的李想来说,他的成功也源于对计算机的热爱。李想在上初中的时候疯狂地喜爱计算机,高中的时候开办了个人网站,专门介绍计算机硬件。李想没有想到,自己的兴趣也会带来商机,广告商开始给李想的网站投钱,每个月有6000多块钱。那个时候的石家庄,人均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3年,在高考前,李想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高考,专心做网站。

李想认为:“年轻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有一个目的,当你有了目的并有了意愿的时候,所有这些方法和这种能力你就很容易去获得了。”李想目的明确,就是要做大自己的网站,而他的秘诀就是勤奋。谁勇敢地经受过青春之火的洗礼,谁就毫不畏惧晚年的严寒冰霜。

[英]兰多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

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要熔炼。

臧克家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罗素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英]贝弗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