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18682100000019

第19章 健康是人的第一幸福

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说是快乐,有的人说是金钱,有的人说是家庭。你的答案是什么呢?曾经有人用“1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个“0”分别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权利、快乐、家庭、爱情、房子……纷繁冗杂的“0”充斥了人们的生活,“1”常常被忽略,但“1”一旦失去,所有浮华喧嚣都将归于沉寂。

当我们看到这个比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感到震惊呢?我们往往为了工作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以至于没有时间休息、运动和注意自己的健康。再加上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之下人们常常又患得患失,精神上压力很大。其实在现代都市中生活的上班族,很多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中。可以试想,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即使有万贯家财,即使拥有豪宅美酒,恐怕也无福消受,转眼间一切成为过眼云烟。

财富的最大功能,应该是改善一个人的生活,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实现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否则,金钱也只是银行账户上一堆没有用的数字而已。我们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又用健康的身体去追求成就和财富,这也不是太困难的事。可是许多朋友却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在健康的时候不知道保健,在亚健康的时候不知道调理,在患病的时候才知道治疗。但已悔之晚矣。

实践证明,今天的预防胜过明天的治疗!似乎很多人都是等有了病才知道没病时候的幸福,健康的时候忽略了对自身的保养,生活习惯不注意,喝酒抽烟,熬夜打麻将……这些看起来似乎并无大碍的行为,其实是多种病因的潜在因素,或许我们无法改变生死,但疾病我们是可以预防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正常化我们的生活习惯,对自己多一点关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切的一切都得基于健康的身体,所以,请爱惜我们的身体吧,那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故事佐证】

单亮,是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学生,2004年6月4日,因突发高烧被同学和老师送入医院,6月13号凌晨离开了人间。单亮同学曾担任校学生会的干部,学习成绩一直居于专业前列,多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2004年被定为免试研究生。医生说,单亮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深度昏迷,体温高到41,然后有肾功能的损害,还有呼吸功能的衰竭,然后在治疗的过程中,情况逐步加重,后来又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不治身亡。

医院诊断他已经患了一种很少见的细菌感染。病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败血症,可以导致化脓性的脑膜炎,甚至严重到可以导致人各个器官功能的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单亮生前有多份兼职,它们分别是:1.私立大学外聘英语教师;2.两个学生的法语家教;3.为一位公司经理补习外语;4.为一家公司翻译资料;5.一位中专生的家教。

据单亮的同学反映,单亮平时不注意营养,早饭从来不吃。午饭有时候工作起来忘了吃,有时候找工作跑了一天中午就来不及吃,到了晚上9点钟以后回来买方便面和牛肉凑和着三顿并成一顿吃。生活不规律,食物没有营养,高强度的工作,不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就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理解,这些也都是会使身体受到损害的。

单亮的去世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重精神而轻肉体的结果——由于对肉体的长期忽视甚至虐待,终会招致肉体对生命的报复。但是倘若单亮是幸运的,不仅没发生意外,而且在不久之后,他的梦想都如愿以偿地实现了,那么在外人眼里,甚至在他自己眼里,早年的那些超负荷打拼和对身体的亏待,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不被质疑的东西呢?比如某种值得标榜和推崇的精神资本?在很多名人的成功故事和现身说法里,我们不是早已熟悉了这种东西吗?可是我们怎么可以拿我们的生命去打赌呢?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术有关。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这么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见《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和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作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很全面,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言。”就是吃饭时不要说话,睡觉时也不要说话。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入,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十分注意保持身体的健康的,这也正是他的养生之道,他的养生之道帮助他拥有了健康,而有了健康才能著书立说,才能将抱负变成现实。健全自己的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

身体健康,起居有节,能延年益寿。生命没有节制,往往缩短生命。

[西]塞万提斯

大夫不能治病,只能帮助有理性的人避免得病而已。人们倘若正规地生活,正当地饮食,就不会有病。

萧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