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闲话三国
18681900000084

第84章 曹操与文人

曹操对待文人,常采取铁血手段。

千古以来,这位大人物在迫害文化人方面的名声,是不算甚好的。凡作家,有作品,有读者,有传之久远的可能。作家的脑袋可以割掉,作家的作品可以活得很长。所以,历代统治者,若非独夫民贼,举起刀的时候,就得考虑考虑后果了。但曹操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他自己就是作家,而且还是大作家,他的诗文写得比同时代的建安七子,怕还要出色一些。至少可以说是气势非凡,大家风范。毛主席很欣赏他的《龟虽寿》,“东临碣石有遗篇”,对他的文学成就评价很高。

曹操对待文人之狠,原因有二。一、近代学者陈寅恪先生所说:“夫曹孟德者,旷世之枭杰也。其在汉末,欲取刘氏之皇统而代之,则必先摧破其劲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之堡垒,即汉代儒家思想。”所以,他杀崔琰,杀孔融,杀杨修,杀祢衡,处置董承衣带诏案,吉平下毒案,都是着眼于“摧破其劲敌”,也就是以儒家思想为精神基础的士大夫阶级这个大目标,是半点也不温柔的。

二、还应该看到孔融、杨修、祢衡,都是他的文学同行,如果考虑到文人的天敌永远是文人的话,其间的嫉妒因素,要是发酵起来,那是很可怕的。隋炀帝杨广讨厌词臣薛道蕴诗写得比他好,找了一个借口,将他杀了,然后悻悻然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所以,拥有最高的,和最大的权力的那最高统治者,也喜欢舞文弄墨,吟诗作对的话,对于仰其鼻息的文人来说,绝对不是什么福音。